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281.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按海拔梯度选择了4个异型柳分布地点(2350 m、2700 m、3150 m和3530 m),对各研究地点异型柳进行了叶片光合、CO2扩散导度(气孔导度(gs)和叶肉细胞导度(gm))、δ13C、氮素以及比叶面积(SLA)等参数的测量,以期揭示该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功能性状间关系的海拔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温度和压强的降低,异型柳的叶片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随之增加,这可能是该落叶灌木对于生长季节缩短的一种响应;同时,植物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SLA却均随海拔降低,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将越来越多的氮素用于细胞壁等非光合组织的构建,这是高海拔植物对于外界恶劣环境的一种适应;最后,扩散导度和羧化能力是植物叶片δ13C的主要影响因子,而羧化能力较扩散导度对于异型柳叶片δ13C的作用更大些,进而导致该值呈现随海拔升高的趋势.氮素在光合与非光合系统间的分配是巴郎山异型柳适应不同海拔生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2.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某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1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本组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TEM-1型20株(100%)、OXA-23型10株(50.0%)、ADC-30型12株(60.0%)、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0型8株(40.0%)(GenBank登录号:JQ692087).10株PDR菌均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而10株MDR菌则均未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膜孔蛋白carO基因均存在有义突变,19株测得序列相同,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比较,一致率为76.0%.8号株carO基因序列与其他19株测得DNA序列不同,第351位缺失了12个碱基并导致过早出现终止密码子.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ADC、OXA-23和carO基因存在有义突变相关.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是PDR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原因.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0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83.
本文通过测量猕猴海南亚种(Macaca mulatta brevicaudus)的形态学指标,讨论了该亚种的形态特点及其适应性意义。于2015年7-8月在海南省陵水县猕猴自然保护区对8个群的猕猴进行了形态学指标测量,共测得253只个体的体质量,132只个体的头长、顶臀长、尾长、前脚掌长、后脚掌长、前臂长、后臂长、大腿长、小腿长等体长数据。研究结果发现:1)猕猴海南亚种的体型明显小于位于更高纬度地区的川西亚种、福建亚种和指名亚种,也小于相近纬度的大陆猕猴,结果支持贝格曼法则和岛屿法则。2)猕猴海南亚种雄性的生长速度大于雌性,且前者体型显著大于后者。3)群大小对群内个体的体型无显著影响,无显著群间竞争。4)个体的体质量、头长、顶臀长随等级增加而增加,但是尾长、臂长、腿长和脚掌长与等级无显著相关关系。本文为探讨猕猴属的形态演化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濒危灵长类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4.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结果】结果表明,粘虫成虫下唇须似管状,具3节,各节形态和长度不同,其中第2节最长。粘虫下唇须长度雌雄异形,雌性的下唇须长度为2 463.50±143.65 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 566.11±70.28 μm)(t=2.722, df=34, P=0.012)。陷窝器凹坑深约280 μm,开口处直径约50 μm,内部直径约32 μm,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陷窝器内部的感器主要包括毛形感器和棒状感器2种类型。毛形感器位于陷窝器凹坑的上半部分,而棒状感器分布在陷窝器凹坑的下半部分。雌性毛形感器长为18.20±0.84 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1.24±0.34 μm(t=3.335, df=30, P=0.003)。而雌性的棒状感器长为14.69±0.48 μm,显著长于雄性的12.31±0.49 μm(t=3.452, df=21, P=0.002)。【结论】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分属2大类型,分布于陷窝器内不同的区域,其长度具有性别差异性。本文报道的这些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5.
报道了福建兰科2新记录属——钳唇兰属(Erythrodes Bl.)和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及2个新记录种——钳唇兰[Erythrodes blumei(Lindl.)Schitr.]和广东异型兰(Chiloschista guangdongensis Z.H.Tsi),并提供了形态描述及其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  相似文献   
286.
2012年5~8月及2013年5~8月,在稻田网箱中设置不同的生态因子,研究了不同密度、雌雄配比、水位、泥土深度、光照时间和栖息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产卵的影响。试验表明:安徽地区黄鳝产卵大约在6~8月,历时约80 d,并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两次产卵高峰;网箱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卵数增加,当密度大于6尾/m2时,产卵率下降,从性比结构来看,随着性比结构中雌鳝比例的增加产卵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水位、泥土深度和光照时间均显著影响黄鳝产卵率(P0.05),栖息物对产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泥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水位加深产卵率逐渐降低;在水位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泥土深度的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且水位和泥土深度对黄鳝产卵率有着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光照时间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不遮光组的产卵率最高。  相似文献   
287.
新疆干旱区植物藜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干旱区分布的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的种子有黑色和褐色两种类型。对藜的异型性种子从形态结构、不同环境因素及激素或化学物质对萌发的影响以及同工酶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萌发及适应异质环境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藜的异型性种子在形态结构、萌发休眠特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黑色种子种皮厚且硬,休眠,萌发慢,萌发率低;褐色种子种皮薄而软,不休眠,萌发快且萌发率高;(2)黑色种子的休眠可通过切除胚根外缘种皮得以完全解除;(3)赤霉素、乙烯利对黑色种子的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KNO3可较显著促进黑色种子的萌发;协同使用乙烯利和KNO3时,可显著提高黑种子萌发率,完全打破休眠;(4)黑色种子和褐色种子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谱带存在差异;(5)黑色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而褐色种子则对光不敏感;低温贮藏对二者的萌发均无显著影响,尽管黑色种子的萌发率有波动。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黑色种子的休眠是内源(胚)和外源(种皮)因素共同所致。藜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机理的形成是其对新疆干旱区异质化环境的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288.
以ABC模型为基础,阐述了花器官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一些相关基因在其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89.
昆虫的雌雄嵌合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建新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3,40(6):565-570
探讨了昆虫雌雄嵌合体的类型、类群、发生机制、对昆虫生物学的影响 ,以及其在胚胎发育学、比较形态学、神经系统调控机理上的应用。并对 1 980~ 2 0 0 0年《动物学记录》中收入的雌雄嵌合体记录进了行整理 ,共发现 1 3目 69科昆虫有雌雄嵌合体记载。文中还整理了中国现有的雌雄嵌合体记录  相似文献   
290.
植物 HD-Zip 转录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文飚 《生命的化学》2003,23(5):387-389
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HD-Zip)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具有调节植物发育进程和应答外界环境胁迫信号的作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植物HD-Zip蛋白的结构特征与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规律、相关生理功能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