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目的:研究针对TGF-βⅡ型受体的RNA干扰质粒对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RNA干扰TGF-βRII的方法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单侧结扎输尿管方法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分别经输尿管逆行注射a:RNA干扰质粒;b:错配对照质粒;c:空载体;d:生理盐水;e:正常对照。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第3、5、10天后肾组织内TGF-βRⅡ、α-SMA,观察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果:针对TGF-βRII的RNA干扰质粒,明显抑制肾组织内TGF-βRⅡ、α-SMA表达;几组对照未见相应作用。结论:针对TGF-βRⅡ的RNA干扰质粒,能够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延缓肾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慢性胰腺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确定,需要寻找新型有效药物。活化的胰腺星状细胞在胰腺纤维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活化PSC的物质分为三类,即炎症介质、氧化应激和毒素。本文就近年来针对以上不同活化PSC的介质和相关通路的抗星状细胞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mg/kg/d),大剂量治疗组(160mg/kg/d)。采用左侧输尿管双结扎的方法建立UUO模型,治疗组每天以STI57180、160mg/Kg灌胃。分别于术后第8,11d分别处死各组小鼠6只。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定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左肾TGF-β1、PAI-1、α-SMA和PCNA的表达均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治疗组α-SMA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显著减轻UUO小鼠梗阻侧肾脏间质纤维化,下调α-SMA和PCNA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文针对一株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Ha8菌株开展了生物学特性和苯环类物质代谢能力研究.该菌株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培养后期逐渐变为短杆状;能固氮,水解蛋白质,液化明胶,利用淀粉、纤维素和果胶,分解几丁质;在pH 6.0~9.0和20℃~40℃范围内生长较好;能利用苯甲酸、苯酚、二甲苯、苯丙烯酸和二苯胺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对这几种苯环类物质浓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0 mmol/L~30 mmol/L、0 mmol/L~8 mmol/L、0 mmol/L~30 mmol/L、0 mmol/L~15 mmol/L和0 mmol/L~40 mmol/L,但不能利用2,4-二硝基苯酚、邻硝基酚、邻甲氧基酚、氨基苯磺酸、邻苯二酚和邻菲罗啉为唯一碳源生长.  相似文献   
95.
许多慢性肝脏疾病都会发生肝纤维化,但是目前尚缺乏对肝纤维化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发现,Flk1(fetalliverkinase)阳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减轻四氯化碳(CCl4 )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取雄性BALB c小鼠骨髓,分离培养Flk1+ MSC ,用CCl4 制作雌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在CCl4 损伤后立即或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Flk1+ MSC ,2或5周后检测受体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供体细胞的植入。结果发现,CCl4 损伤后立即注射Flk1+ MSC ,可以使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减少胶原沉积,使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而损伤1周后注射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受体肝脏中有供体细胞植入,呈上皮细胞形态,并表达白蛋白,但是数量很少。因此,Flk1+ MSC具有潜在的植入肝组织的能力,并可能启动肝组织的内源性修复,减轻CCl4 导致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6.
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HA、ALT、AST、ALB,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肝组织TGF-β1、TIMP-1、MMP-2和α-SMA基因表达量,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肝组织Pollak三重染色和Gomori银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型胶原免疫组化、α-SMA免疫组化、肝匀浆Hyp测定.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ALT、AST、肝组织匀浆Hyp的浓度和TGF-β1、TIMP-1及α-SMA基因表达量均增加, MMP-2于肝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晚期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TIMP-1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MMP-2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97.
Hsp/Hsc70相互作用蛋白CHIP在大鼠肾纤维化组织中的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人Hsp Hsc70相互作用蛋白CHIP(carboxylterminusofHsc 70 interactingprotein ,CHIP)全长、N端TPR及C端U box结构域的DNA片段分别构建于融合表达质粒pGEX 5X 1中 ,转化大肠杆菌 .纯化GST CHIP融合蛋白 ,制备了特异性识别人、小鼠及大鼠组织细胞内CHI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利用该抗体 ,对多种组织、细胞的内源性CHIP蛋白进行了检测 .发现在肾组织中 ,CHIP主要表达于皮质、髓质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中 ,且在单侧结扎输尿管所至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 (UUO)组织中 ,CHIP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显著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8.
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胶原由α1(Ⅰ)链(COL1A1)与α2(Ⅰ)链(COL1A2)组成,人COL1A1与COL1A2基因的启动子都已鉴定并克隆。调节转录的核因子有Sp1、NE-1、AP-1、CBF、NF-κB、C-myb、c-Krox、BFCOL1、Zf9、Sp3、Smads、TGP、Egr-1、TWIST与NP/NMP4等。在COL1A1和/或COL1A2基因启动子上已鉴定出TGFβ、糖皮质激素、TNFα、IFNγ与视黄酸等的应答元件。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BB(PDGF- BB)在肺炎支原体反复肺感染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于 2 4周内给大鼠反复 9次吸入肺炎支原体复制慢性肺感染模型。随后用 PDGF- BB单克隆抗体按 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图像分析 ,以观察肺组织 PDGF- BB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1)感染组动物 (n=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 - PCR检测均为阳性 ,而对照组 (n=4)和感染加红霉素治疗组动物 (n=4)均为阴性 (P<0 .0 5 ) ;三组动物的支气管和肺组织常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感染组动物透射电镜检查见肺泡间隔增宽 ,其中有较多胶原纤维堆积 ,其余两组则未见明显异常。 (2 )感染组动物肺间质结缔组织内、支气管壁和小血管壁内可见较强的 PDGF- BB阳性染色 ,其积分光密度为 37.90± 10 .14(n=4) ,显著高于对照组者 (7.5 4± 1.98,n=4,P<0 .0 5 )和感染加红霉素治疗组者 (10 .90± 3.30 ,n=4,P<0 .0 5 )。提示肺炎支原体反复肺感染的 PDGF- BB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加 ,可能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P)联合透明质酸(HA)检测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肝纤维化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P、H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根据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对患者做出诊断,并与金标准诊断方法肝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对CP、HA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并对各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等进行统计对比,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中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226例患者中金标准诊断201例(88.94%)为肝纤维化,CP单独检测检出154例(68.14%),HA单独检测检出143例(63.27%),CP+HA联合检测检出195例(86.28%)。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P+HA联合检测与金标准结果有高度一致性,CP、HA单独检测与金标准结果为中等一致性。CP+H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P、HA单独检测,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2、55.959、78.047,P=0.003、0.039、0.002)。在不同分级肝纤维化患者中,CP+HA联合检测在Ⅰ级、Ⅱ级纤维化检出率高于CP、HA单独检测,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8.324,P=0.007、0.010)。结论 CP联合HA检测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应用情况良好,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对症状程度较轻的肝纤维化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检查的主要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