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血管紧张素Ⅱ对缺血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WW  Zhu YC  Yao T  Zheng P  Gong QL 《生理学报》2002,54(2):149-153
实验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ATP敏感钾电流(IKATP)。采用低氧、无糖、高乳酸和酸中毒综合方式模拟缺血灌流,造成细胞的模拟缺血,并在缺血的基础上继续用含100nmol/L AngⅡ灌流细胞,观察Ang Ⅱ对模拟缺血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模拟缺血时,Ik明显减小;Ang Ⅱ能进一步抑制Ik。(2)模拟缺血条件下,Ik1受到抑制,并且以内向电流的抑制为主;Ang Ⅱ可加强对Ik1内向电流的抑制,而对部分外向电流则有增加的作用。(3)模拟缺血使IKATP外向电流略有增加;Ang Ⅱ则明显加强IKATP外向电流,此效应能被优降糖所阻断。  相似文献   
132.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肌的唯一方法,但是血流的恢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焦亡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lncRNA能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焦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对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进行调控. 本文就lncRNA和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进一步探索两者关系,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楤木皂苷(total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Aralia taibaiensis,s A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1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影响。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 min再灌注3 h复制M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 AT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伊文思蓝(EB)、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 AT中、高剂量组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中LDH、CK-MB及MDA的含量,同时使得血清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增加。且所有给药组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也小于模型组。结论:s AT对大鼠M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34.
炎性体是识别危险模式或病原模式的信号平台,炎性体主要分为2大类:点头样受体(NLR)家族和PYHIN家族。炎性体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等。炎性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中性粒细胞作为数量最多的骨髓源性细胞,在无菌性炎症及固有免疫传导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死亡的心肌细胞释放大量促炎介质,导致炎性体的活化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我们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NLRP3与中性粒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提取物(apocynum venetum leaf extract AVLE)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MI/R模型,随机分为sham(假手术)组、MI/R组、AVLE预处理+MI/R组,检测血流动力学,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和伊文思蓝双染法检测心梗面积、以血浆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心肌损伤情况、以超氧化物、丙二醛(MA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心肌氧化应激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p91phox的表达。结果:与MI/R组相比,AVLE预处理组左室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两组分别为41.5±4.5%和32.0±3.5%(P0.05),血浆CK和LDH活性分别降低到1653±62 U/L和2461±152 U/L(P0.05),减少了心肌组织超氧化物的含量(P0.05)。AVLE治疗显着降低gp91phox的表达(P0.05),使SOD活性增加(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AVLE通过抑制I/R心肌的氧化应激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姜黄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SOD的影响,本实验以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OD试剂盒测定血浆红细胞SOD和组织内SOD的含量以反映组织细胞内SOD的水平,间接了解体内氧自由基生成速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能升高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动物的血清和心肌组织SOD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7.
溶血磷脂酰胆碱对缺血条件下羊浦肯野纤维If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双微电极电压箝制术观察“缺血”及毒性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胆碱(LPC)对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起搏离子流If的影响。用模拟缺血溶液灌流15,30和60min后,在一60mV~120mV之间的各不同指令电位水平If离子流幅值均降低(n=5,P<0.05),激活达稳态时间及半激活时间延长(n=5,P<0.05),稳态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位。在正常台氏液中加入2×10-5mol/LIPC,灌流后,各个膜电位水平的浦氏纤维起搏离子流If的幅值显著降低(n=10,P<0.05),稳态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位,但If激活达稳态时间及半激活时间均无明显改变。在模拟缺血溶液灌流30min基础上,再加2×10-5mol/LLPC灌流,15min后测得If幅值进一步减小(n=10,P<0.05),加剧了“缺血”对If离子流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缺血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胆碱对心室的正常自律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在模拟缺血条件下,它能使已受抑制的自律活动抑制进一步加深。因此它的存在不会异常增强心室自律性活动而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8.
急性冷暴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内ET含量的影响*张宏王洪琦邝杰钊(广州中医药大学94研,广州510407)内皮素(Endothelin,ET)自1989年首次分离后,近八年来,已经成为基础临床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在各个系统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对...  相似文献   
139.
电剌激及心肌缺血所致豚鼠心脏神经肽Y释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蓓  向继洲 《生理学报》1996,48(2):199-203
电剌激豚鼠心脏左星状交感神经节,可引起钙依赖性的神经肽Y(NPY)胞外释放,缺血10min后行电刺激(S2),与对照期(S1)比较,NPY释放无明显变化,缺血20min后行电剌激,NPY释放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S2/S1:0.72,P<0.05),而再灌注5min后行电剌激NPY释放抑制作用逐步消失,与S1比较,已无明显减少(S2/S1;1.01,P>0.05)。仅缺血无电剌激几乎不引起NPY释放。这些结果提示,电剌激交感神经节可致NPY呈现一种钙依赖性出胞释放,缺血早期NPY释放受到某些代谢产物抑制,恢复再灌注后,代谢产物逐步冲洗出,抑制作用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40.
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检测到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产生的NO自由基与含铁蛋白结合的ESR信号 并且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O和氧自由基的协同作用.结果发现,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中可同时检测到氧自由基和与血红蛋白β-亚基铁结合的NO自由基(β-NO复合物).在正常心肌中检测不到这两个信号,即使在灌注液中加入L-精氨酸也检测不到这两个信号.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中就可以检测的这两个信号了,而且随着在灌注液中加入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这一信号也随之增加.在灌注液中加入NO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精氨酸甲脂(NAME),这两个信号受到抑制.在灌注液中检测标志心肌损伤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发现,在灌注液中加入低浓度的L-精氨酸(1mmol/L以下),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若加入高浓度L-精氨酸,则加重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加NAME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在灌注液中加入黄嘌吟/黄嘌吟氧化酶(X/XO)或Fe2+/H2O2,同时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的NO和氧自由基含量,并加重心肌的损伤.在灌注液中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时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中NO和氧自由基的含量,并减轻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