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中国柿果实扩展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国柿膨大期和成熟衰老期果实cDNA为模板。参照其它植物细胞壁扩展蛋白(expansin)基因序列设计兼并引物。进行RT-PCR。得到的扩增产物与pUCm—T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l09。任意挑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得到2个序列不同的expansin 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dk—Exp1和Cdk—Exp2。2个片段均存在expansin基因的保守区域。即8个半胱氨酸残基和3个色氨酸残基。Cdk—Expl和Cdk—Exp2分别由531个碱基和522个碱基组成。编码177个和174个氨基酸,二者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2.635%和92.156%。中国柿果实expansin cDNA与草莓、番茄和桃果实的扩展蛋白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2.
柿中具有△^12熊果烯骨架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Diospyros kaki L.f.)的果实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通过IR、MS、^1HNMR、^13CNMR鉴定,确定为:熊果辛酯(octyl yursolate),△^5,6-3-(2′-甲在戊酰氧在)-熊果酸环己酯〔△^5,6-3-(2′-methyl pentanoyl)-ursolic acid cyclohexy ester〕,β-香树脂醇己醚(β-amyrin hexyl ether),△^6,7-香树素(△^6,7-amyin)和熊果甲酯(methyl ursolate)。  相似文献   
43.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柿白毡蚧Asiacornococcus kaki(Kuwana)泌蜡腺体、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蜡壳形成过程.结果发现,蜡壳形成分3个阶段,即泌蜡发生期、泌蜡增长期和蜡囊形成期,由3种腺体分泌的蜡质构成.锥刺是泌蜡的主要器官,其分泌的粗蜡管形成蜡壳的框架.管腺分泌空心细蜡丝,与框架蜡管紧密交织在一起.单孔腺分泌的细小蜡丝散布虫体表面.雄茧扁平,由空心长丝状蜡编织形成.  相似文献   
44.
刘思敏  黄思婕  陆笛  刘柳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18,38(10):1326-1334
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对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乙烯生物合成量、硬度、色差、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柿果实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处理果实的硬度从采后3 d即急速下降,至贮藏末期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贮藏前14 d果实转色较缓慢,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色差ΔE值快速上升至29.6,转色完全,显著高于对照的11.9。在贮藏前期处理和对照果实的ORP均稳定在7.5 mv·g-1,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ORP快速上升至11.9 mv·g-1,是对照组的1.4倍。乙烯利处理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量在贮藏前期呈较低水平,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急剧增加至0.372 μL·kg-1·h-1的高峰,对照乙烯生成量则始终维持在0.033 μL·kg-1·h-1的较低水平。可见,乙烯生成量的增加与ORP的上升关系密切。此外,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中的β-D-半乳糖苷酶(β-D-Gal)活性与ORP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受果实ORP变化的影响。因此,经乙烯利处理柿果实的ORP贮藏末期显著上升,促进乙烯生物合成量的急剧增加,诱导抗氧化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 β-D-Gal活性增强,导致果实急速后熟软化。柿果实ORP可能作为开关调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成乙烯这一生物化学反应,即打破ORP的稳定状态引发乙烯合成的启动。  相似文献   
45.
赤霉素和萘乙酸对柿果实采后成熟软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富平尖柿'果实为试材,常温下用60 mg/L赤霉素(GA3)和20 mg/L α-萘乙酸(NAA)进行处理,考察柿果实成熟软化相关生理指标及果胶物质代谢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明确GA3和NAA处理对柿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GA3、NAA处理果实的贮藏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了4 d和10 d;GA3和NAA处理可显著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进程,有效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且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明显迟于对照;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升高受到抑制,从而延缓了原果胶的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阻碍了果实的软化进程.试验表明,GA3和NAA处理可有效延缓柿果实的后熟软化,延长其贮藏期限, 并以GA3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6.
柿醋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以涩柿为原料,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经过精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生产柿醋的生产工艺,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酒度、糖度的变化,及醋酸发酵的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47.
川柿(Diospyros sutchuensis)为极小种群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极少。目前,川柿基因组信息缺乏,在柿属(Diospyros)中的系统亲缘关系不明确。该研究通过Illumina平台对川柿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应用Getorganellev1.7.3.4和PGA软件对基因组进行组装和注释,使用DnaSP6.12.03软件进行多序列对比分析,并使用REPuter、Tandem Reapeats Finder和MISA软件进行重复序列分析,使用CodonW1.4和EasyCodemL软件分别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和选择压力分析。同时,基于4个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数据集,使用IQtree软件分析川柿与11个柿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川柿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7 917 bp,包含1对26 111 bp的反向重复区、大单拷贝区(87 303 bp)和小单拷贝区(18 392 bp),GC碱基含量为37.4%。(2)川柿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到113个基因,包括79个蛋白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 共检测到49个长重复序列、27个串联重复序列和34个简单重复序列; 蛋白编码基因中高频密码子31个,多数密码子末位碱基为A或U,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使用最多; 基因组编码区比非编码区更为保守,10个高变热点区域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 蛋白编码基因中有8个基因(ndhBndhGndhIrbcLrpoBpetBpetDrps12)受到正选择压力。(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川柿与老鸦柿(D. rhombifolia)和乌柿(D. cathayensis)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与海南柿(D. hainanensis)共同形成一个单系分支。该研究结果既为川柿及柿属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种群恢复等提供了叶绿体基因组资源,也为阐明川柿的系统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