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Bosis  S  顾士民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4):47-47
人偏肺病毒(hMPV)是2001年荷兰学者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和成人中分离到的一种与禽肺病毒密切相关的RNA病毒。研究表明hMPV是婴幼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现病原。作者为全面评估该病毒在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等感染的情况,采集了1505例已排除外科疾患的15岁以下急诊儿童的咽拭样品,进行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并对包括症状、体征、治疗等方面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烧伤脓毒症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_2,WBC,GLU,Na,BUN,Cr,TNF-α及IL-8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_2,WBC,GLU,Na,BUN,Cr,TNF-α及IL-8水平均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内死亡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烧伤脓毒症治疗的安全有效方式,可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短时间内病死率,十分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 d的血清CRP、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入院第1 d白细胞、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3和5 d 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7 d 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和3 d 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5、7 d 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d,患者CRP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和0.396,P均0.01);入院第7 d,患者PCT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2和0.464,P均0.01);CRP为10.0 mg/L时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70.8%。PCT为2.0μg/L时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9.4%。结论:CRP、PCT可以评价脓毒性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肺脏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的调节,为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盲肠结扎穿刺术(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组)、脓毒症+假电针组(非经非穴组)和脓毒症+电针足三里组(足三里组),每组10只。除第一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造模前,脓毒症+假电针组选择非经非穴处电针刺激,脓毒症+电针足三里组给予足三里穴位电针处理,电针参数为疏密波,2 Hz,1 mA,持续30 min,连续5天。术后24 h,先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再取右肺测湿干重比,取左肺下叶观察病理学改变,取左肺上叶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 -1, 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HMGB1。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均P<0.05),炎症因子明显升高(均P<0.01),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1 protein, HMGB1)明显升高(P<0.05);经过电针足三里处理,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5),炎症因子明显降低(均P<0.01),HMGB1明显减少(P<0.05)。CLP组与非经非穴组大鼠生存率、肺组织病理损伤、炎症因子和HMGB1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降低其肺脏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究罗氟司特通过JAK/STAT途径对脓毒症炎症大鼠炎症因子及淋巴细胞的调控机制分析。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8),模型组(n=18)和罗氟司特组(n=18),正常组正常喂养,模型组和罗氟司特组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模型组和罗氟司特组腹膜内注射0.9 %的氯化钠和罗氟司特。干预7 d后,对大鼠取样。测定灌洗液中炎症细胞的数量、JAK和STAT-3的蛋白、AST和ALT、IL-6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在观察的7 d中,正常组大鼠均存活,生存率高于模型组和罗氟司特组(P<0.05),罗氟司特组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罗氟司特组术后症状评分均增加(P<0.05),罗氟司特组术后症状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罗氟司特组的miRNA-218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而罗氟司特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罗氟司特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JAK和STAT-3的蛋白质表达,AST、ALT、IL-6和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罗氟司特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罗氟司特通过JAK / STAT途径阻断miRNA-218表达,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减轻脓毒症炎症的机制和肝脏损害并改善多发性脓毒症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急诊PCI术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50例)和观察组(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干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B型脑利钠肽(BNP)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2peak)及无氧阈值(AT)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用于AMI急诊PCI患者的术后干预中,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采用分光光度法监测其血清D-乳酸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对比两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及ARDS、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RDS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4.1%,17.2%,均低于对照组的38.9%,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D-乳酸及尿L/M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Ig G、Ig M、CD4+和CD4+/CD8+水平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治疗脓毒性患能明显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索股动脉及股静脉血气对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重烧伤患者80例,根据是否患有脓毒症,将3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左侧股动脉、股静脉置管,并抽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股动脉血中HCO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中Pv 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v O2、Sv O2、HCO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O2、△PCO2、△SO2、△HCO3-、△p 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动脉和股静脉血气分析可反映出机体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及氧的供需状态,对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分析当前国内外医院急诊科室主要的分诊模式及分诊流程,讨论我国大型医院急诊科室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提出构建基于移动技术的动态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设想。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n=75)和B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治疗,n=75),两组均治疗10 d。对比两组疗效、常规疗效指标、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70/75),高于A组的81.33%(61/75)(P<0.05)。B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A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10 d后,B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A组(P<0.05)。治疗10 d后,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A组(P<0.05)。治疗10 d后,B组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能改善患者血气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