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植源性污染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王成 《生态学杂志》2003,22(3):32-37
提出了植源性污染的概念,它是指由于绿色植物本身产生的物质达到某种程度,而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花粉、飞毛飞絮、气味等几种常见的植源性污染,介绍了产生植源性污染的植物种类,总结分析了植源性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丰水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三十烷醇、吲哚乙酸及2,4-D均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超过一定浓度时却起抑制作用,最适宜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赤霉素浓度为50~300mg/L,三十烷醇为3~100mg/L,吲哚乙酸为5~25mg/L,2,4-D为5~10mg/L。萘乙酸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培养基内其浓度的增大而加强。多效唑和脱落酸对花粉萌发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随浓度的上升而增强,但他们对花粉管生长却有促进怍用,其最适宜于花粉管生长的浓度分别为400mg/L和60mg/L,超过此浓度后,促进作用又有所下降,甚至出现抑制作用,如多效唑浓度达到1000mg/L时,能强烈地抑制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993.
木立芦荟茎的发育解剖及其异常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木立芦荟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束。初生结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初生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分散于薄壁组织内。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起源于正常的散生维管束柱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次生加厚分生组织切向分裂,向外侧产生的细胞分化成薄壁组织;向内产生的细胞,一部分细胞分化成为薄壁组织细胞,称为结合组织,另一部分细胞则分化成次生周木维管束,分散于结合组织中。由表皮之内的一层薄壁组织细胞恢复细胞分裂能力,进行切向分裂,以后形成周皮。木立芦荟茎初生结构阶段的增粗主要是基本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的结果。在老茎中,茎的增粗主要是由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及其衍生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995.
邓韫  郑卓  黄赐璇 《古生物学报》2002,41(4):508-516
在中国东部连续的尘土孢粉样基础上,用转换函数的方法研究中国东部孢粉与气候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中国东部现代花粉的分布与年均温有密切关系,某些草本植物花粉之间的含量变化很大程度上与太阳辐射量和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有关,因此定量重建古植被带的迁移及古气候的变化就成为可能,通过对比,选择Artemisisa与Poaceae的比值作为温度替代指标,Arte/Poac与纬度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为0.9579,它与年均温的相关系数平方值也达到0.9162,用回归方程定量重建了中国东部海域钻孔DGKS-9602的古气候,由于末次盛冰期草本植物花粉丰富,获得的气候值可信度最好,即年均温比现代降低了8℃左右(6-10℃),植被带向南推移了约8-10纬度,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6.
作者在研究梅加拉亚盆地(Meghalaya)晚白垩世,特别是白垩-第三纪界线附近孢粉时发现大量三突口器类以及其他类型的花粉,这些花粉主要包括:Aquilapolleniotes indicus,A.nemuroensis,A.truncatus sp.nov.,以及新属Farabeipollis,该新属包括3个新种:还有Integricorpus brevicoplatum sp.nov.,Integicorpus langparensis sp.nov., Mancicorpus albertensis,Striaticorpus pyriforme.S.striatum。孢粉地层学研究显示早马斯特里赫期孢粉植物群中正型粉类居统治地位,而三突口器类花粉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三突口器类花粉是在晚白垩世正型粉类消失后才开始分异发育的。  相似文献   
997.
杜鹃花族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杜鹃属(Rhododendron L.)和仿杜鹃属(Menzie-sia Smith.)2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种为首次报道。杜鹃属和仿杜鹃属的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杜鹃属四合体平均直径在30.29-62.45μm之间,仿杜鹃属四合体直径为26.38-32.19μm,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四合体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时可见粘丝存在。杜鹃属和二鹃属花粉大小和花粉粒外壁纹饰均不同,具有明显的属间差异。在扫描电镜下,杜鹃属亚属内组(或亚组)之间花粉粒具有不同的外壁纹饰,可为分类学研究提供孢粉学方面的证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花粉分析在杜鹃属内不能作为分亚属的主要特征,但可用于某些种的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栎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明  周浙昆 《广西植物》2002,22(1):14-18
从系统学分类学的角度出发 ,对国产栎属 31个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栎属的花粉萌发孔对该属的系统与分类无太大的参考价值 ;但栎属的花粉纹饰有颗粒状、聚颗粒状两种主要类型 ,具有重要的系统学分类学价值。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栎属植物划分为常绿类与落叶类的观点 ;栎属巴东栎组植物的花粉纹饰在种间存在分化 ,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巴东栎组至少划分为两个不同类群的观点 ;在佐以其他证据的情况下 ,栎属植物的花粉纹饰还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乐东拟单性木兰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徐凤霞 《广西植物》2002,22(2):157-159,T001
观察了乐东拟单性木兰 ( Parakmeria lotungensis)的雄花及两性花花粉的外壁雕纹及花粉壁的超微结构。二者花粉的大小、轮廓、表面雕纹及花粉壁的结构均很相似 ,但两性花花粉的产量很低。可以认为拟单性木兰属是木兰科中两性花向单性花演化的过渡类群  相似文献   
1000.
罗布麻在陕西的初花期多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6-7月为盛花期,终花期多在8月中下旬或9月上旬,罗布麻在陕西的开花期长短十分悬殊,据35份材料记录,花期有26-102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类型花多,花期长。西部类型用种子引种时发育迟缓,不易进入生殖阶段,若引种原产地地下根茎,第1年多能现蕾开花,且发育稍早,但花期短,一般不足2个月,以后往往逐年衰退,其中仅个别类型能开花5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