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新热带区两种潮虫的生态特征(甲壳纲:等足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型大小不同的两种陆生等足类动物进行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研究,探讨环境变化对其繁殖特征和种群结构的影响。自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在巴西Parque Estadual de Itapua进行野外采样,其中每月采集12个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实验室手拣法收集等足类,共获得2540只,同时进行个体性别鉴定与测量。结果表明,Atlantoscia floridana平均密度为114只Pm2,Balloniscus glaber平均密度为133只Pm2。A.floridana雌性个体全年可育,B.glaber雌性个体只在早春至初夏时段可育,其中春季这两种动物雌性可育个体数量高。2005年夏季干旱,该气候因子对两种动物种群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干旱使A.floridana种群减少,而B.glaber种群基本保持稳定,两种动物间形态结构不同是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尤其是B.glaber,特殊的体型和腹肢肺的存在使其更能忍耐干燥。此外,B.glaber可能也依赖行为策略适应环境,例如挖掘活动,在不利气候条件下挖掘活动能够增加年轻个体生存的机会,也可能对成年个体起到保护作用。对于A.floridana来说,它具有连续繁殖、性成熟时间短和高雌性生育比率的特征,这些策略是对其幼体死亡率高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992.
印度喜马拉雅山区西藏盘羊的警戒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几个动物类群中开展的许多行为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警觉水平与群体大小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一般认为,这种关系是由于个体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被捕杀的概率小。在本研究中,我研究了濒危的印度喜马拉雅地区西藏盘羊(Ovis ammon hodgsoni)的警戒行为与群体大小和逃逸地形的关系。我假设小群体中的、位于悬崖旁的盘羊比那些大群体中的、开阔地带(逃逸地形)中的盘羊的警戒水平高。结果发现随着群体增大,盘羊的警戒水平下降,但是,逃逸地形与盘羊的警戒水平没有关系。盘羊的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的时间预算存在显著差异。与雄性和亚成年个体比较,雌性用于警觉的时间多,它们比雄性采食时间长,移动少。因此,警戒行为是是盘羊的一种重要反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993.
《生命科学》2007,19(3):256-256
2007年初,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组在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在线发表最新学术成果:吗啡和海洛因在调节阿片类药物成瘾大鼠的海马区LTP中存在差异。论文对于深入了解吗啡和海洛因的差异性、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以及成瘾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前期的研究从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中分离出一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片段——DSM1.实验证实,它在体外能与核基质结合且具有MAR的典型特征.为研究其在转基因盐藻中的作用,构建了RbcS启动子驱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 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为报告基因及表达盒两侧含DSM1 MAR的表达载体.电击法转化盐藻,随机挑选20株稳定转化的盐藻藻株,分析CAT酶活性.结果表明,在稳定转化的盐藻细胞中,MAR能使报告基因CAT的表达水平比对照藻株提高1-5倍,不同藻株之间个体表达的差异性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95.
阿拉善退化沙地飞播植物群落演替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宇  张冈  马斌  张莉丽  高文星 《生态科学》2007,26(1):10-13,17
阿拉善沙地飞播植被的形成和发育与生长季中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播种时月降水量大于65mm时,植物群落中高或较高存在度的植物种是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鞭(Psammochloa villose)和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重要值分别是64.9%、61.6%和23.7%,生物量2038.2kg·hm-2。飞播种时月降水量小于40mm时,植物群落中高的或较高存在度的种是白沙蒿、葡根骆驼蓬(Peganum nigellastrum),重要值依次是65.5%~66.6%、35.7%~46.1%,生物量1827.3~1834.7kg·hm-2。飞播植物群落种的数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异,在6~9月,白沙蒿的重要值和生物量所占群落总量的比率逐月增多,种的存在度保持稳定,表现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蒙古沙拐枣的重要值和生物量在6~8月间表现出增长趋势,9月生物量有所减少,但其在植物群落中的表现相对比较稳定。沙鞭的重要值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而减少,表现出衰退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在沙地人工建植白沙蒿和蒙古沙拐枣是治理退化沙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陷车之苦     
夏季的江源区到处是沼泽,陷车是常有的事,往往让我们陷入困境。在前往长江正源——沱沱河姜古迪如冰川考察的路上,我们闯入一个山谷,周围有丰富的冰川沼泽湿地,到处湿漉漉一片,浅层地下水浸湿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车轮不停地左右打滑,此时发动机的轰鸣在我耳里就是悲惨的哀号。  相似文献   
997.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可指征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或协同关系。辨析服务簇内部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有助于实现基于服务簇的生态分区与管理政策制定。基于InVEST模型,综合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本研究揭示了子午岭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群聚特征,探究了服务簇内部权衡与协同关系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000—2017年,子午岭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得到改善。除土壤保持高值区在研究区北部较为集中外,其余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均在中部和南部较为集中。根据聚类结果将研究区在像元尺度上划分为4个生态系统服务簇,其中,核心保护簇内,产水服务与土壤保持存在较强权衡;粮食生产簇内,生境质量与产水服务、粮食生产存在较强权衡;生态过渡簇和生态脆弱簇内,服务间的协同关系广泛。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受到自然本底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覆盖、降水和高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以积极影响为主,而温度、建设用地占比、人口密度等以消极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998.
