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污染水体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在实验围隔系统中,夏季利用凤眼莲、冬季利用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等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营养盐、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围区营养盐水平均显著低于围区对照和大湖水体.最初15 d,凤眼莲生长速度快,覆盖面积从100 m2增加到470 m2;44 d后,覆盖面积达到65%,处理围区的水质最佳,总氮(TN)、铵态氮(NH4+ -N)、亚硝态氮(NO2- -N)、高锰酸钾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浓度最低,透明度达到1.7~1.8 m(水底).10月份后,处理围区水体总磷(TP)维持在0.1 mg·L-1左右.处理围区透明度提高后,伊乐藻逐渐成为优势种(覆盖面积达到总水域的1/3),在净化水质、维持水质理化性质稳定和提高透明度方面作用显著.表明水生植被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控制浮游植物增长,是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2.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长江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芳  沈珍瑶  刘瑞民 《生态学报》2009,29(6):3271-3277
景观空间格局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缺乏定量研究.针对长江上游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理论提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选取9个典型的行政单元,探讨了长江上游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和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显著的响应关系,说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可作为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评价的有用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江上游典型行政单元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时空演变规律.探讨了指数演变时空差异原因,认为该指数主要受到区域景观的坡度、与污染出口相对距离、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和农业与农村经济政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判定和概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面临严峻的水环境问题。选择松花湖为研究对象,以2002~2004年松花湖水体中与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特征为依据,运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室内藻类模拟实验和蒙特卡罗随机模拟的方法,围绕松花湖富营养化主要限制因子识别、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判定和概率分析开展研究。结果指出:总磷和总氮是松花湖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一限制因子;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为:总磷含量0.065mg.L-1、总氮含量0.843 mg.L-1和叶绿素a浓度11.90μg.L-1;松花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为0.69,其中,无风险的区域占19.21%、一级的区域占9.79%、二级占20.31%、三级占16.5%、四级占25.8%、五级占8.39%,可见,松花湖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富营养化阶段,小部分区域处于中营养阶段。该结论对全面、合理地了解松花湖富营养化的现状以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松花湖富营养化的发生和保护湖泊水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定量化和制定富营养化的标准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
茅尾海营养状况及其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茅尾海海域水质调查结果,采用营养指数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海湾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2007年入海污染源调查结果,探讨了茅尾海的营养盐来源。结果表明:茅尾海受无机氮污染较重,海域处于呈富营养状态,有机污染程度属2级,表明开始受到有机污染。营养盐高值区集中在北部海域和东部海域。钦江、茅岭江等入海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盐是海域营养的主要来源,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79%以上,其次来自钦州湾外海的混合排污口。2001~2007年茅尾海DIN、DIP年均浓度分别与入海河流氮、磷营养盐入海负荷呈显著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和0.824。  相似文献   
35.
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等因素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35 mg/L和7 mg/L以下时去除率接近100%;氮磷比为5∶1和10∶1,小球藻第4 d基本完全去除了污水中的氨态氮,而氮磷比对小球藻的除磷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初始氨态氮或总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光照条件(L/D为24 h∶0 h和12 h∶12 h)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连续光照条件逐渐展现出去除氮磷的优势;小球藻在pH 7~8范围内对氨态氮的去除率最佳,pH 5~7范围内,对总磷的去除率最佳。  相似文献   
36.
以溪荪鸢尾(Iris sanguinen)、菖蒲(Acorus calamus)、黄菖蒲(Iris pseudaeorus)3种水生植物为实验植物,根据大伙房水库库区及入库河流的富营养化现状制备富营养化实验水体,通过28 d室内水培实验,研究3种植物对总氮、铵氮、硝氮和总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溪荪鸢尾组对总氮、铵氮、硝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8.1%、73.1%、84.8%和90.3%,菖蒲组分别为73.4%、90.1%、63.1%和89.1%,黄菖蒲组分别为83.9%、77.3%、75.0%和93.8%;3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较为一致,均表现出前期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后期趋于平缓:对总氮、铵氮的去除作用前14天较为显著;对硝氮的去除作用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显著;对总磷的去除作用在前21天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
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实验种群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婵  杨允菲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42-1846
采用盆栽实验,对灰绿型和黄绿型两个生态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幼苗期分别用不同强度的NaCl、Na2CO3和混合盐碱胁迫,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植株脯氨酸、Na/K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盐碱胁迫条件下,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植株脯氨酸、Na/K均与胁强之间呈直线y=a+bx变化,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个实验种群均具有耐盐碱能力,叶片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和植株脯氨酸、Na/K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它们在耐盐碱生理特性上已产生了分化,其中,灰绿型的耐盐碱能力强于黄绿型,本文为羊草生态型分化主导生态因子是土壤盐碱所致提供了的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38.
以12名男性成年为被试者,观察了外加死腔(V_(ADS))与吸气阻力(RI)对呼吸型式、通气功能以及呼吸不适感觉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1)V_(ADS)及R_I对吸气相面罩腔(口腔)压力(P_I)及外呼吸功率(W_I)具有协同的增强作用;复合呼吸机械负荷的强度越大,此种协同作用也越加明显。(2)无论V_(ADS)及R_I的比例关系如何,反应呼吸不适感觉强度的类别量值(S)与P_I(或W_I)之间,总是符合共同的线性关系,故可以P_I(或W_I)作为复合呼吸机械负荷的综合强度指标。(3)在所观察范围内,V_(ADS)并不影响对阻力性机械负荷的呼吸调节功能。以上结果对制订呼吸防护装备生理标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中国典型湖泊富营养化现状与区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 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 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 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 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2010—2011年, 59.1%的调研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其中云贵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蒙新湖区的富营养化呈两极分化状态, 东北山地-平原湖区与东部湖区的湖泊基本均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 青藏高原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通过分析日照数、无霜期、气温、水深、海拔、降雨与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 揭示了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基本因素, 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范围内湖泊中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其中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三次曲线方程, 蒙新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S型曲线方程; 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叶绿素浓度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 首先出现1个极小值点, 然后出现1个极大值点, 其中3个湖区极小值点对应的总磷浓度分别为: 0.054、0.089和0.072 mg/L, 可为我国对应湖区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人类遗传负荷与近亲结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Mckusick统计,人类单基因病及异常性状已达6457种。染色体畸变综合症和多基因病均在IOO种左右。故人类约有1/5~1/4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或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那么人类的遗传负荷(geneticload)到底有多大?遗传负荷是指一个群体中,由于致死基因或有害基因的存在而使该群体适合度降低的现象。遗传负荷一般用群体中每个个体平均所携带的致死基因或有害基因的数量来衡量。1人类群体遗传负荷的估计方法一个群体的遗传负荷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常染体隐性致病基因的频率。而个体患遗传病的威胁,主要来自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