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李子巍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4,14(2):154-159
本项针野外捕获的成年雄性高原鼠兔分3组进行不同光制的饲养,以检验光周期对其神经内分泌--生殖轴功能的影响:(1)长光照组睾丸及附属性腺的重量和血浆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自然光组(P<0.05)和短光照组(P<0.01)。(2)长光照组的松果腺重量(1.5±0.1毫克,n=15)和褪黑激素含量(89.7±5.8微微克/松果腺),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3)自然兴和短光照组性腺的显著萌发表明,在高原鼠兔节性  相似文献   
362.
利用长日照和短日照环境调控绍鸭的性成熟时间,并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种日照组(n=6)鸭性成熟过程中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GnRH-Ⅰ)、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POMC)和神经肽Y(NPY)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日龄间差异。结果表明,长日照组性成熟时间较短日照组提前30d。RT-PCR结果显示,两组鸭下丘脑GnRH-Ⅰ mRNA的发育性表达模式相似,从出雏至性成熟过程中,其表达水平呈逐渐增加趋势;长日照组下丘脑GnRH.ImRNA表达丰度均高于同日龄短日照组,并于120日龄时其差异达显著水平。两组POMC mRNA的表达丰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于性成熟前后显著下降;日照长度对其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两组NPYmRNA表达水平分别于60和90日龄时显著升高,于性成熟时显著下降,但光照对其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下丘脑GnRH-Ⅰ基因表达的显著上调可能是禽类性成熟启动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日照条件下绍鸭性早熟的主要原因;GnRH-Ⅰ表达的上调与下丘脑POMC和NPY mRNA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63.
黄蚬(Corbicula aurea Heude)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生物学杂志》2005,22(2):36-38
黄蚬隶属于直瓣鳃目、蚬科、蚬属,是我国特有种类。通过对黄蚬性腺发育分期及周年变化、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产卵力、性成熟等问题的研究,以期为明确蚬属种类的生物学地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64.
池蝶蚌胚胎发育与繁殖季节性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育儿囊中单细胞胚胎为材料,通过连续观察、人工体外培养等方法,对繁殖季节池蝶蚌的生殖腺特性、生殖细胞形态、胚胎发育过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年满4冬龄池蝶蚌卵巢的相对怀卵量为(2.25±1.09)×103粒/g,绝对怀卵量为1.93×104~1.03 × 105粒;性腺指数为24.09%±0.33%;在体外用自制培养液培养的胚胎,部分能正常分裂发育至桑椹期,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4个时期,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钩介幼虫期.在18~23℃的水温下,胚胎发育历时约12 d;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0~30℃.此外,通过池蝶蚌外鳃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胚胎发育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池蝶蚌人工繁殖、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5.
促性腺激素在白蚁脑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晓红  奚耕思  李柯 《动物学报》2004,50(2):240-244
为研究昆虫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的存在与分布 ,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FSH和LH在尖唇散白蚁 (Reticulitermesaculabialis)脑中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 :FSH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分布在雌性繁殖蚁分飞期前脑的左叶、右叶及中部 ,雌性末龄若虫前脑的右叶 ,雄性繁殖蚁前脑的右叶 ;LH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雌、雄繁殖蚁前脑左叶 ;在工蚁和兵蚁中未见有FSH和LH免疫阳性物质存在。研究结果表明 :FSH和LH在白蚁脑中的存在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 ,并且有可能像其在脊椎动物中那样参与调节性腺发育及精卵成熟 ;可能调节繁殖蚁、兵蚁、工蚁的产生  相似文献   
366.
采用离体灌流孵育技术和促性腺激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对长臀wei(Cranoglanis bouderius)脑垂体碎片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能显著刺激退化期的长臀wei离体脑垂体碎片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并且长臀wei脑垂体碎片对持续的GnRH-A刺激未表现出脱敏性,该结果与胡子鲇和鲇鱼相似,而与金鱼和鲤科鱼类不同;重复脉冲GnRH-A刺激对长臀wei脑垂体碎片GTH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存在剂量依存关系,与鲇鱼和鲤科鱼类相类似。上述结果表明在长臀wei的人工繁殖中可以用持续高浓度GnRH-A刺激对长臀wei进行催熟和催产。  相似文献   
367.
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文昌鱼性腺和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次用雌二醇,睾酮及孕酮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在文昌鱼性腺,脑泡和神经管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中都存在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小生长期,3种受体通常定位在卵原细胞和早期初级卵母细胞的胞质或核膜,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则定位在胞质和核质,在雄性,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分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雌激素受体例外)中,受体阳性物定位在胞质和核,另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性类固醇激素抗体对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的性腺和神经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揭示,免疫阳性物存在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和精巢中,在卵巢发育是上期,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胸质和核仁膜对紫二醇,睾酮和孕酮抗体显示强或中等强度免疫阳性反应,在大生长期和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仁膜对睾酮和孕酮抗体的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而对雌二醇则显著增强,在雄性,随着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对孕酮抗体发生强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成熟期则对雌二醇抗体发生免疫阴性反应,精子始终为免疫阴性,本文研究首次发现,文昌鱼脑泡和神经管中存在哺乳动物神经旮体激素样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其纤维,免疫阳性物分布在神经细胞胸质,核显阴性反应,这些结果为证明文昌鱼性类固醇激素参与调节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内分泌调控轴的功能成熟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368.
采用各种活性氧诱发剂(0.5g/L百草枯、10mmol/L H2O2和10mmol/L H2O2+10mmol/L FeSO4·7H2O)及相应的清除剂(20mmol/L没食子酸丙酯、10个单位CAT和70mmol/L DMSO)、外源乙烯(750μl/L乙烯利)、乙烯生成先导物(合成前体,1mmol/L ACC)和乙烯合成抑制剂(10mmol/L AOA)处理香蕉果肉切片。结果表明,在不同成熟度的香蕉果实中,只有O2·存在及乙烯合成不受抑制时,淀粉酶活性才能呈现,果实才能软化、成熟;而O2·及OH·可能在乙烯合成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69.
对于非捕食 被捕食(食饵)生态系统,强弱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影响.在不考虑栖息地毁坏的情况下,引进双向竞争机制,将Tilman的单向竞争模式推广为n集合种群双向竞争模型,并对6-集合种群的竞争动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平衡态,种群竞争共存的条件是其竞争能力与扩散能力呈现指数型负相关关系,竞争的结果使物种的强弱序列发生变化;物种竞争排除与共存受迁移扩散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很大,在局域斑块上竞争排斥的集合种群在广域尺度上可以竞争共存,即逃亡共存.  相似文献   
370.
用离体静态培育系统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 ,在幼鲤 ,多巴胺 (DA)显著刺激下丘脑片段和脑垂体碎片释放GnRH ,并且是剂量依存的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TRH)和γ -氨基酸丁酸 (GABA)对GnRH的释放没有影响。在成鲤 ,DA抑制下丘脑片段和脑垂体碎片释放GnRH ,而TRH和GABA刺激GnRH的释放 ;DA对GABA刺激的GnRH释放也具有抑制作用 ;TRH和GABA的协同作用对下丘脑和脑垂体GnRH释放活动的影响明显低于TRH和GABA的单独作用 ,表明TRH和GABA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GnRH释放的相互消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