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7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河南省1∶20万土壤数据库估算了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10.27×108 t,占全国储量的1.1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7.46 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0 kg·m-2;有机碳储量在前4位的土壤类型为潮土、褐土、粗骨土和黄褐土,碳储量都大于1.0×108 t,四者之和占全省总储量的69.65%;沼泽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为24.54 kg·m-2,其次为山地草甸土和棕壤,分别为17.69和14.64 kg·m-2,三者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其碳储量之和仅占全省的6.34%;石质土和风沙土的碳密度含量最低,分别为1.32和1.38 kg·m-2 ;全省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5~10 kg·m-2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992.
惠州城市植被的滞尘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邱媛    管东生    宋巍巍  Peart M.R. 《生态学报》2008,28(6):2455-2455~2462
城市植被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了广东省惠州市不同功能区4种主要绿化乔木(大叶榕、小叶榕、高山榕、紫荆)的滞尘能力,比较了不同功能区叶面降尘的重金属和S含量差异,并利用遥感影像技术估算了惠州城市植被的地面总生物量及叶总生物量,推算了惠州市的总滞尘量.结果表明:在达到饱和之前,4种绿化乔木叶面滞尘量随时间延长而增长,大叶榕、高山榕与紫荆、小叶榕两组植物的滞尘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滞尘能力差异为1.2~2.44 倍,不同植物滞尘量由大到小排列为:高山榕>大叶榕>小叶榕>紫荆;不同植物滞尘能力的差异尤其与植株的叶面积、叶倾角、枝条硬度、枝条伸展角度等相关.不同功能区植物滞尘量差异显著(p<0.01),4种植物在不同功能区的滞尘总量排序为:工业区>商业交通区>居住区>清洁区.不同功能区植物叶面降尘的重金属和硫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降尘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为:工业区(包括电厂)、商业交通区、居住区、清洁对照区;降尘中重金属含量高负荷.惠州建成区植被的地面生物量为3.2×105 t,叶面积总量为808.4 km2,全年滞尘量达4430.7 t,可去除大气中Cr、Cu、Zn、Cd、Pb、S的量分别为1.63,2.70,5.54,0.04,1.84,19.52 t.  相似文献   
993.
外源壳聚糖对干旱胁迫下红掌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一年的红掌苗喷施0.2%、0.4%和0.6%壳聚糖(CTS)溶液的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喷施CTS的红掌苗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都下降,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增加,与正常浇水的差异不大,花青素含量也有提高,其中以喷施0.6%的CTS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4.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经0.1%NaCl处理的滨梅茎段的不定芽增殖数、茎高、鲜重、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提高,0.1%-0.3%NaCl处理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变化,在盐梯度0-0.5%NaCl浓度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水培紫花苜蓿的茎段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水培紫花苜蓿茎段生根过程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离体茎段中,GA3、IAA和ABA含量大幅度下降。愈伤组织形成前期ABA含量达到一个较高值。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时期,GA3含量保持较低水平;IAA含量上升,生根期达到最大;ABA含量下降。生根后,GA3含量仍保持较低水平;IAA含量迅速下降;ABA含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野外条件下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 ,于 2 0 0 1年 5月 8日至 9月 16日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高山红景天种植圃地 ,利用纱布及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滤光膜遮光处理 ,对生长 3a和 4 a的高山红景天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与温室实验类似 ,遮荫显著抑制高山红景天根的生长 ,并使红景天甙的含量略有提高。红膜处理使光强大约降低一半 ,但仅从光质的角度而言 ,红膜处理对根的生长影响不大 ,却显著增加了根中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 ,不过效果不如温室实验明显。绿膜处理未表现出对红景天甙积累的促进作用 ,这与温室实验结果不同。红膜处理不同天数的结果表明 ,处理时间对红景天甙含量提高的程度影响很小。