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8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419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11.
稳定的肠道微生物内环境是肠道微生物与肠道免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不断的进食过程中,昆虫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发生变化,肠道微生物与肠道上皮细胞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动态的平衡机制。昆虫肠道上皮细胞可以感知有益和有害条件并利用免疫调控通路来实现微生物种群稳态的动态调节,例如双重氧化酶-活性氧(dual oxidase-reactive oxygen species, Duox-ROS)系统和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Imd)信号通路可以感知肠道微生物数量变化并参与到肠道微生物稳态调节过程。除此之外,肠道微生物群也会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释放相应的效应因子来调节菌群行为,间接性起到稳态调节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昆虫肠道中物理防御、免疫信号通路以及肠道微生物通过QS在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加深对肠道组织与肠道微生物互作关系的认识。未来将继续对更多种类昆虫体内微生物的稳态调控机制及调控机制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并基于调控机制设计开发改变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型农药,为实现有效害虫防治提供新的靶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2.
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抑郁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神经和免疫等途径,肠道微生物稳态经由以上途径参与大脑功能的维持与调控。反之,脑功能的紊乱也会破坏微生物组成以及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微生物-脑轴”近年来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从肠腔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通过靶向特定器官、调控信号通路以及配-受体结合等方式,调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针对“肠-微生物-脑轴”所研发的多种微生物药物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了新的窗口,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综述介绍微生物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3.
文章通过了解微生物修复的基本定义与特征,结合农田土壤整体重金属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并观察其修复实况,分析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并基于此不断调整与优化修复方案,希望最大程度地发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这对于农田土壤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具有基本的保障意义,并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废水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存在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废水处理的需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策略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探讨了微生物生物修复策略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5.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健康和国家稳定,是基础民生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检验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采集、制备、存储等环节都必须按照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否则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失效,文章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展开探讨,不断优化样品检验环节,使用不同的检查技术,确保操作在无菌、规范的环境下进行,以保障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及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付波  周玲  李冲 《工业微生物》2023,(3):178-180
对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的控制,是确保再生水水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前提。由于中国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控制的技术标准不健全,污水处理和再生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分析了相关概念,梳理了中国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控制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污水再生利用微生物的控制标准及制定方法以有效保证中国再生水质的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7.
恶臭污染在大气污染中占比最多,严重影响了周围人群的身心健康。文章主要对微生物除臭原理、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从禽畜养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三个角度对微生物除臭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对推动微生物除臭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8.
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碳降解功能基因(cbhI)丰度与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可为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增汇减排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亚热带毛竹林为对象,设置对照(0 t C·hm-2)、玉米秸秆(5 t C·hm-2)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 C·hm-2)3个处理,开展为期1年的野外控制试验,在试验处理后的第3和12个月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利用13C-固态核磁共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和cbhI功能微生物的数量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中烷氧碳含量,降低了芳香碳含量,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玉米秸秆处理增加了cbhI功能基因丰度和青霉属、顶囊壳属、小皮伞属等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则降低了这些基因的丰度。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cbhI优势菌种的相对丰度与烷氧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芳香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玉米秸秆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烷氧碳含量,而...  相似文献   
119.
采用黄土丘陵区多年生C3草本植物长芒草为对象,模拟“枯落物-土壤”转换界面,进行了为期512 d的室内分解试验,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界面土层微生物残体和土壤碳组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在分解早期和中期由真菌主导,而在晚期由细菌主导。真菌残体碳对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贡献率(38.7%~75.8%)明显高于细菌(9.2%~22.5%),是细菌残体贡献率的3~4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植物碳源的输入调动了微生物对土壤碳组分的利用。颗粒态有机碳分解早期和晚期持续下降,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微生物残体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波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只起到间接作用。一次性外源添加枯落物引起的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增加并没有直接贡献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0.
生物技术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凤平  张秀芝 《工业微生物》1993,23(1):34-35,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