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70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terest in phenotypic flexibility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 but flexibility during reproduction has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from avian scientists, despite its possible impact on fitness. Because most avian species maintainatrophied reproductive organs when not active, reproduction in birds requires major tissue remodeling in preparation for breeding.Females undergo rapid (days) recrudescence and regression of their reproductive organs at each breeding attempt, while m...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的S-层蛋白(S-layer protein)进行提纯,研究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和入侵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阴离子交换柱(DE52)对嗜酸乳酸杆菌的S-层蛋白进行提纯,然后分别研究了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及入侵Caco-2细胞的作用。【结果】S-层蛋白能显著地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及入侵;在竞争、排斥、置换3种黏附试验中,S-层蛋白可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黏附,其相对黏附力分别为1.17%±5.97%、8.71%±1.36%、10.56%±0.92%,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竞争试验效果最好;并且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抑制作用极显著高于嗜酸乳酸杆菌(p0.01);此外,S-层蛋白也能显著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入侵。【结论】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显著的拮抗作用,这可能与S-层蛋白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宿主黏附受体存在竞争作用有关;提示乳酸杆菌S-层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并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BV三项检测法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和BV三项检测。结果 89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BV三项检测法检出BV患者772例(占总数的86.74%),常规镜检(Am sel标准法)检出BV患者763例(占总数的85.73%),二者的符合率为93.40%,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46,P0.05)。89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BV合并VVC感染患者129例(占总数的14.49%),BV合并TV感染患者41例(占总数的4.61%),混合感染(BV+VVC、BV+TV)的发病率达到了19.10%(170/890)。结论 BV三项检测法不仅可初筛混合感染,而且与Am sel标准法在诊断BV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宜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哈佛大学开发成功最新的V形纳米品体管(FETs),外膜覆有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能非常容易地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检测,而不会对细胞造成任何可见伤害。这种纳米FETs比许多病毒更小。人体的神经细胞直径为10微米左右,心脏细胞为的50微米的,而新型纳米FETs能测量5微米直径的细胞。  相似文献   
995.
三维回转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细胞是骨组织中主要的力学感受器.研究失重条件下骨细胞对效应细胞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失重引起的骨丢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采用三维回转器模拟失重,探讨模拟失重骨细胞条件培养基(RCM)对成骨功能的调节作用.小鼠骨细胞系MLO-Y4三维回转培养72h后,收集回转条件培养基(RCM)和未回转对照组的条件培养基(CCM),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对硝基苯磷酸(pNPP)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RCM对小鼠成骨样细胞系MC3T3-E1增殖、周期及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RCM对MC3T3-E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维随机回转72h后的MLO-Y4RCM可促进MC3T3-E1增殖:条件培养基培养MC3T3-E124h和48h后,50%RCM组比CCM组分别增加了1.62和1.60倍,差异显著(*P0.05),培养72h后,100%RCM组比CCM组增加了1.69倍,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条件培养基培养24、48和72h后,RCM组部分恢复CCM引起的MC3T3-E1细胞周期阻滞;MC3T3-E1的ALP活性在RCM组和CCM组之间无差异;RT-PCR检测结果表明,100%MLO-Y4条件培养基培养MC3T3-E148h后,降低了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OPN、O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实验结果表明,三维随机回转模拟失重培养骨细胞72h后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成骨细胞增殖,抑制了成骨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96.
姜黄素(curcumin)诱导处理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基础上,对hnRNP A2/B1在核基质中存在、分布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在MG-63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进行了研究.经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hnRNP A2/B1存在于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在姜黄素处理后细胞核基质蛋白中表达下调.蛋白质印迹杂交结果,证实hnRNP A2/B1在姜黄素处理前后的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中的存在及其表达下调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hnRNP A2/B1定位于MG-63细胞核基质纤维上,经姜黄素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hnRNP A2/B1在MG-63细胞凋亡过程中与Bax、Bcl-2、Fas和p53等基因产物具有共定位关系,且其共定位区域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了hnRNP A2/B1定位于核基质纤维上,是一种核基质蛋白,在姜黄素诱导人成骨肉瘤MG-63凋亡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变化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关系显然对MG-63细胞凋亡具有重要影响,这为深入揭示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以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人胎肝基质细胞株(FLSC)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方法:通过ELISA方法定量检测转基因的人FLSC条件培养基中bFGF的分泌量;以商业化的mTeSR1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常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条件培养基,以及转染bFGF的人FLSC条件培养基(bFGF/FLSC-CM)分别培养扩增H9细胞。通过观察hESC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检测及RT-PCR,检测hESC全能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ELISA方法检测bFGF/FLSC-CM中bFGF因子的分泌量为(770.09±17.28)pg/mL,而MEF-CM中bFGF因子的分泌量为(55.59±0.61)pg/mL,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3种培养体系下,免疫荧光检测hESC全能性标志Oct-4、Tra-1-81抗体的表达均呈阳性,流式检测细胞表面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SSEA-4)抗体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在99%左右;RT-PCR检测到hESC特异的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的表达。结论:以转染bFGF的人FLSC条件培养基可以有效扩增hESC,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无饲养层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牛朊蛋白基因prnp敲除载体的构建及真核细胞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负筛选策略(Positive-negative selection,PNS)对中靶细胞进行富集是提高体细胞基因打靶效率常用的策略之一。将动物的朊蛋白基因prnp敲除,使其不能表达朊蛋白(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致病蛋白),从而使其具有抵抗Prion病感染的能力。本研究采用正负筛选策略,构建了牛prnp基因的双等位基因敲除载体,经内切酶Sac Ⅱ线性化后,再通过电穿孔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分别用600μg/mL G418、200nmol/mL Ganciclovir(GCV)进行正负药物筛选,最终获得了176个药物抗性细胞克隆,进一步采用PCR、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试验对细胞克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中的9个细胞克隆为中靶细胞,证明牛prnp基因被成功敲除。本研究为牛prnp的敲除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并为体细胞核移植生产敲除朊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提供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999.
黄玉梅  杨万勤  张健  卢昌泰  刘旭  王伟  郭伟 《生态学报》2010,30(8):2018-2025
受研究手段的限制,有关森林物种组成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少有报道。采用人工除灌和除草的林地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亚高山人工林灌草层关键物种丧失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木层去除后土壤动物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线虫纲(Nematoda)优势度持续增加,处理15个月时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腐食性功能团类群数及个体数百分比有所下降。(2)草本层去除后土壤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线虫纲优势度持续增加,处理15个月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腐食性功能团类群数略低于对照,个体数百分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林下灌草层去除,尤其是灌木层去除,导致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类群格局、腐食性功能团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模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 SP-A)表达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运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天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表达及透射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各组SP-A平均肺泡阳性细胞数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天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可靠,造模停止两周后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