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393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423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诗伟  孙筱林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4-355
用反相HPLC内标定量方法测定18-甲基-3-甲氧基-8,14-开裂雌甾-1,3,5(10),9(11)-四烯-14,17-二酮微生物不对称还原成具有光学活性17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率。色谱采用μ-BondapakC14色谱柱;甲醇-水73∶27(V/V)为流动相,流量0.8 ml/min;UV 254 nm检测;雄甾-4-烯-3,17-二酮作内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0,(4):381-381
<正> 笔者发现近几年在刊物上发表的新种其种加词(epithet)很多来自地名。据粗略统计,《广西植物》、《西北植物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研究》、《武汉植物研究》、《云南植物研究》等六种刊物从1985年至1989年五年间(其中缺5期)共发表蕨类和种子植物新种及种下分类群1953个,其中以地名作为种(含种下分类群)加词的有663个,占总数的41.62%。地名之中绝大部分为县名和山名,少数为省名。笔者这里所指的小地名即为县  相似文献   
15.
由B群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及败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其传染源为产妇产道。本文采集143例临产孕妇消毒前的产道拭子及32例新生儿口咽部拭子,经增菌后培养在羊血平板,用生化方法及SPA血清分群法对疑似链球菌体鉴定。孕妇标本B群链球菌的检出率为11.2%,其他链球菌有D群、G群及草绿色链球菌。新生儿标本几乎都无细菌生长。纲菌鉴定方法以SPA法优于生化法。笔者认为由于B群链球菌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该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应在实验室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超氧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张博润  谭华荣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6):352-357
  相似文献   
18.
植物附生微生物与叶部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单卫星 《生态学杂志》1992,11(1):48-53,74
人们早已发现绿色植物叶面(phylloplane)栖居有大量微生物。在一百多年前微生物学家就从植物叶面分离到许多真菌和细菌。1910年Potter首先证实,叶面附生微生物在干扰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中起着重要作用。至本世纪上半叶,叶面微生物仍为人们所忽视。相反,在这期间土壤微生物得到很大发展,在土传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研究方法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后来的植物叶部病害生物防  相似文献   
19.
刺激Schaffer侧支,记录大鼠海马脑片CA_1区的突触前排放(presynaptic volley,PV)和突触后群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s,PS),观察缺氧后PS和PV的变化及复氧30min后脑片PS的恢复,缺氧持续到PV消失1,2,3或4min,复氧后脑片恢复率分别为100%,11.5%,0%,0%。可见,缺氧后 PV 消失2min为损伤的关键时刻。提前1min终止缺氧,全部脑片的PS可以恢复,延迟1min终止缺氧,则全部脑片的PS不能恢复。这种方法是根据每个脑片的电反应确定其总的缺氧时间,故每个脑片的缺氧时间略有变动。与每次采用相同缺氧时间的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脑片恢复率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均较好。用此方法发现美西律10和100μmol/L能增加复氧后PS恢复率,对突触功能的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黄地鼠视皮层胼胝体神经元和神经肽Y(NPY)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