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脓毒症在外科临床工作中较常见,治疗相当困难;本文主要概述了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定位、结构特点以及一氧化氮合酶与脓毒症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由一氧化氮合酶介导的一氧化氮生成与脓毒症关系密切,而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脓毒症各阶段恰当的应用可能是有效治疗脓毒症、降低病死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2.
C1酯酶抑制剂(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能够调节补体系统、激肽释放系统、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但最近的研究表明C1INH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作用外,还具有多种非蛋白酶抑制功能,如抗炎和抗凋亡作用。而且很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C1INH对脓毒症(sepsis)、心肌缺血等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C1INH的非蛋白酶抑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大鼠脓毒血症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脓毒症模型,随机均分为以下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富氢液组。CLP+富氢液组于CLP后即时、6及18 h腹腔分别注射富氢液5 ml/kg,CLP组及假手术组于上述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富氢液5 ml/kg。CLP或假手术24 h后检测肺组织TNF-α、IL-6、HMGB1、IL-10、MDA、SOD、MPO活性及干湿重比(W/D)并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及CLP+富氢液组肺组织TNF-α、IL-6、HMGB1、IL-10、MDA、SOD、MPO活性、W/D及肺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LP组相比,CLP+富氢液组IL-6、HMGB1、MDA、MPO明显降低及肺组织学评分明显降低而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氢液降低脓毒血症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ALI时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4.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少见而又重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溶藻弧菌下肢感染致脓毒症的病例国内外罕见文献报告。2003年10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临床表现酷似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溶藻弧菌脓毒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机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CRRT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1-2期,n=30)和晚期组(3期,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率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治疗后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2 h、24 h、72 h,早期组ACHEⅡ评分较晚期组显著降低(P0.05)。与晚期组比较,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肾功能恢复明显升高,28d内病死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早期启动CRRT治疗,最佳介入时间是KDIGO-AKI 3期之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替加环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尿量、血清LAC、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炎性因子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PACHEII评分较低(P0.05),尿量较多(P0.05);两组患者血清LAC、BUN、SCr、IL-6、CRP、TNF-α、CK-MB、c Tn I、LD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心肾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单用血必净注射液更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9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及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48 h,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24h后再静脉注射左西孟旦24 h。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心脏功能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数、肌钙蛋白、乳酸、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例数及ICU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及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排血量、每搏量指数、左室每搏作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参数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此外,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及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机械通气例数及ICU病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优化血流动力学,但并不能降低患者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48.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AM)是线粒体和内质网发生交互作用功能平台。研究发现有几十种蛋白质富集于两细胞器外膜之间,与钙信号传导、脂质代谢、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影响病生理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凋亡。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严重创(烧)伤感染、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病生理过程,本文综述MAM功能异常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细胞功能障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早期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脓毒症时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 h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及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XBJ组肺泡及肺间质水肿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较NS组明显减轻。术后6 h,NS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显著高于Sham组(5.37±0.12 vs 4.33±0.06,P0.01),XBJ组肺组织W/D较NS组显著降低(4.67±0.09 vs 5.37±0.12,P0.05)。此外,XBJ组大鼠肺组织ET-1(0.511±0.111 vs 0.705±0.122,P0.01)、iNOS(0.456±0.075 vs 0.548±0.098,P0.05),MMP-9(0.617±0.079 vs 0.732±0.131,P0.05)、TIMP-1(0.438±0.043vs 0.515±0.049,P0.01)mRNA的表达均较NS组明显降低,而NS组大鼠肺组织ET-1(0.705±0.122 vs 0.400±0.033,P0.01)、iNOS(0.548±0.098 vs 0.334±0.027,P0.01)、MMP-9(0.732±0.131 vs 0.352±0.061,P0.01)、TIMP-1mRNA(0.515±0.049 vs 0.365±0.068,P0.01)水平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ET-1、iNOS、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miR-223表达对脓毒症心肌病(SCM)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8-10 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配至SCM模型(0 h,6 h,12 h,18 h,24 h)时相组、Normal组、SCM组、miR-223 antagomir NC组、miR-223 antagomir组,每组3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15 mg/kg构建SCM小鼠模型。miR-223 antagomir NC组与miR-223 antagomir组分别于建模前连续3天鼠尾静脉注射miR-223 antagomir NC、miR-223 antagomir预处理。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SCM模型各个时相组小鼠心肌组织miR-223的表达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Normal组、SCM组、miR-223 antagomir NC组和miR-223 antagomir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Normal组、SCM组、miR-223 antagomir NC组和miR-223 antagomir组小鼠血清cTnI、BNP、CK-MB、IL-6、IL-1β、TNF-α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M模型时相组小鼠随刺激时间延长,心肌组织miR-22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Normal组比较,SCM组、miR-223 antagomir NC组、miR-223 antagomir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cTnI、BNP、CK-MB及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M组比较,miR-223 antagomir NC组各项指标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23 antagomir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心肌损伤标记物cTnI、BNP、CK-MB及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鼠miR-223表达与心肌损伤标记物cTnI、BNP、CK-MB及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下调miR-223表达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SCM小鼠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