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短时高温暴露对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鑫  傅建炜  万方浩  郭建英  王进军 《昆虫学报》2009,52(10):1110-1114
以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 & Vogt为对象, 测定了在不同高温(37, 39, 41, 43, 45±0.5℃)下暴露1 h后, 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及后代存活力等生殖适应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 (1)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寿命随暴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5℃恒温条件下, 雌成虫寿命平均为37.4 d, 而45℃高温暴露1 h后, 雌虫寿命仅为20.0 d; (2)莲草直胸跳甲雌虫的产卵前期随暴露温度升高而显著延长, 25℃恒温条件下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4.1 d; 39℃高温暴露1 h后产卵前期延长至4.8 d, 45℃高温暴露1 h后延长至7.3 d; (3)短时高温暴露显著降低莲草直胸跳甲的单雌产卵量, 25℃恒温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平均为965.1粒, 39℃暴露1 h后, 其产卵量为638.7粒, 45℃暴露1 h后低于260粒; (4)短时高温暴露对莲草直胸跳甲后代存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F1代卵的孵化率从95.4%降低至89.2%, F1代成虫的羽化率从87.0%下降到71.3%。以上结果表明, 短时高温暴露导致莲草直胸跳甲生殖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82.
亚热带山区红壤地碳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碳平衡研究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亚热带红壤区是我国发展粮食作物和各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与林木的重要基地,因该区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在我国碳平衡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亚热带山区红壤地碳平衡研究的重要性,对碳平衡研究中植被、凋落物、土壤碳库和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结论等进行阐述,总结了碳平衡的综合研究方法,并对亚热带山区红壤地碳平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温度对双纹须歧角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 (Butl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双纹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1℃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35℃时蛹全部死亡。19℃、23℃、27℃、31℃和35℃下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7.1%、83.0%、85.2%、70.1%和0%。卵、幼虫、预蛹、蛹及从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8℃、8.95℃、7.80℃、9.09℃和8.86℃,有效积温分别为62.4、122.0、16.0、108.1和309.1日·度。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平均为91.3粒。19℃、23℃、27℃和31℃条件下,实验种群的净生殖率分别为31.0、41.8、46.7、0.8,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813、0.1439、0.1710、-0.0094,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42.2、26.3、23.1和19.2天。  相似文献   
84.
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工作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较突出的有 Clegg[1]从童虫培养至成虫; Basch[2]使尾蚴人工转变童虫后继续体外培养达到童虫发育,雌雄合抱,雌虫产卵,但卵为异常卵.目前为止,无论在曼氏或日本血吸虫均在体外培养成功,但两种血吸虫所产的卵均为异常卵,而血吸虫的生殖生理研究是寻找血吸虫体外培养不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榆树隐毡蚧 Cryptococcus ulmi Tang et Hao是近年来在北京和山西中部发现的一种榆树新害虫。本文首次详细记述和图示了该虫幼期各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简要报道了其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 1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 ,卵胎生 ,每雌产仔 2 3~ 2 5头 ,平均值 35.2头。  相似文献   
86.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是取食单一寄主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不同部位的钻蛀性害虫。二者成虫羽化后交配之前均需补充营养,且取食臭椿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对其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差异显著。就臭椿沟眶象雌成虫而言,只有取食主干才能够产卵;而对沟眶象雌成虫来说,则只有取食2~3年生枝的无法产卵。本研究使用臭椿的4种不同部位(叶柄、1年生枝、2~3年生枝、主干)饲喂这两种象甲成虫,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两种象甲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和3种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象甲中后肠的6种酶活性在取食不同寄主部位后发生显著性差异。其中,臭椿沟眶象雌成虫取食主干显著降低其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沟眶象雌成虫取食2~3年生枝能显著提高中后肠的CarE酶活性,同时降低中后肠AMY酶活性。本文明确了寄主植物不同部位对这两种象甲成虫中后肠消化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象甲初羽化雌成虫补充营养造成生殖系统发育差异的原因,对后续...  相似文献   
87.
88.
早草蝠蛾羽化,交配和产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定华  付善全 《四川动物》1992,11(2):21-22,31
  相似文献   
89.
虫草蝠蛾羽化、交配和产卵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和室内的观察,虫草蝠蛾成虫主要集中在月均气温6.2—8.3℃、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时羽化;羽化后即进行交配,交配过程中雄蛾倒悬于雌蛾体下,交配时间10—150分钟,95%以上约25分钟;雌蛾产卵2—6次,产2—3次后可产出全部卵的80%以上;雌蛾每只产卵18—890余粒;雌蛾平均寿命118小时,雄蛾平均寿命75小时;成虫交配时间的早迟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差异,雌雄性比率接近1:1,成虫个体生存期2—8天,群体生存期28天左右。  相似文献   
90.
本初步分析丁山东省麦红吸浆虫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毗邻四省是麦红吸浆虫的高发区.为扩散到我省提供了虫源条件.鲁南各有虫县常年的4月上旬~5月上旬的温度和麦田湿度有利于麦红吸浆虫的化蛹和羽化.麦红吸浆虫成虫峰期和小麦抽穗期相吻合.为麦红吸浆虫产卵提供了条件.小麦品种混杂,增加了田间感虫机会.地膜蒜地形成了麦红吸浆虫的早期虫源.田间种群数量的积累.666停用后没有很好的替代土壤处理药剂.也是有利于麦红吸浆虫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