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啄木鸟Picidae是杨树蛀干天牛Cerambycidae的重要天敌之一,在控制天牛危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对其他森林害虫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在对啄木鸟生活习性和特征的观察、对杨树蛀干天牛及其他森林害虫生态控制作用的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用啄木鸟对杨树蛀干天牛及其他森林害虫实施生态控制,是杨树蛀干天牛工程治理和其他森林害虫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为解决连续灌注培养产物因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利用而导致产率偏低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测定表达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75:Fc(TNFRp75:Fc)蛋白的CHO工程细胞株对氨基酸成分的不同消耗速率,定量添加特定氨基酸作为营养补偿,提高了培养基中氨基酸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在连续灌注过程中通过对葡萄糖补加的限量控制,使培养体系中葡萄糖始终低于0.5g/L,减少了乳酸蓄积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了灌注速率.结果显示,在30L工作体积发酵规模上经过氨基酸补偿和葡萄糖控制的连续灌注培养工艺使最终重组蛋白产率(mg/L)和最终产量较工艺改进前提高2.1倍和3.7倍,分别达到388mg/L和244.4g,生产周期延长了一周.工艺改进前后重组蛋白的唾液酸含量和体外生物比活没有改变.通过营养补偿和代谢控制工艺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连续灌注培养工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75:Fc蛋白的产率和产能,从而降低产业化成本.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a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a type of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The ACO algorithm is a novel heuristic bionic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 on the behaviour of real ants in nature searching for foo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using ACO algorithm, an objective function based on position tracing error was constructed, and elitist strategy was adopted in the improved ACO algorithm. Detailed simulation steps are presented. This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using the ACO algorithm has high precision of control and quick response.  相似文献   
994.
封面说明     
《植物学通报》2006,23(5):442-442
植物激素通过复杂的信号网络控制植物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和作物重要农艺性状。近年来植物激素受体与信号转导途径、激素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植物科学新的研究热点。为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组织于10月18-20日在北京召开“植物激素与绿色革命”香山科学会议。《植物学通报》为配合这次学术会议,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研究员和左建儒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组织邀约相关领域专家撰写论文,形成此“激素专辑”。此专辑基本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总体水平。封面显示植物株型、果实大小和果实成熟等重要性状受激素的严格控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徐云远研究员设计封面图片。  相似文献   
995.
紫茎泽兰迹地上不同替代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云南双柏县紫茎泽兰迹地上人工营建的3类替代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与当地未受紫茎泽兰危害的云南松天然老龄林和未经治理的紫茎泽兰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个替代群落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5~28,Shannon-Wiener指数为1.06~2.34,Simpson指数为0.36~0.86,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32~0.73;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8、1.51~1.97、0.74~0.84、0.84~0.90,明显高于未经治理的紫茎泽兰地的多样性指数.经过20年的恢复和保护,各个替代植物群落林木生长良好,林分郁闭度和植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替代群落中又以云南松+木荷+兰桉群落多样性最大.但是,现阶段这些替代植物群落多样性仍低于云南松天然老龄林.因此,对这些人工恢复的替代植物群落,特别是云南松人工林,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引进、培育乡土阔叶植物和一些乡土的喜阴草本植物种类,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促进紫茎泽兰迹地上人工重建植被的进一步恢复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冼继东  梁广文  曾玲 《昆虫知识》2006,43(3):327-330
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Bradley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显著的产卵忌避作用是其对该种群控制的主要机理。在室内,0.3%印楝素乳油在6 mL/L和3 mL/L的浓度处理下,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忌避率分别为89.3%和86.3%。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印楝素乳油浓度为6 mL/L和和3 mL/L的处理区中,荔枝蒂蛀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23和1.45,显著低于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11.6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6和0.112。这2个浓度的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可达89.4%和87.5%。  相似文献   
997.
鼠害的防治及鼠类对森林更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鼠类的主要生物学特征,鼠类对农业、牧业、林业的危害.并且简要介绍了在鼠害防治方面.利用复方避孕药物EP-1对害鼠的不育控制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鼠类对森林种子扩散、搬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8.
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和花器官的正常发育是其繁衍的基础.综述了控制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已经克隆的A、B、C、E类基因和其表达调控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9.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三种野鼠的不育效果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首次报道一种由左炔诺孕酮和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 (代号 :EP 1 )对雌性布氏田鼠、灰仓鼠和子午沙鼠的不育效果 ,目的在于检验其能否用于野鼠的生育率控制。该不育剂的适口性为对照饵料的6 1 % ,对雌性布氏田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现在使产仔时间延迟约 3d、产仔率降低 4 0 % - 5 0 %。两次间隔给药方式比连续给药方式的效果好。该复方避孕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灰仓鼠、子午沙鼠的产仔率和产仔窝数 ,也显著降低子午沙鼠的每窝产仔数 ;对灰仓鼠、子午沙鼠不育效果可达 3个月。该复方避孕药物对灰仓鼠的不育效果优于子午沙鼠 ,对子午沙鼠尚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因此 ,EP 1在野鼠生育率控制上有一定应用潜力 ,建议采用两次间歇投饵 ,或者一次饱和投饵 (影响 2 - 3个动情周期 )为佳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物种入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阐述了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失,重点论述了植物外来种入侵的机制:化学介导机制、植物基因交流机制和干扰机制等;影响入侵的因素:外因、内因,其中外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和环境因素。总结了植物生态入侵的预防、控制、去除策略及方法,包括机械、化学和生物方法,探讨了今后植物生态入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