水獭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种和旗舰种, 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 中国的水獭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部分区域已局部灭绝。然而目前国内对水獭的调查和研究非常有限, 本底不清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獭的野外保育工作。本文以东北地区的欧亚水獭指名亚种(Lutra lutra lutra)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6-2020年的调查数据, 使用组合建模的方法评估了水獭的潜在分布区;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系统保护规划软件分析了水獭的保护优先区并计算了各省级行政区内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临的人类压力; 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分析了水獭的保护现状, 并以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三大国有林区为例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在水獭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104,515.04 km2和45,448.99 km2, 其中大兴安岭的水獭保护优先区集中连片, 并与小兴安岭的保护优先区相连, 栖息地之间没有明显地理隔离, 是维持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稳定的重中之重; (2)水獭面临的人类压力大小依次为: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3)研究区内1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63个包含水獭潜在分布区, 覆盖面积为12,168.93 km2, 仅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11.64%, 其中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水獭保护优先区, 占水獭保护优先区面积的10.88%; (4)三大国有林区涵盖了71.18%的水獭潜在分布区和79.26%的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74,390.89 km2和36,022.22 km2)。由此可见, 尽管水獭潜在分布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比较低, 但是在天然林全面禁伐的背景下, 重点国有林区可能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将重点国有林区中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逐步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 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护。最后, 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实地调研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1)加强对河流污染物的管理; (2)控制渔民捕鱼强度; (3)开展全面的水獭专项调查并建立长期的监测体系; (4)加大对水獭的科研投入; (5)加强宣传力度,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99.
李婷  王思元 《生态学报》2022,42(3):1153-1164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空间结构变化最大、土地利用转变最快的区域。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从原型思维出发,以2000、2010、202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地物地情及政策背景等因素,借助ArcGIS 10.5、Fragstats 4.2、SPSS等工具,对不同规划尺度和历时性维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对比和验证,通过总体分析,场地切片和原型筛选三个步骤,筛选出大兴区6个空间原型组成框架,审视不同发展导向下的空间原型发展变化,探讨近20年间大兴区城市景观格局演变规律。旨在提出一种原型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思路,尝试为城市转型、用地结构优化、区域规划等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贺钰蕊  张鹏  刘瑶瑶  李世峰 《生态学报》2022,42(6):2294-2305
矿区村庄搬迁成为煤炭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弄清“谁要搬、搬去哪”,对煤矿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选取位于鲁西基地巨野矿区的山东省郓城县作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状况和发展状况两角度,基于VSD模型选取表现矿区特点的12个指标构建矿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以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为准则层选取13个指标构成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结合两者构建矿区搬迁村庄识别体系。结果标明:平原矿区的生态脆弱性受塌陷及煤炭资源储量分类的影响较大,村庄发展潜力整体受交通以及与镇区、中心城区辐射的影响较大;矿区290个村庄划分为优先搬迁、暂缓搬迁、原址保留及安置点选区4个等级,每级分别有72、80、91和47个村庄,占比24.82%、27.59%、31.38%和16.21%。该体系能较细致地识别村庄间差别,为郓城县矿区村庄合理搬迁安置提供借鉴,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平原煤矿区村庄的搬迁理论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