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1999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基于功能性状评价5种植物对热带珊瑚岛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被新建是保护和改善热带珊瑚岛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热带珊瑚岛极端干旱生境是影响植物存活和定居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因此选取适生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植被新建至关重要。通过测定在海南省文昌市苗圃和热带珊瑚岛上的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厚藤(Ipomoea pescaprae)、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花生(Arachis hypogaea)、椰子(Cocos nucifera)5种植物的光合/水力相关功能性状,探讨植物对热带珊瑚岛生境的适应性。研究发现:与对照(文昌苗圃)相比,热带珊瑚岛上的草海桐、厚藤、木麻黄最大光合速率(A_(max))均显著升高;除椰子外,其余4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LA)降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升高(其中木麻黄和花生升高显著);5种植物的叶片碳含量(LC)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此外,厚藤、木麻黄、椰子的叶片导水率(K_(leaf))显著升高;厚藤和花生的叶片膨压丧失点(Ψ_(tlp))显著降低;厚藤和木麻黄的气孔导度(g_s)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桐、椰子、花生主要通过非气孔调节方式(提高K_(leaf),降低Ψ_(tlp)、SLA等)适应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而厚藤和木麻黄同时通过气孔调节(降低g_s)及非气孔调节(提高K_(leaf),降低Ψ_(tlp)、SLA等)两种方式促进植物碳同化和水分利用。综上所述,草海桐、厚藤、木麻黄具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能有效协调碳同化和水分利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适合用于热带珊瑚岛的植被新建。  相似文献   
992.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氮素添加(0、15、30、50、100、150、200、300 kg N hm~(-2)a~(-1))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研究氮沉降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52个属,优势类群为螺旋属(Helicotylenchus)、丽突属(Acrobeles)和真滑刃属(Aphelenchus)。土壤线虫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相对密度变化不显著。从功能类群上看,随着氮素添加水平的增加,食细菌类群(Bacterivores)线虫和捕食类群/杂食类群(Predators/Omnivores)线虫氮素添加水平均成负相关。从生态指标来看,在N50施氮范围内对土壤线虫的丰富度(SR)、多样性(H')、均匀度(J')等生态指标有促进作用;通路指数在试验的所有处理中都小于0.75,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途径是以真菌为主;瓦斯乐思卡指数表明,少量施氮可以改善土壤的环境状况,减少植物寄生类群(Plant parasites)线虫对植物群落及生产力的影响。当施氮量N100时,土壤pH值显著降低,硝态氮和铵态氮显著增加,土壤中生活史k对策者的线虫显著减少,r对策者显著增加,世代交替加快,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3.
多胺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脂肪族阳离子胺。多胺通过离子键和氢键的形式与生物大分子结合,调节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活性,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多胺对核酸的作用一直是关注热点,而针对蛋白质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多胺调控代谢相关酶、通道蛋白质和其他功能性蛋白质以及相关规律和机制进行综述,并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角度探讨了多胺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总结了多胺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羟基化氨基酸在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中具有独特价值,具有抗真菌、抗菌、抗病毒和抗癌的特性。通过比较化学合成与生物催化合成羟基氨基酸的异同,选择具有高对映结构选择性的生物催化合成方法成为羟基氨基酸合成的首选。生物催化实现疏水性氨基酸的羟基化和羟化酶紧密相关,而羟化酶又是单核非血红素Fe(Ⅱ)和α-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Fe/αKGDs)的一种,Fe/αKGDs存在共性催化机制。因此,疏水性氨基酸在被催化的过程中,会利用关键中间体高价铁-超氧复合体(Fe(Ⅳ)=O)引起多种氧化转化,从而完成羟基化过程。文中就疏水性氨基酸的羟基化合成及功能应用,尤其是(2S,3R,4S)-4-羟基-异亮氨酸(4-HIL)和羟脯氨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讨了Fe/αKGDs的共性催化反应机制,并对羟基氨基酸在基础研究和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结构、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OSBP)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类参与脂质代谢的非囊泡运输蛋白质,在哺乳动物中被称为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质(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s,ORPs),而在酵母中被称为氧化固醇结合蛋白同源物质(oxysterol-binding protein homologues,OSH)。近年来人们对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对其同源蛋白质(例如,ORP5/8、Osh3/4、ORP4L等)的结构功能差异和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以及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更成为了本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关于OSBP及其同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对OSH和ORPs在细胞内的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进行对比,以及对今后OSBP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模拟体外炎症环境,观察不同浓度下乳杆菌微小膜蛋白(micro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MIMP)对肠上皮细胞Caco-2的生物学影响,评估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首先通过CCK-8实验检测在LPS刺激后不同浓度MIMP(0.01、0.1和1ng/mL)对Caco-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利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其次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下MIMP对Caco-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12h的特定孵育时间内,单独应用不同浓度MIMP及TLR4抑制剂对Caco-2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MIMP可以拮抗LPS对Caco-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P0.05)。不同浓度的MIMP对Caco-2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不同浓度MIMP对Caco-2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并可以拮抗LPS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望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儿科就诊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g/次,3次/d,溶解于温水中口服,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的通透性异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所上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有害菌数量(小梭菌和肠球菌)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LB、Hb和MAMC水平,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DAO、D-乳酸水平和小梭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调节菌群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99.
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峻。微生物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的主要驱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速率与微生物的趋化功能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微生物对水环境中无机盐、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的趋化特性研究进展,讨论并展望了基于趋化功能微生物精准调控的水环境污染强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人工干预后稠油藏内部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复杂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微生物活性和代谢多样性,选取辽河油田不同开发方式内8口采油井,利用佰珞生态(Biolog-ecology,Biolog-ECO)技术解析地层水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地层水微生物群落对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代谢最显著,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次之,对胺类和酚类化合物代谢程度最低.微生物群落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的趋势为蒸汽吞吐驱(SS)>聚合物驱(PF)>蒸汽驱(SF),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及皮卢均匀度指数(J)的趋势为PF>SS>SF.采样井由水驱(WF)开发转变为PF开发后,微生物群落在油水体系中发生较大变异,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开采方式,表现出较高代谢多样性.SS开发温度梯度范围是46~350℃比SF开发的37~290℃范围更宽泛,意味着微生物可选择适宜的环境生长繁殖,其碳源代谢活性强于其他开采方式.研究表明,SS和PF开发地层水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能力强,其结果为了解复杂稠油藏内部微生物资源和代谢特征以及后续内源激活、功能微生物定向筛培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