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昆虫组织蛋白酶B在昆虫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 命名为PsCb (GenBank登录号: JQ72799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927 bp的片段, 编码308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在N端变异较大, 在C端保守性高。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组织蛋白酶独自成为一支。原核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35 kDa的目的条带, 与预测的蛋白分子量相符。组织蛋白酶B基因在扶桑绵粉蚧各个虫态均有表达, 卵期表达量相对较低, 2龄若虫期达到最高峰, 然后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并开发出组织蛋白酶抑制剂, 从而研制出扶桑绵粉蚧杀卵剂和胚胎发育抑制剂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体型和体内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扶桑绵粉蚧的寄主适应性和风险分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室内用8种寄主植物连续饲养扶桑绵粉蚧5代后,测量7日龄雌成虫体长、体宽和体重,并测定体内能源物质(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寄主间的差异。【结果】取食不同寄主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体型和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取食马铃薯后,雌成虫体长达4.80 mm,体宽为3.07 mm,单头体重为7.11 mg,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的雌成虫。取食棉花(Bt棉和常规棉)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58.77和57.70 mg·g~(-1));取食常规棉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75.02 mg·g~(-1));取食马铃薯后,脂肪含量最高(349.00 mg·g~(-1))。【结论】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体型和体内能源物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取食马铃薯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体型较大,体内能源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应加强马铃薯上扶桑绵粉蚧的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13.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全球恶性入侵害虫,2008年传入我国,目前已有13个省区报道其为害,2009年在云南省被发现,截至2013年3月,云南省共8个州(市) 10个县(市)已有分布。扶桑绵粉蚧寄主范围广,危害性大,适应性强。同时,云南省花卉、蔬菜调运及进出口贸易频繁,加之气候类型丰富、水热条件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有利于扶桑绵粉蚧的入侵、定殖与扩散,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云南省扶桑绵粉蚧的研究仍然缺乏,现就扶桑绵粉蚧在云南的发生现状、潜在风险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虫的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机械损伤叶片(MW)、外源水杨酸诱导(Me SA)、扶桑绵粉蚧短期(S-MF)及长期为害(L-MF)4种方式处理棉花,对棉花植株释放的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共有5种萜类化合物被定性检出,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A-柏木烯与雪松烯;扶桑绵粉蚧的取食为害显著提高了棉花α蒎烯、β蒎烯及A-柏木烯的释放量,并且新增加雪松烯与长叶烯的释放;而叶片机械损伤与外源水杨酸诱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α蒎烯、β蒎烯及A-柏木烯的释放量。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进行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3-2014年调查了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广东城镇绿化带、公园、高速(国道)公路等园林植物的危害及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广州、珠海、深圳等17个地级市均有扶桑绵粉蚧发生,呈点片分布,主要为害扶桑、驳骨丹、蟛蜞菊等9种园林植物,高速(国道)公路绿化带的园林植物受扶桑绵粉蚧为害最严重,其次是公园(景点)绿化带的园林植物,而城区绿化带、苗木花卉基地(市场)由于管理较好,园林植物受到扶桑绵粉蚧为害最轻。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了7种天敌昆虫,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neri Mulsant、圆斑弯月毛瓢虫Nephus quadrimaculatus(Kamiya)、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Fabricius)、草蛉Chrysopa sp.、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和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sp.。  相似文献   
16.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广州市的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树上多点发生。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分析预测该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17省区的大部分区域,新疆、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11省区的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0.886,在中国的危害风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7.
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武三安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9,46(1):159-162
2008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发现一种严重危害扶桑的害虫,经鉴定确认为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在广州市的扶桑上多点发生。扶桑绵粉蚧原产美洲,最近几年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严重危害棉花,其暴发危害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威胁世界棉花安全的重大入侵害虫。文章提供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危害等情况,并对其检疫与防控措施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扶桑绵粉蚧寄生蜂优势种Aenasiusbam bawalei Hayat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寄生蜂1中国新记录种: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2009,分布于广东、海南省;提供了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19.
赵兰坡  杨学明  刘伟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77-1680
通过电位滴定曲线探讨了长白山和五大连池火山灰土壤剖面的电荷零点(ZPC)特性。结果表明,两火山灰土壤既有一定量的可变电荷,又有一定量的永久电荷,其土壤胶体是可变电荷胶体和永久电荷胶体的混合体系,两土壤剖面各层ZPC均位于滴定曲线的酸方一侧,并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ZPC的位移(σi)则有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两剖面表层土壤ZPC均较国外的火山灰土壤低,显著高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质土壤和东北地区的黑土,ZPC和σi值的变化,既受亚洲大陆起源的广域风尘堆积的影响,又与土壤有机质积累有关,二者的综合作用是两地火山灰土壤ZPC降低和σi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芳  赵春玲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5,58(10):1140-1145
【目的】通过研究共生菌Tremblaya princeps的形态、分布及动态变化,明确该菌在宿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体内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T.princeps的超微结构;利用实时定量PCR明确T.princeps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扶桑绵粉蚧体内T.princeps的分布因性别而异。在雌虫中,T.princeps集中分布于含菌体,在其他组织器官中无分布;含菌体的大小与雌虫各个阶段的个体大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临近成虫期,含菌体的膨大速率加快。在雄虫中,T.princeps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数量变化明显,在蛹期数量急剧增加,之后相对减少;含菌体结构在预蛹期消解。【结论】共生菌T.princeps的变化因宿主性别而异,且与宿主个体发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