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本文报道了中药昆明山海棠在Ames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及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中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发现,昆明山海棠根部水提取物(THH)(200-800mg/皿)及乙醇抽提物(ATH)(100-200mg╱皿)在TA97、TA100均不同程度地诱发突变。THH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显著诱发SCE(0.313-0.625mg/ml)。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分析中,THH未表现出明显的染色体断裂效应(2.5-14.3g/kg)。结果暗示,昆明山海棠对人类遗传物质具有潜在威胁,其临床应用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22.
股癣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因其部位特殊,又瘙痒难忍,带给患者许多痛苦和不便。由于用药的随意性,临床上发现股癣合并萎缩纹的情况较多,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112例股癣患者均来自我院2004—2007年皮肤科门诊。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0例;年龄13—72岁,平均36岁;病程3d-2a,平均10d。所有病例中有68例来我院治疗前曾自行应用1—2种激素类软膏,且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所有病例中不包括妊娠、哺乳期妇女,体重速增者,Cushing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623.
晚震旦世灯影组叠层石中微生物的排列方式和降解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丹徒县黄墟乡灯影组下部,分布黑色燧石质叠层石,经切片研究,发现叠层石纹层中保存大量隶属于Eomycetopsis sp,Siphonophycus sp.和?Animlkiea sp.等管状衣鞘类微化石,从逮些衣鞘化石排列规律中,可以看出组成叠层石原始藻丝的生长节律和趋光性的生长方式以及这些衣鞘类微化石从保存至降解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序列。  相似文献   
624.
在陕西省调查采集的赤眼蜂,经制片整理共有10种,其中有1个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省植保所。现列名录如下: 螟黄赤眼蜂 Trichogramna chilonis Ishii 舟蛾赤眼蜂 T.closterae Pang et Chen 松毛虫赤眼蜂 T.dendrolimi Matsumura 广赤眼蜂 T.evanescens Westwood 毒蛾赤眼蜂 T.ivelae Pang et Chen 稻螟赤眼蜂 T.japonicum Ashmead  相似文献   
625.
<正>川西缺齿鼩(Chodsigoa hypsibia)(De Winton andStyan,1899)和小纹背鼩鼱(Sorexbedfordiae)(Thomas, 1911)同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鼩鼱科(Soricidae)。缺齿鼩鼱属(Chodsigoa,Kastschenko, 1907)全世界目前已知10个物种(Wilson and Mittermeier, 2018; Chen et al., 2022),其中川西缺齿鼩为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626.
为探究氨对蚌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分别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的钩介幼虫及稚蚌为实验对象开展了24h和48h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氨对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63 mg NH3-N/L (NH3,分子氨)和78 mg TAN7.0,20℃/L (TAN7.0,20℃,pH 7.0水温20℃时即标准化的总氨氮);氨对褶纹冠蚌稚蚌的48h LC50为0.60 mg NH3-N/L和104 mg TAN7.0,20℃/L;上述阈值高于已有研究中氨对其他淡水蚌类的毒性阈值;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对氨氮的耐受性低于稚蚌,二者均低于幼蚌,因此褶纹冠蚌更早期生活史阶段对氨的耐受性更低。相关研究结果可完善氨对蚌类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蚌类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7.
628.
629.
6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