这意味着在野外种植的情况下 ,可以在临近收获的最后一段时间用红膜对高山红景天进行处理 ,这样既可避免红膜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生长的抑制 (由于减弱了光照 ) ,又可显著提高根的红景天甙含量 ,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红景天甙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杨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株内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I-69[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 Lux]、I-72杨[P. ×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v. San Martino]、 NL-80351[I-69 × I-63(P. deltoids Bartr. cv. Harvard)]、南林-95 、南林-1388 、南林-895 、南林-447等7个杨树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南林-95、南林-1388、南林-895 、南林-447是从I-69 × I-45 [P.×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v. I-45/51]杂交F1代中选育出来的新无性系.研究结果表明,同为11 a生时,7个无性系胸径处木材基本密度差异达显著水平,从大至小依次为南林-895、I-72、I-69、南林-1388、南林-95、NL-80351、南林-447;不同杨树无性系间胸径处纤维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从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南林-95、南林-447、南林-895、南林-1388、I-69、NL-80351、I-72.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在株内的径向变异规律均为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缓慢增大,其中后者的变异模式为以多项式方程来描述的效果最好.木材基本密度纵向变异规律为从树干基部向上有随树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木材基本密度最小值出现在基径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植物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5,自引:10,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家早已注意到,具有长叶寿命的植物通常生长于营养和(或)水分较为缺乏的环境,而具短叶寿命的植物一般生长在具有较高的营养可利用性地带。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Nmass)与叶的最大光合速率存在密切正相关,而比叶面积(单位干重量的叶面积)与植物生产单位叶面积的物质成本呈负相关,二者又随叶寿命的增加而降低,这种相互关系几乎在所有植物种群和群落中都普遍存在,反映了植物对环境适应的趋同进化特征,是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行为特征的基础。松属(Pinus)及云杉(Picea)、冷杉(Abies)等常绿针叶树种的叶寿命一般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其相关叶性状也普遍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随着海拔升高,单位面积的叶氮含量(Narea)及最大光合速率增加,而比叶面积则减少。一般认为,长的叶寿命是对高寒及养分、水分贫乏等胁迫环境的适应,而短的叶寿命和(或)落叶性被认为是植物为了快速生长以及对干旱或寒冬等季节性胁迫环境的适应结果。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叶寿命大小取决于形成并维护单位叶面积所需要的物质消耗与叶片碳收获的平衡,与常绿/落叶森林植被纬向/垂直地带性分布存在一种内在联系机理。因此,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成为将叶片水平上的生理生态实验数据扩展到整个群落冠层乃至生物地理群区的关键因子。加强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格局分析研究,可为现有的区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与植被地理模型的连接(即区域植被动态模型)提供科学依据,这将有助于从机理上解释区域植被对全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机制。但是,以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大多注重于个体叶片水平的测定,仍不清楚如何实现这些叶性状在不同尺度间的转换,尤其是从叶片水平上升至整个群落冠层。国际上至今仍缺乏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大量野外观测数据来定量描述这些叶性状与群落特征、气候因子的数量关系;国内相关研究基本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999.
土壤水分对单性木兰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1年夏季(7月15-19日)和秋季(10月20-25日)分别测定了在3组土壤水分条件下(高WH、中WM和低WL3种土壤水分处理)单性木兰(Kmeriaseptentrionalis)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潜在水分利用效率(IntrinsicWUE)和叶绿素含量等特性。夏季和秋季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引起单性木兰叶片单位面积干重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夏季,单性木兰的Pn均在上午900达到峰值,其日进程为鞍型格式,WH、WM和WL处理组的Pn分别为4.41±1.10、4.28±1.23和1.89±0.94μmolm-2s-1,土壤水分的降低限制了单性木兰叶片的Pn,它们的Gs和IntrinsicWUE的日进程与Pn相似。秋季,WH组的Pn在上午1200达到峰值,WM和WL组在900达到峰值,3组的Pn的日进程相似,都为单峰曲线格式。3组的Pn、Gs和IntrinsicWUE的日平均值都是秋季比夏季高。不管夏季和秋季,凡土壤水分低的,其Pn、Gs和IntrinsicWUE都低。因此,调节土壤水分将有助于促进单性木兰的生长和有效提高单性木兰的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马齿苋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1年生肉质草本野生植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11种常量元素和4种微量元素,具有药用价值:马齿苋素有“绿色天然抗生素”的美称:经常食用马齿苋,对促进人体健康和增强体质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