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S100B蛋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其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价,并依照评分结果判定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将GCS评分≤8分的25例患者分为重度组,将GCS评分>8分的55例患者分为非重度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RP、白蛋白、S100B蛋白表达水平。随后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照是否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情况分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n=20)和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n=60)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并分析血清CRP、白蛋白、S100B蛋白对颅脑损伤其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白蛋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CRP、S100B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组CRP水平高于非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低于非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CRP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100B蛋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和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颅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BMI、颅脑损伤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和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颅脑损伤患者脑挫伤范围、就诊时间、GCS评分、休克指数、CRP、白蛋白、S100B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CS评分、休克指数、CRP、白蛋白为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检测CRP、S100B蛋白能够早期对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辅助评价,且当颅脑损伤患者CRP水平较高、S100B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要警惕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92.
苗新兰 《蛇志》2004,16(4):28-29
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常因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导致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此类病人由于使用呼吸机,并插有各种导管,不宜搬动,故需进行床边透析.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与血浆IL-15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STE-ACS不伴心衰及NSTE-ACS伴心衰住院患者154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0例。冠脉造影前,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各组的血浆IL-15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相关性;散点图及拟合曲线观察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对差异变量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血浆IL-15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衰程度的关系。结果:NSTE-ACS不伴心衰组和NSTE-ACS伴心衰组患者的血清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NSTE-ACS伴心衰组的患者血清IL-15水平较NSTE-ACS不伴心衰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浆IL-15水平与EF值呈负相关(r=-0.775),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r=0.474);散点图显示IL-15能与EF值线性拟合,呈负相关;散点图显示IL-15与血清BNP水平线性拟合,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调整差异变量,明确IL-15与EF值(β=-0.295)呈显著相关。结论:NSTE-ACS患者的血浆IL-15水平与其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急性低温应激响应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以罗氏沼虾成虾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实验组(16℃)和对照组(24℃),实验组从24℃急性降温(2℃/1h)至16℃后的0、1h、3h、6h、12h、24h和回温至24℃后共7个时间点采集肝胰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结果显示,胁迫3h与回温后的DEGs数量(5062个)几乎是1h与回温后的1.5倍(3516个),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时间点与回温后的DEGs数量逐渐降低。KEGG富集发现, DEGs显著富集在溶酶体、淀粉和蔗糖代谢、抗原加工与呈递等途径中。此外,罗氏沼虾在急性低温应激下,黏着斑、ECM-受体互作、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质的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氧化磷酸化、p53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WGCNA分析发现各组间的共有DEGs聚类在与细胞功能及免疫相关模块和与能量物质代谢相关模块上。另外,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中的Cytochrome P450 2L1-like基因、谷胱甘肽代谢信号通路中的NADP-specific isocitr...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水平血压管理应用效果及其对近期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不进行降压治疗,将观察1组患者急性期血压控制120/80 mmHg,观察2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近期预后改善情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对患者治疗效果和NIHSS测量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治疗期间NIHSS评分变化12 d>8 d>4 d,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4 d、8 d、12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MMSE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和入院NIHSS评分则与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血压控制120/80 mmHg与140/90 mmHg血压管理方案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对象76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对照组与ACI组以及ACI各亚组间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预测ACI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价值。结果: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对照组低于ACI组(P<0.05);轻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小面积梗死组低于中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低于大面积梗死组(P<0.05);预后良好组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av-1、VILIP-1、UCH-L1联合预测ACI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0.907、0.953,均大于单指标检测。结论: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及预后有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有助于ACI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PCI治疗的糖尿病合并AMI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26例和非CIN组76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计算SH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HI、HbA1c对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IN组年龄大于非CIN组,高血压比例、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和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HbA1c、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SHI高于非CIN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高血压、Killip分级≥Ⅱ级、NT-proBNP升高、白蛋白降低、hs-CRP升高、HbA1c升高、血肌酐升高、eGFR降低、SHI升高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HI、HbA1c联合预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两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Killip分级≥Ⅱ级、NT-proBNP、hs-CRP、HbA1c、血肌酐、SHI升高及白蛋白、eGFR降低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SHI联合HbA1c对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Toll样受体9(TLR 9)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并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SAP组),另收集并分析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志愿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对比对照组、SAP组的血清PCT、NETs、MFG-E8、TLR 9和血清内毒素(LPS)、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分析PCT、NETs、MFG-E8、TLR 9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174例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39例,生存135例,根据28 d内预后不同分为死亡(n=39)和生存组(n=13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AP组的血清PCT、NETs、TLR 9水平高于对照组,MFG-E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血清LPS、D-乳酸、DA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LPS、D-乳酸、DAO与PCT、NETs、TLR 9呈正相关,与MFG-E8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AP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糖尿病、高血脂、D-二聚体(D-D)、血淀粉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LPS、D-乳酸、DAO、PCT、NETs、MFG-E8、TLR 9、减少饮酒、低脂饮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AP评分偏高、APACHE Ⅱ评分偏高、LPS偏高、PCT偏高、血淀粉酶偏高、D-乳酸偏高、DAO偏高、NETs偏高、MFG-E8偏低、TLR 9偏高均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减少饮酒、低脂饮食则是SAP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AP患者体内血清PCT、NETs、MFG-E8、TLR 9水平异常变化,且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同时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LPS、PCT、D-乳酸、DAO、NETs、MFG-E8、TLR 9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减少饮酒、低脂饮食则是SAP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临床应注意早期评估,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运动耐力、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ACS行PCI术的患者(n=120)分为对照组(运动康复治疗,n=60)和研究组(坐式八段锦联合运动康复治疗,n=60)。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运动耐力指标[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VO2max )、运动持续时间(ED)]和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情况(AS)、疾病认知程度(DS)、心绞痛发作状况(AF)和治疗满意程度(TS)],并纪录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DV、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CK-MB、cTn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AT、VO2max 、E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PL、AS、DS、AF、T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促进ACS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减轻心肌损伤,进而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PCI治疗的女性STEMI患者408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161)与B组(年龄>65岁,n=247)。对比不同的发病年龄PPC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的病变血管数量、钙化病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的病变血管部位、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叉病变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动脉内囊反搏术比例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症状发生到血管开通时间(S-to-D)、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中死亡、支架内血栓、BARC3~5级出血比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死亡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根据患者不同的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n=369)和死亡组(n=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与年龄、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Killip心功能分级、术前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天数、S-to-D时间、D-to-B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VEF偏低、CK-MB偏高、术后TIMI血流分级0~I级、S-to-D时间偏长是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女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且PPCI 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年龄偏大、LVEF偏低、CK-MB偏高、术后TIMI血流分级0~I级、S-to-D时间偏长是女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