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在350m氦氧模拟饱和潜水过程中,对4名男性潜水员采用耳密度图导数图方法观察坐位踏车时心缩间期变化。在压力(300、230、135m)下和减压后的主要变化是等容收缩期、射血前期(PEP)和PEP/左室射血时间加大,与加压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尤其在踏车负荷加重时更为明显。提示心肌收缩力受高气压的影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2.
晚古生代石化胚珠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齐之尧  叶楝  黎焕琦   《广西植物》1982,(1):37-39
<正> 土壤侵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平衡失调,水、土、肥流失,生产力减低,从而威胁人民生产、生活的现象。它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地区本身受害,而且会使江河中的流水暴涨暴落,流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淤塞水库、湖泊、旱涝成灾,影响灌溉、发电、通航,危害农业、工业、交通,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在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本中心使用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治疗的36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0例男性,26例女性,31例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脾动脉瘤,术前均行超声或CTA明确诊断。术中栓塞后,立即血管造影以明确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及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监测血常规、胰淀粉酶和主动脉CTA,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远近端及瘤腔,其余仅栓塞脾动脉瘤瘤腔。术中DSA血管造影提示即刻脾动脉瘤栓塞闭塞率为97%以上,术中共使用128枚Interlock弹簧圈,其中104枚为钻石型,24枚为普通2D型。弹簧圈平均直径为6.3±4.2(2-12)mm,平均长度为16±13.5(3-32)mm,瘤体平均尺寸为40.6±12.5(15-70) mm。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0.0±3.2(6-15)个月,1月后2例出现脾梗死,7例发生轻微腹痛及低热等症状,所有病例均未见瘤腔再通和瘤体增大。结论: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脾动脉瘤,但其远期疗效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6.
27.
将组织工程的思想与方法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领域有望克服现有瓣膜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实现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仍然存在许多挑战。该文介绍了组织工程瓣膜的定义及发展,讨论了常用的组织工程瓣膜的材料学研究与制备方法、调控瓣膜再细胞化的手段以及相应的挑战。基于细胞支架、种子细胞、生物活性因子三要素制备的组织工程瓣膜目前大多仅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更具应用推广价值的组织工程瓣膜研究方向是基于异种心包膜或瓣叶交联的组织工程瓣膜,包括提高交联的生物瓣膜的抗钙化性能,制备脱离不良溶剂保存的可预装干燥瓣膜,以及探索新型的生物瓣膜交联方式。  相似文献   
28.
高思齐  宋艳宇  宋长春  马秀艳  蒋磊 《生态学报》2020,40(13):4617-4627
为探讨温度升高和外源碳输入对泥炭地土壤碳氮循环关键微生物的影响,于2017年7月采集多年冻土区泥炭地表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样品,在10、15℃两个温度下开展为期42d的增温模拟试验,同时设置葡萄糖添加处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泥炭地土壤碳氮循环关键微生物丰度变化,同时分析增温和外源碳输入对泥炭地土壤活性碳组分和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导致北方泥炭地表层土壤微生物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变化,0—10 cm土壤微生物比10—20 cm土壤微生物更加敏感。增温条件下微生物首先快速分解活性有机碳,同时温度升高加快土壤氮周转速率,增加有效氮含量。外源碳输入整体提高了深层土壤微生物丰度,使得10—20 cm土壤细菌、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氨氧化细菌以及反硝化细菌丰度显著增加,说明外源碳输入可能会促进10—20 cm土壤甲烷氧化过程、氨氧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温度和葡萄糖的交互作用对泥炭地表层土壤碳氮循环关键微生物丰度均有显著影响。在增温和外源碳输入条件下,北方泥炭地表层土壤微生物丰度受土壤碳氮活性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王浩  杨钰  习丹  丘清燕  胡亚林 《生态学报》2020,40(24):9184-9194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量库,其微小的变化也能使大气中CO2浓度发生巨大的改变,植物来源碳的输入能通过激发效应促进或抑制土壤有机碳(SOC)的分解,对SOC的动态平衡产生影响。以武夷山三个林型(阔叶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13C标记葡萄糖(0、100、200、400 mg C/kg)研究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不同林型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易分解有机碳输入量对土壤激发效应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葡萄糖输入对土壤激发效应的影响与葡萄糖输入量和林型有关。葡萄糖的输入均抑制了三个林型SOC的分解(即,呈现负的激发效应)。阔叶林土壤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激效应强度随着葡萄糖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马尾松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对葡萄糖输入量的响应并不明显。然而在马尾松林土壤中由葡萄糖所引起的激发效应强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型土壤。研究结果表明,易分解有机碳的输入可以抑制SOC的矿化,形成负激发效应,阔叶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与土壤可利用氮、葡萄糖添加量与微生物碳量比值有关,而针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分别与土壤中的放线菌和真菌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离培养普通卷甲虫肠道中的可培养细菌,筛选有产消化酶活性的细菌,推测其在协助普通卷甲虫消化食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普通卷甲虫肠道中的可培养细菌,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细菌,利用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消化酶活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普通卷甲虫肠道中分离出4个属9种细菌,其中气单胞菌属3种,假芽胞杆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各2种,芽胞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各1种。9种细菌中弗氏柠檬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南海假芽胞杆菌等3种细菌可产蛋白酶,嗜水气单胞菌、波特卡伦柠檬酸杆菌、水生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南海假芽胞杆菌等5种细菌可产纤维素酶,嗜水气单胞菌、波特卡伦柠檬酸杆菌、印度芽胞杆菌、水生气单胞菌、嗜盐假芽胞杆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南海假芽胞杆菌等7种细菌可产淀粉酶,未筛选到产脂肪酶细菌。统计学分析表明,3种产蛋白酶细菌和5种产纤维素酶细菌的产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7种产淀粉酶细菌产酶的活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生气单胞菌的产淀粉酶活性能力最强。结论普通卷甲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结构简单,但有消化酶活性的细菌种类多,5种细菌有产2种以上消化酶功能,说明肠道细菌可能在普通卷甲虫食物消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