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捕食性瓢虫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根 《昆虫知识》1991,28(5):316-319
<正> 天敌昆虫的行为是决定其寄生或捕食效果的主要因子之一,其中觅食行为能直接影响它的控制效应。天敌昆虫觅食行为机制研究不够也是害虫生物防治效果尚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全面研究天敌的觅食行为不仅是实际应用中选择有效天敌的关键,而且对于深入了解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各种功能反应数学模型,以及丰富行为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十分必要。限于  相似文献   
92.
The common nettle (Urtica dioica L.) is a perennial and cosmopolitan plant species and is known to be the source of food for a great diversity of insect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ttle in agro-ecosystem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n experimental farm at Gembloux (Belgiu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ettle margin strips on aphid and aphidophagous populations in close field crops, namely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reen pea (Pisum sativum L.) and rape (Brassicae napus L.). The aphids and related beneficial populations were weekly assessed, from March to August 2005, by visual observations in two plots per field crop. A higher abundance of aphidophagous beneficials was collected in nettle strips when compared to the field crops. Particularly, the presence of predatory anthocorids, mirids and green lacewings was observed on nettle only. Nevertheless, the most abundant aphid predatory family, the Coccinellidae, was distributed in both environments, in nettle strips and in crop fields. The field margin suppor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ensity ofHarmonia axyridis than the field crops. In contrast, the field crops, green pea particularly, supported a higher density of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phidophagous species, mainly the ladybirds, wa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host plant and related aphid species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 o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93.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59-766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中克隆到细胞色素P450CYP9Z401基因的c DNA全序列(Gen Bank number:KP164813)。c DNA全长1722 bp,包含3'非编码区域(UTR)为86 bp和5'UTR为4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61.27 k D,理论等电点为6.58,无信号肽结构,在2-20氨基酸处存在跨膜螺旋。该基因拥有细胞色素P450特征序列螺旋C、螺旋K和Meander区域,另外还有血红素结合区(1个氨基酸差异)和螺旋I区(2个氨基酸差异)。与其他昆虫的CYP9家族基因比较,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同源性最高,为47%,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CYP9Z401基因的克隆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孟氏隐唇瓢虫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功能及其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记述中国伪瓢虫科1新纪录属和1新纪录种,四斑尖角伪瓢虫Stroheckeria quadrimaculata Tomaszewska,2006,检视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95.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17,263,156头和625,238,108头。3种天敌对烟粉虱若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干扰作用逐渐增强,其寻找效应表现为龟纹瓢虫(0.5656)>异色瓢虫(0.4371)>中华草蛉(0.4029),对烟粉虱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  相似文献   
96.
黑缘红瓢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在室内初步测定3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Hope幼虫对敌敌畏、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硫丹、氧化乐果、灭多威等6种果园常用杀虫剂的敏威性。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硫丹、氧化乐果、敌敌畏、灭多威。LD50按以下次序增大:灭多威,氟氯氰菊酯,氧化乐果,氰戊菊酯,敌敌畏,硫丹。可见,硫丹对黑缘红瓢虫毒力最小,是最安全。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对它的毒力也较低,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对黑缘红瓢虫的毒力则很高。同种药剂对不同用药水平地区的黑缘红瓢虫成虫的毒力差异显著,黑缘红瓢虫对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别产生了5.4和7.6倍的抗药性,是羧酸酯酶活性提高所致。不同种类杀虫剂对黑缘红瓢虫和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Borchs的选择指数差异极为显著,依次为硫丹、灭多威、敌敌畏、氰戊菊酯、氧化乐果、氟氯氰菊酯,如硫丹为2.6,而氟氯氰菊酯仅为0.04。硫丹是防治抗性朝鲜球坚蚧比较理想的一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97.
黑缘红瓢虫对六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保宏  尤强生 《昆虫知识》2006,43(5):648-652
用点滴法在室内初步测定3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幼虫对敌敌畏、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硫丹、氧化乐果、灭多威等6种果园常用杀虫剂的敏威性。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硫丹、氧化乐果、敌敌畏、灭多威。LD50按以下次序增大:灭多威,氟氯氰菊酯,氧化乐果,氰戊菊酯,敌敌畏,硫丹。可见,硫丹对黑缘红瓢虫毒力最小,是最安全。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对它的毒力也较低,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对黑缘红瓢虫的毒力则很高。同种药剂对不同用药水平地区的黑缘红瓢虫成虫的毒力差异显著,黑缘红瓢虫对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分别产生了5.4和7.6倍的抗药性,是羧酸酯酶活性提高所致。不同种类杀虫剂对黑缘红瓢虫和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tchs的选择指数差异极为显著,依次为硫丹、灭多威、敌敌畏、氰戊菊酯、氧化乐果、氟氯氰菊酯,如硫丹为2.6,而氟氯氰菊酯仅为0.04。硫丹是防治抗性朝鲜球坚蚧比较理想的一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98.
温度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索饲养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最适温度,了解其对高温的耐受性,组建了异色瓢虫在15,20,25,30和35℃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5℃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65.5d),而30℃时仅为22.4d,20℃和25℃时分别为39.0d和23.0d。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8.2,11.6和8.5℃,有效积温分别为41.1,225.6,81.6,432.6日.度。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5℃时最长,为77.7d,在30℃下最短,为36.3d;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平均为2193.0粒,15℃时最低,为626.0粒。在25℃下,异色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均较高,分别为916.7和0.15,表明25℃是异色瓢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99.
孟氏隐唇瓢虫研究现状及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原产于澳大利亚,是粉蚧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作为生物防治重要的天敌资源被广泛引进世界各地.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孟氏隐唇瓢虫在生活史、行为、抗药性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建立孟氏隐唇瓢虫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必要性,为充分发挥其控害潜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王甦  谭晓玲  张帆 《生态学报》2010,30(19):5396-5403
在14、18、22、24℃及30℃下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不同同血缘的四龄幼虫自残行为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四龄幼虫自残发生概率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显著。在22-24℃处理范围内同血缘个体间自残发生概率均显著小于非同血缘个体。自残滞后时间同样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显著,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同血缘个体间均显著小于非同血缘处理。个体间相互攻击率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而在高于22℃下受血缘关系影响显著。此外,总受攻击次数在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同血缘个体间自残后死亡率随温度增加而减少,均在30%以上。而非同血缘个体间自残后死亡率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均在70%以上。自残后残存个体的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均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及个体间血缘关系的影响,化蛹率除30℃处理外均在90%以上,而在各温度下两血缘处理的羽化率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