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宋长征 《生命的化学》2003,23(6):401-403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近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生物因子,属于TGF—β超家族的一员。最初发现的作用是异位诱导成骨,并根据这一特点应用于临床一些难治性骨缺损疾病的治疗。其成员BMP—7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在与体内其他因子作用的基础上,对其他多种组织的发育及功能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 β,Pgc-1β)与线粒体生成相关。已有研究证明,miR-34a在肝组织脂肪异位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否与骨骼肌的脂肪异位沉积相关尚不清楚。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尾静脉注射miR-34a模拟物,探讨miR-34a过表达对小鼠骨骼肌脂肪沉积的影响。组织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揭示,miR-34a过表达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脂滴积累及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显示,与对照鼠比较,miR-34a处理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显著上调,而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产物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α(Cpt 1α)表达显著下调,提示miR-34a调控骨骼肌内脂肪的沉积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脂肪酸生成和抑制脂肪酸分解实现的。qRT-PCR和Western印迹证明,miR-34a可抑制Pgc-1β蛋白的表达。CoxⅡ/28S比例(线粒体定量指标)测定提示,注射miR-34a模拟物导致小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分析显示,Pgc-1β mRNA的3′-UTR存在 miR-34a的潜在识别位点,因此miR-34a可能通过靶向识别Pgc-1β的3′-UTR抑制Pgc-1β表达,从而抑制线粒体生成。上述结果证明,miR-34a能通过靶向抑制PGC-1β表达,抑制线粒体生成,继而减少脂肪酸氧化分解,导致骨骼肌脂肪沉积增加。此外,上调脂肪酸合成酶也可能是miR-34a导致骨骼肌脂肪沉积增加的另一原因,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李彩依 《蛇志》2000,12(3):57-58
异位妊娠是妇科的急腹症之一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占 95%以上 [1]。我站 1 995年 1 0月至 1 998年 1 0月 ,应用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 1 2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异位妊娠患者 ,年龄在 2 4~40岁 ,平均 32岁。其中首次妊娠 2例 ,孕 2~ 3次6例 ,带器妊娠 2例 ,绝育手术后妊娠 2例。身体状况良好 ,估计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内出血少 ,无应用天花粉蛋白禁忌症。1 .2 症状与体征 停经 34~ 62天 ,其中停经 <50天 8例 ,>50天 3例 ,1例无停经史。均有阵发性腹痛 ,肛内坠胀感 ,阴道呈点滴状出…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和比较开腹剥除术、腹腔镜剥除术及超声引导穿刺术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168例,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应用开腹剥除术,B组患者行腹腔镜剥除术,C组给予超声引导穿刺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前后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及窦卵泡数目(AFC)等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临床妊娠数、流产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AFC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C组AFC显著高于B、A两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E2、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组血清FSH、E2、FSH/LH水平明显高于B、C组,而C组血清FSH、E2、FSH/LH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2、3年,A组妊娠率均显著低于B、C组(P0.05),且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而B、C组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术及腹腔镜剥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对其卵巢储备功能影响均较小,且妊娠情况较好,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恰当手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为观察组(50例),单纯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为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血β-HCG降至正常天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84%,高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包块缩小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6.
王丽 《蛇志》2016,(2):211-214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着床于子宫以外,主要以输卵管妊娠为主,是妇产科临床常见急腹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和低龄化发展趋势,国内文献[2]报道,异位妊娠最小发病年龄为16岁,因此,如何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和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随着高敏感度的放射免疫检测及B超检查技术不断提高,不少异位妊娠在出现典型症状之前就能明确诊断。而治疗上,腹腔镜手术和以米非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异位内膜组织标本、40例在位内膜组织标本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和MMP-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D44v6在异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分泌期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增生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各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不规律。异位内膜组中,CD44v6和MMP-2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s组织中CD44v6和MMP-2之间呈现正相关性(r=0.724,P0.05);EMs不同分期组织中CD44v6和MMP-2之间亦呈现正相关性(r=0.623,P0.05)。结论:CD44v6和MMP-2在EMs异位内膜中高表达,且有正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初步探讨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的体内生物学性能。方法 选用树鼩15只,雌雄不限,每只背部肌肉均植入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Bio-Oss骨粉、ATLANTIK人工骨、国产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动物大体观察及手术部位观察,4周、8周、12周每次随机抽取4只动物处死,进行埋植部位肌肉组织病理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及钙含量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HAPw/n-ZnO组与各对照组肌间质内均可见钙化灶,实验组肌肉可见炎症细胞明显聚集;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与各对照组植入材料周边均可见绿染的胶原纤维;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测定实验组与金世植骨灵组及Bio-Oss骨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世植骨灵组及Bio-Oss骨粉组优于实验组,与ATLANTIK人工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复合材料HAPw/n-ZnO在植入树鼩背部肌肉后有成骨活性但未异位成骨,且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和食物性变应原fx5E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AD患者6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同期检测ECP、总IgE、Phadiatop和fx5E血清浓度并比较。结果:AD患者血清ECP和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组中血清ECP与总IgE之间无相关性;Phadiatop在患者组中阳性率为86.67%,fx5E阳性率为18.33%。结论:AD患者血清ECP水平是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过敏状态的敏感指标,能更有效地监测AD患者病情变化与疗效。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均可引起AD,尤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对AD患者进行CAP系统中变应原过筛检测,是AD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与准确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87例。参考组应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6.5%,明显高于参考组(86.2%,P0.05);观察组的准确率达97.6%,明显高于参考组(85.7%,P0.05)。在对大病灶的诊断中,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病灶诊断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6%,明显高于参考组(76.9%,P0.05)。观察组在胎囊型和飘浮型中的诊断率均明显的高于参考组(P0.05);在包块型的诊断中,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尤其针对一些较小的病灶诊断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