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4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71.
转Bt水稻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向钰  李志毅  常亮  袁一扬  戈峰  吴刚  陈法军 《生态学报》2012,32(11):3546-3554
以转Bt水稻恢复系"克螟稻"(Cry1Ab纯合基因型)和"华恢1号"(Cry1Ab+Cry1Ac融合基因型)以及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杂交系"Bt汕忧63",及其对照亲本水稻"秀水11"、"明恢63"和"汕优63"稻田土壤跳虫类群为对象,系统研究转Bt水稻种植下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动态变化,以评价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育种品系转Bt水稻种植下稻田土壤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转Bt水稻种植导致土壤跳虫个别稀有类群的消失,并显著影响半土生和真土生类群以及土壤跳虫总量,但对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等影响不显著。与对照亲本相比,Cry1Ab转Bt稻田半土生类群和土壤跳虫总量及其种类丰富度指标显著增加了54.7%、44.4%和26.7%;Cry1Ab+Cry1Ac转Bt杂交稻田球角跳属百分比和真土生跳虫数量显著增加了212.3%和180.4%。就恢复系处理而言,与Cry1Ab转Bt水稻相比,Cry1Ab+Cry1Ac转Bt水稻种植导致棘跳属、球角跳属和原等跳属百分比以及半土生跳虫数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2.1%、56.7%、61.8%和43.4%,同时,显著提高了裔符跳属百分比达88.2%。就Cry1Ab+Cry1Ac融合基因型转Bt水稻而言,与恢复系相比,转Bt杂交稻种植导致球角跳属和原等跳属百分比,半土生类群和土壤跳虫总量及其种类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加了312.9%和171.6%,302.4%和233.2%,以及54.0%和26.7%,同时,显著降低了裔符跳属百分比达65.5%。  相似文献   
172.
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依然  王仁卿  张建  刘建 《生态学报》2012,32(15):4803-4810
大型人工湿地现已广泛应用于湖滨带、河滨带水质净化及湿地生态修复,这些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对于其科学管理调控及长期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综合指标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根据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适合评价人工湿地可持续性运行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特征与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及经济社会功能三项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四湖湖滨带新薛河大型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的生态可持续性运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植物多样性、氨氮去除能力、生物入侵抵抗力、野生动物栖息地、COD去除能力是影响大型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新薛河人工湿地生态可持续性综合指数为0.6862,处于"良"级,其中生态特征功能可持续性指数最高,为0.7732;水质净化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指数分别为0.6190,0.6492。由结果可知,南四湖新薛河大型人工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功能,水质净化功能方面应加强植物定期收割及植被管理,同时经济社会功能还有待加强,植物经济效益及旅游娱乐效益还有待深入开发。建立的人工湿地可持续性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用于其他大型人工湿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3.
真核生物的叶绿体一般具有一定的典型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在单细胞的原生生物中却不断发现结构与功能均与典型叶绿体明显不同的质体(叶绿体),如不具核形体的多层膜质体、具核形体的多层膜质体、具有最小基因组的质体等,表现出质体的丰富多样性。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单细胞原生生物中这些非典型的质体,并对形成这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即这些生物的质体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内共生事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实验藏酋猴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幼年实验藏酋猴的蛋白营养需要量。方法选用15只幼年实验藏酋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1.1%、16.1%、20.5%、24.5%和29.8%的日粮,试验期90d。结果随着日粮中蛋白水平的提高,实验藏酋猴的增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γ-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无显著差异。应用折线法确定幼年实验藏酋猴的蛋白营养需要量为23.69%。结论日粮蛋白水平对实验藏酋猴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从生物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成年实验藏酋猴日粮蛋白水平以23.69%最合适。  相似文献   
175.
通过田间筛选的G系列水稻耐盐新品系生理生化指标和形态学指标的测定,进一步鉴定筛选的耐盐水稻的耐盐性.采用沙培法培养水稻幼苗,在水稻幼芽期和两叶一心期进行盐处理,设清水、0.3% NaCl、0.6% NaCl、0.9% NaCl 4个浓度盐溶液浇灌植株.前者,待两叶一心期,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株高;后者,从浇盐水当天开始算起,分别测定第3天和第6天水稻的上述4个指标.结果显示,G16、G20这两个新品系在两个处理下都是随着盐浓度的增加,MDA含量逐渐降低,但在同一浇灌条件下均低于对照G6;Pro含量逐渐升高,但在同一浇灌条件下均高于对照G6;SOD活性先增强后减弱,但在同一浇灌条件下均高于对照G6;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减小,但在同一浇灌条件下均高于对照G6.通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和株高的显著变化,由此得出田间筛选出的水稻G16、G20的耐盐性都强于对照G6,从生理角度和形态学角度证实了田间筛选耐盐水稻结果的正确性,也证实了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株高可以做为水稻耐盐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6.
