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岭南北坡灰蝶的区系组成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发源地和保存地,研究南岭蝴蝶的区系和生态分布对保护蝴蝶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岭中段南北坡的灰蝶进行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南岭保护区共记录到灰蝶101种,82.178%的种分布在东洋区。按中国动物区系划分,南岭灰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个区。从灰蝶在南岭南北坡的分布来看,2012-2014年在南北坡调查点共发现灰蝶865头,分别属于31个种,其中南坡共发现470头(隶属于27个种)、北坡228头(隶属于13个种)。这说明南坡的灰蝶种数多,是北坡种数的2倍;南坡的种群密度也比北坡高,是北坡的2.06倍。从同一坡向不同海拔来看,南坡1000-1100 m与500-600 m两个海拔的灰蝶种类数相同,但前者的种群密度为后者的1.55倍;北坡灰蝶种数与种群密度1000-1100 m均高于500-600 m;山顶灰蝶种类少。  相似文献   
62.
食品检测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食品检测工作包括很多方面,而快速检测技术是食品检测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食品整体的质量,密切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探讨、分析快速检测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为加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3.
【背景】草食动物对寄主植物的取食或损伤会诱导改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直接影响植株的健康生长。产蜜昆虫与蚂蚁的互惠关系是物种相互促进的一种重要的生态学现象,能够促进产蜜昆虫的种群数量,然而这种互惠关系及其对寄主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运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的互惠对寄主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扶桑绵粉蚧危害时间的延续,寄主植物上蚂蚁和扶桑绵粉蚧的数量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在危害后期,蚂蚁存在情况下扶桑绵粉蚧的数量要明显低于无蚂蚁处理;在扶桑绵粉蚧取食寄主棉花20 d后,有、无蚂蚁存在的棉花叶片的光合利用率α值较无虫处理分别下降了53.5%和37.0%;存在蚂蚁或扶桑绵粉蚧危害后期对棉花叶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 ETRmax有显著影响,然而扶桑绵粉蚧单独取食或与蚂蚁互作的情况下未显著影响棉花叶片对强光的耐受能力(Ek)。【结论与意义】研究明确了扶桑绵粉蚧与长角立毛蚁的互惠关系对寄主棉花叶片的光合生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进一步解释扶桑绵粉蚧入侵、扩散及暴发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创伤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河口和海洋环境中,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建立快速、准确、易操作的检测方法对防控创伤弧菌的传染,保障水产养殖业发展和增强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基于创伤弧菌vvHA基因,利用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创伤弧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对11种共46株细菌进行扩增,仅创伤弧菌为LAMP阳性结果,说明LAMP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对创伤弧菌纯培养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5CFU/ml,对污染食品中创伤弧菌的检测灵敏度为24CFU/g。此法40~60min内即可完成检测,检验检疫实践证明:LAMP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快速扩增核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外核酸快速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使微量核酸在体外高效快速扩增的技术, 自问世以来, 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和法理鉴定等领域, 并被不断改进, 以使其功能和适应性更为广泛. 重组酶介导扩增法是在现有体外核酸扩增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恒温体外快速扩增核酸技术. RAA法利用重组酶、单链结合蛋白和DNA聚合酶代替了传统PCR的热循环解链过程, 实现了在37℃恒温下的核酸快速扩增, 无需特殊的辅助仪器,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 具备简单、节能、便携、快速等特点, 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代传统的热循环PCR反应.  相似文献   
66.
以矮晚柚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实验材料,利用茎尖和上胚轴诱导丛生芽的发生,利用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实验表明:矮晚柚成熟和未成熟种子在1/2MS、MS上均能萌发,萌发率最高可达96%,成熟种子萌发的无菌苗更利于后期的分化。最适外植体为无菌苗的上胚轴,筛选出丛生芽最佳增殖培养方案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蔗糖40 g·L~(-1)+靠近茎尖上胚轴,最高增殖系数达8.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IBA 0.2 mg·L~(-1)+活性炭0.2 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至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2)的营养砵上,成活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67.
应用细胞膜染料FM 4-64结合Zeiss 5 live快速扫描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百合花粉管中的吞排作用.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加入FM4-64后,染料迅速进入到花粉管中,并在花粉管顶端形成一个锥形的区域;锥形区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并且与花粉管脉冲生长呈负相关,即锥形区形成期花粉管生长缓慢,而锥形区消退期花粉管生长迅速;在锥形区域的消退期,花粉管顶端,尤其是最顶端快速向前延伸,而在锥形区域的形成期,花粉管最顶端的延伸速度显著下降,但亚顶端区域仍基本维持原有的生长速度.研究发现,花粉管的最顶端既是内吞作用也是胞吐作用的主要场所,但胞吞作用仅局限于花粉管的最顶端,而胞吐作用发生在包括亚顶端在内的整个花粉管顶端;胞吞和胞吐作用在花粉管最顶端交替发生,可能是花粉管脉冲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快速城市化中海峡西岸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的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首列,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海峡西岸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其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利用漏斗模型即压力-支撑-响应模式进行海峡西岸的生态安全评价,通过主成分的分析方法计算压力度指数、支撑度指数、响应度指数,最后根据漏斗模型对海峡西岸的生态安全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泉州市、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的生态安全度较高,而漳州市、三明市、宁德市的生态安全度较低;2)生态安全度并不仅仅由环境承载力决定,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有着较密切的相关关系,较高的生态安全度需要较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69.
留兰香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留兰香(Menthaspicata L.)茎尖为实验材料,对外植体消毒、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移栽生根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为:用体积分数75%乙醇浸泡30s,再用1.0g·L-1HgCl2浸泡10min,培养7d后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附加0.2mg·L-16-BA和0.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中,留兰香不定芽的增殖倍数最高,试管苗生长状况最好。在含25mg·L-16-BA和50mg·L-1NAA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h,移栽试管苗的生根率可达100%,且根较长。  相似文献   
70.
1植物名称美洲冬青[Ilex verticillata (Linn.) A.Gray],由美国缅因大学张冬林博士提供。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嫩茎段。3培养条件启动培养基:(1)MS 6-BA0.5mg·L-1(单位下同) IBA0.1。增殖与壮苗培养基:(2)MS 6-BA1.0 NAA0.5;(3)MS KT1.0 NAA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