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0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206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电刺激猫小脑顶核对动脉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岗  富维骏  卢振东 《生理学报》1988,40(4):356-364
在38只麻醉及人工呼吸的猫,观察到电刺激小脑顶核嘴侧部能引起动脉血压显著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于刺激期间显著增加。去缓冲神经对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反应的幅度和肾交感神经放电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延长血压反应升高相以及血压恢复期的时间。静脉注射氯庄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并能减弱刺激顶核引起的血压反应,但增强了刺激顶核引起的肾神经放电的变化。电解损毁延髓腹外侧面引起血压降低及肾交感神经放电的抑制,然而无论单侧还是双侧损毁延髓腹外侧面都不能阻断刺激顶核所引起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电刺激顶核能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其反应的下行性通路可能不通过延髓腹外侧面。  相似文献   
22.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23.
24.
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显示花粉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经Hoechst 33258(H33258)染色、乙醇脱水、冬青油(水杨酸甲酯)透明后,荧光镜检可透视到其中的生殖核(或精核)及营养核,冬青油能保存H33258荧光,减弱花粉壁自发荧光,增加花粉内含物透明度,因而观察效果比不透明时显著改进,用此法观察人工萌发的花粉管,可显示细胞核由花粉粒向花粉管转移的过程及其在花粉管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利用含有抗核基质自发抗体的硬皮人血清,以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为材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追踪了对应核基质抗原在细胞周期中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末期和间期之间存在一个核基质抗原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通过核膜进行的,从而提示核基质结构可能有解聚和再聚合的行为。用酶化学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抗原的化学性质。染色形态的比较研究显示所用血清中可能含有不同于以前发现的、抗新的核基质抗原的自发抗体。  相似文献   
26.
数种昆虫5S rRNA结构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已知结构的昆虫5S rRNA的核苷酸顺序,发现同科、同目的昆虫比不同科、不同目的昆虫有较少的核苷酸差别.根据Kimura和Ohta(1972)提出的经验公式,绘制了数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图.结果表明,从分子进化得到的结论和经典分类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DeWachter等(1982)提出的二级结构模型,归纳分析这些昆虫5S rRNA,发现保守位点与半保守位点(同一位点仅出现二种核苷酸残基)之和几乎占整个5S rRNA分子的100%.  相似文献   
27.
为了利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运载体,我们将含有该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EcoR I I片段克隆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5中。并对这一片段进行改建,构建成两个可以将外源基因置于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28.
本文证明,含有人5型腺病毒及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NPV)启动子的DNA片段,可在大肠杆菌中起始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使转化宿主菌表现为氯霉素抗性型。这说明,除痘苗病毒启动子外,其它人类病毒及昆虫病毒的启动子也能有效地在大肠杆菌中工作。  相似文献   
29.
研究发现了易动瘦尾虫体腹面边缘各有缘棘毛一排,在各排缘棘毛的边上,又各有两排排列比缘棘毛疏松的棘毛,及它背面中央尚有一列背触毛。该虫是腹毛类纤毛虫中一种进化比较低等的类型,但其大、小核已明显分化。大核共进行了4次无丝分裂,小核共进行了3次分裂。  相似文献   
30.
本文使用蝌蚪红细胞微核率作为指示器研究明通河污水和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水质的致突变性。蝌蚪在各种水样品中暴露7天。采心脏血制片。在对照组中,微核率分别为4.40‰和4.68‰。1/4明通河污水组诱发蝌蚪的微核率是17.01‰。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