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91.
Cover story     
《生物学前沿》2013,(5):F0003-F0003
Axonal regeneration in adult nervous system is the major barrier for successful recovery aft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rauma. Poor regeneration of the adult nervous system is attributed to the low intrinsic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adult neurons and the presence of an inhospitable environment at the injury site. To date,  相似文献   
592.
以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濒危乔木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为对象,对红豆杉的种子排放、幼苗更新、幼树更新3个更新阶段的生境特征进行研究,并比较生态位的变化,以此评价红豆杉不同更新阶段的生境需求。结果显示:随着个体发育生长,红豆杉更新生境发生了明显转变,种子排放地与幼苗生境空间一致性较高,而它们与幼树生境存在明显的空间不一致性。从生态位角度来看,种子排放地和幼苗生境重叠指数≤0.5的仅有海拔和坡度2个因子,这说明幼苗的空间格局受到鸟类传播的强烈影响,鸟类传播所排放的种子能萌发并生长成幼苗。幼苗和幼树生境重叠指数≤0.5的因子有海拔、坡向、植被类型,说明在大尺度景观因子和庇护植被层面上,植物的更新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的更新生境存在明显的阶段变化,可能造成植物更新出现建成限制,使幼树阶段成为更新的瓶颈阶段。  相似文献   
593.
胡运迪  赵敏  鲍乾  李栋  魏榆  马松  曾广能 《生态学报》2023,43(1):327-338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土壤CO2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岩溶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其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控制性实验,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件相同,仅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贵州普定沙湾模拟试验场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的土壤CO2浓度和通量数据,研究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CO2的浓度和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季节下的土壤CO2通量呈现昼夜变化规律,温度和降雨影响着土壤CO2的排放,前者可促进排放量,后者可抑制排放量,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2)耕作活动也会影响土壤CO2的排放,耕作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加上岩溶区下伏基岩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土壤CO2向含水层的扩散,导致春季耕地表现为负通量;(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年排...  相似文献   
59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地上植物系统,对地下土壤系统尚不够重视。本研究通过逐步稀释法获得3种微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土壤悬液(100、10-2、10-6),重新接种后考察农田黑土与红壤CO2和N2O排放功能在铜污染和热胁迫下的稳定性(用抵抗力和恢复力来表征)。结果表明:黑土CO2排放的功能稳定性在不同微生物多样性处理下没有差异,N2O排放对铜污染和热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均在10-6多样性处理下发生明显下降;红壤N2O排放对铜污染和热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10-2多样性处理下开始显著下降,而CO2排放的功能稳定性在10-6多样性处理下显著下降。说明微生物多样性损失对农田土壤功能稳定性的影响会因土壤类型和所选取的土壤功能而不同,当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微生物群落中耐胁迫种类较多时,土壤...  相似文献   
595.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通过阻断β受体的抗心衰药物只对50%的病人有效。基因研究发现,β受体基因多形性与该药物的疗效有关。在人群中,β受体基因有两种常见表型,一种表型表达的受体在蛋白结构的特定部位含精氨酸,另一种表型表达的受体在蛋白结构的这一部位含有的是甘氨酸。每个人从父母那里遗传两套基因,因此人们有的有两条合成含精氨酸受体的基因;有人有两条合成含甘氨酸受体的基因;还有人有一条合成含精氨酸受体的基因,一条合成含甘氨酸受体的基因。将人的合成含精氨酸受体的基因转给小鼠,这种小鼠不仅易于发生心衰,而且对β受体阻断剂反应好。  相似文献   
596.
多糖与正丁醇部位是苍术的健脾活性部位,本文从线粒体自噬的角度探讨苍术活性部位对脾虚大鼠的调节作用,进而阐释其健脾机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PINK1、Parkin、LC3和P6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 ATP)、H2O2水平,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麸炒苍术多糖(FD)、麸炒苍术正丁醇部位(FZ)、生苍术多糖(SD)与生苍术正丁醇部位(SZ)均不同程度改善了脾虚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且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FD、FZ、SD与SZ均能显著下调PINK1、Parkin、p62 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LC3II蛋白表达、LC3II/I值;FD与FZ组ATP、MMP水平显著上升,H2O2水平显著下降,SZ组ATP、MMP水平显著上升,SD组H2O  相似文献   
597.
卫奇 《化石》2011,(3):58-61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变迁问题。最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地球的暖化,例如冰川退缩和海平面上升。由于目前气温上升和二氧化碳量增加的耦合,人们自然联想到了温室效应。因此,在现代全媒体的强大攻势下,非常成功地让世人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促使全球迅速变暖,而且联合国公布的研究报...  相似文献   
598.
观察探究玉树叶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玉树叶进行无性繁殖的实验过程,能直接观察到受伤的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为幼根、幼茎、幼叶的全过程。玉树幼株的分化和生长主要受体内营养物质、激素种类与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能够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玉树叶的无性繁殖力、适应力是很强的。  相似文献   
59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崖豆藤群落中的蚁巢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进行定位研究,分析蚂蚁筑巢引起土壤碳氮库及温湿度等土壤性质变化对N2O排放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蚂蚁筑巢显著影响热带森林土壤N2O排放,蚁巢土壤N2O排放通量(0.67 mg·m-2·h-1)显著高于非蚁巢土壤(0.48 mg·m-2·h-1),较非蚁巢土壤增加了40.2%;蚁巢与非蚁巢土壤N2O排放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6月分别为0.90和0.83 mg·m-2·h-1,显著高于3月(分别为0.38和0.19 mg·m-2·h-1);蚂蚁筑巢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率、温度、有机碳、全氮、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相较于非蚁巢增加了7.1%~74.1%,蚁巢土壤pH相较于非蚁巢土壤降低了9.9%。结构方程...  相似文献   
600.
国际能源组织称:去年全球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上升了创纪录的5%,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是世界末日。利用多重效益的理念进行森林恢复,是缓解气候变化危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