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玉带凤蝶羽化时间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带凤蝶卵、蛹在 5~ 8℃下冷藏试验和越冬蛹的加温试验表明 ,已发育 1~ 2d的卵 ,其冷藏时间可达 7d ,孵化率达 93 % ,孵化率随冷藏前发育天数和冷藏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发育蛹的耐低温能力比卵弱 ,已发育 1d的蛹 ,冷藏 3d后 ,羽化率仅为 80 % ,羽化率随蛹冷藏前的发育天数和冷藏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越冬蛹加温 ,可促使其提早 2 3的时间羽化  相似文献   
52.
中华通草蛉卵、幼虫和成虫在麦田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卵、幼虫和成虫在麦田的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分析提出适宜的取样调查方法,即双对象线或棋盘式10点,每点调查1m^2麦株。  相似文献   
53.
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 ]是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最早发现于阿根廷 ,巴西 ,秘鲁和美国等拉美国家。 80年代末传入欧洲的以色列、荷兰、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我国 1 993年初最早发现于云南。目前 ,该虫具有向周围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云南已传播到 1 8个县市发生为害。贵州、四川、新疆、山东也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发生为害。 1 997- 1 998年我们在福建省潜蝇种类调查中于福州郊区及古田已发现该虫。 2 0 0 1年 2月笔者在厦门从针叶菊、金盏菊采集的受害叶片上首…  相似文献   
54.
四个齿爪鳃金龟类群分类地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应用RAPD技术对齿爪鳃金龟属(Holotrichia)的四个类群进行了分类地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登种群与南京种群间为0.346,登种群与东北大黑锶金龟间为0.375,南京种群与东北大黑鳃金龟间为0.359,矮臂锶金龟与登种群,南京种群和东北大黑鳃金龟间分别为0.552,0.545和0.534。对RAPD指纹图谱进行UPGMA聚类分析,系统发育树将以上四个类群分为了差异显的两大类,综合各项研究指标,东北大黑鳃金龟与华北大黑鳃金龟之间的差异为种群水平的变化,东北大黑鳃金龟与华北大黑鳃金龟属同种昆虫,按照动物命名法规,东北大黑鳃金龟应为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55.
斑须蝽生物学特性及成虫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须蝽Dalycoris baccarum(Linnaeus)是多种作物和苗木的重要害虫。在鲁西南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越冬菜叶夹缝、作物根际、枯枝落叶,树皮及房屋缝隙等处越冬。其越冬成虫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分别为-5.2℃和-8.5℃。冬季极端低温对其越冬成活率有明显影响.第一代发生较轻.第二代发生重。成虫具弱趋光性,第二代上灯量占全年总量的77.56%。  相似文献   
56.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54-1058
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捕器,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成虫在蕉园中的活动高度、活动方向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田间活动规律,为其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捕器的挂置高度对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诱捕效果有一定影响,距地面160 cm的诱捕器所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大,而该高度是香蕉叶鞘及叶柄所处位置,说明成虫多在此处活动。而诱捕器的挂置方位对诱捕效果影响不大,挂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诱捕器的诱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在蕉园活动时,对方向没有明显偏好。此外,在活动节律上,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多在傍晚至凌晨时分活动,16:00至翌日4:00的雌、雄虫诱虫量分别占全天雌、雄虫诱虫量的92%和96%。  相似文献   
57.
58.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innaeus)是一种对松、杉、柏等林木危害非常严重的蛀干害虫,主要危害针叶树的衰弱木以及火灾后的枯立木,是继松褐天牛之后携带拟松材线虫能力最强的蛀干害虫。为了更好地控制其危害,深入地研究其种群空间格局,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3块受害程度不同的油松林内褐梗天牛幼虫和成虫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3种受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内,褐梗天牛的危害具有显著差异,轻度受害林分内有虫株率为30.8%,中度受害林分内有虫株率为44.3%,而重度受害林分内高达78.3%。根据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轻度受害林、中度受害林和重度受害林内褐梗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成虫的种群空间分布最优拟合模型均为线性模型。在3种林分中褐梗天牛幼虫数量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轻度受害林、中度受害林和重度受害林内幼虫数量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是19.10、11.97、61.98m,其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是0.646、0.784和0.500;成虫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是43.08、43.23、44.17m,其空间连续性强度分别是0.044、0.021和0.171,但其成虫的数量在空间呈随机分布,没有表现出空间依赖性。根据垂直分布图分析得出:褐梗天牛幼虫和成虫在油松上主要集中聚集在某个高,然后随着高度增加密度降低,随着高度接近地面密度也降低。用Kriging插值法生成的空间分布图显示幼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其聚集中心主要集中在林地中心,由林地中心株向整个林地扩散,而成虫则表现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59.
笼罩试验表明,小麦扬花期,天敌与麦蚜在1:30-1:180之间时,蚜变系数为0.98-6.9,更正减退率为4.8-86.9%。与化防比较,减产为2.2-12.3%,天敌不同麦蚜的比值(x)同减产百分率(y)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211027 0.0008962x,r=0.92。套穗试验与上述结果趋于一致。分析天敌—麦蚜—产量三之间关系。结合化防指标等,提出以七星重瓢虫成虫食量为标准,天敌与麦蚜在1:57时不需化防。根据麦蚜主要天敌的食量,将该指标转换成天敌控蚜头数。  相似文献   
60.
简要介绍了蝶类与蛾类的区别以及蝶类生命周期的分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和休眠期,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蝶类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