以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清甜竹(D.sapidus Q.H.Dai et D.Y.Huang)、花吊丝竹[D.minor var.amoenus(Q.H.Dai et C.F.Huang) Hsueh et D.Z.Li]和勃氏甜龙竹[D.brandisii (Munro) Kurz]盆栽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模拟低温(0℃、-5℃、-10℃、-15℃、-20℃和-25℃)条件下3个竹种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伤害率,在此基础上根据Logistic方程推算出3个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对自然低温(15℃、10℃、5℃、3℃、0℃和-2 C)条件下3个竹种叶片的形态变化以及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和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低温条件下,3个竹种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伤害率均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且总体上与对照(25℃)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Logistic方程推算出花吊丝竹、勃氏甜龙竹和清甜竹的LT50分别为-3.07℃、-1.83℃和-1.40 C.在日最低温度大于5℃的自然低温条件下3个竹种的叶片均能够正常生长,而随温度降低,叶片逐渐出现水浸斑点、失绿等症状直至干枯脱落,其中清甜竹叶片伤害症状最重;在自然低温条件下,随日最低气温的降低,3个竹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则逐渐升高、MDA含量和SOD活性总体上均呈波动的趋势;与日最低气温15℃相比,在日最低气温-2℃条件下清甜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降幅最大而花吊丝竹降幅最小,清甜竹叶片相对电导率最高而花吊丝竹最低.根据LT50和叶片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可确定3个竹种的抗寒性均较差,其中清甜竹的耐寒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耳蜗显微结构和生理指标对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选用体重30~32 g、无耳疾、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正常的1~2周龄SPF级SD大鼠120只,雌雄分养,分为缺铁组80只、正常对照组40只,饲养时间12周;以出现肾虚证和至少一耳ABR阈值≥15 dB,作为判断肾虚耳聋的标准,获得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22只,从中选取肾虚耳聋大鼠20只,同时以20只正常大鼠作对照。观察耳蜗血管纹、螺旋器等耳蜗显微结构变化,检测ABR阈值以及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正常对照大鼠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分别为11.80 g/L,4.5μmol/L和45.9 g/L,22.23μmol/L,ABR阈值分别为(30±5)dB和(10±5)dB;实验组血管纹血管明显减少;螺旋器毛细胞听毛有缺失、倒伏现象。结论缺铁性肾虚耳聋大鼠血红蛋白、血清铁和ABR阈值,以及耳蜗血管纹、螺旋器等耳蜗显微结构变化等指标,均较为稳定,是较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8.
通过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研究了不同浓度铜胁迫对芦竹幼苗植株的生理指标及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铜处理浓度的增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POD、S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铜处理浓度在1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CAT活性达到最大值,而POD、SOD活性在200mg·kg^-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均随铜浓度增大而升高,当铜处理浓度在800mg·kg^-1时,叶片中的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达到最大值。检测芦竹中铜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地下部分)〉茎、叶(地上部分),当铜处理浓度未达800mg·kg^-1时,转运系数小于1,富集系数大于1。结果表明芦竹对铜污染土壤具有一定耐受力。  相似文献   
179.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07~2011),本刊最近5年各项指标数据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0.
目的对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retinal cone degeneration,RCD)大鼠的主要脏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择BN(Brown Norway)-RCDF2代大鼠,视网膜电图鉴定,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并对重要脏器进行准确称量。结果此大鼠脏器质量在雌雄之间除体重、大脑和肾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均无差异;脏器系数脑干和小脑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1);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总蛋白雌性高于雄性,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雌性低于雄性,其中雌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离子钙浓度显著高于雄性。结论BN-RCD大鼠基础生理值和生化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一些参数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与正常SD大鼠相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酐、钾离子差异显著,葡萄糖、甘油三酯、离子钙有差异。RCD大鼠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变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