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黄色短杆菌BF420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处理后,获得一株甲硫氨酸缺陷(Met-)及抗α-氨基丁酸(α-AB)的L-异亮氨酸产生菌BM2610,该菌株在未进行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能够积累L-异亮氨酸的量为7.12g.L-1,比出发菌株BF420提高了122.5%。  相似文献   
42.
以DL-异亮氨酸为原料经过乙酰化、氨基酰化酶拆分和水解制备D-异亮氨酸.使乙酸酐与DL-异亮氨酸在0~10℃下反应生成乙酰-DL-异亮氨酸,在氨基酰化酶的作用下,温度为37℃搅拌反应3d处理得到L-异亮氨酸和乙酰-D-异亮氨酸,乙酰-D-异亮氨酸经过盐酸水解得到D-异亮氨酸,收率为97.4%,光学纯度达到98%以上.另...  相似文献   
43.
为了提高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LD320的产酸水平,通过改善其分泌系统,在C. glutamicum LD320中分别过表达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双组份转运系统BrnFE操纵子,构建了重组菌LD320/pXMJ19-brnFE和LD320/pXMJ19-brnFE1。通过对两株重组菌的L-异亮氨酸生产分析比较,发现突变型比野生型能更有效地提高 L-异亮氨酸产量。同时对 LD320/pXMJ19-brnFE1进行表面活性剂添加实验,发现Tween-80为最佳选择,其最佳添加量为0.5 g/L,最佳添加时间为对数期的16 h。最后通过7 L发酵罐放大实验,LD320/pXMJ19-brnFE1的L-异亮氨酸产量由18.53 g/L提高到25.45 g/L,比对照组提高了37%。  相似文献   
44.
45.
均匀设计在L-异亮氨酸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均匀设计方法考查了9种培养基组成对L-异亮氨酸产生菌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All发酵的影响,获得优化配比为;葡萄糖12%,硫酸铵2%,磷酸二氢钾0.1%,磷酸氢二钾O.45%,硫酸镁O.055%,生物索1μg,硫胺素15μg,硫酸亚铁2ppm,硫酸锰2ppm,碳酸钙4%,pH7.0~7.2。在此条件下,菌株A11可产生L-异亮氨酸15.1mg/m1。与正交设计相比,均句设计具有试验次数少,工作效率高和便于分析因素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利用IABS模型筛选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7.
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国  陈坚  伦世仪 《工业微生物》2001,31(4):13-16,21
对黄色短杆菌L-异亮氨酸高产菌XQ-4(AHV^rAEC^rSuc^gSG^rEth^rα-AB^rIleHx^r)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比较合理的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为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最优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产生L-异亮氨酸的黄色短杆菌的代谢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代谢工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变某些途径中的碳架物质流量或改变碳架物质流在不同途径中的流量分布,其目标就是修饰初级代谢,将碳架物质流导入目的产物的载流途径,以获得产物的最大转化率。方法:利用途径分析方法对黄色短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基础模型,确定L-异亮氨酸理论最高摩尔产率是1;确定了黄色短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最佳途径的通量分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发酵溶氧控制优化,溶氧分阶段控制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比溶氧恒定控制方式发酵的产率提高了8.2%。结论:根据途径分析结果,通过改变发酵过程有关参数,可使目的产物产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9.
以克隆的CD40cDNA为模板,经多步PCR构建羧基端融合异亮氨酸拉链(isoleucine zipper,IZ)三聚化基序和His6标签的可溶性CD40融合蛋白(sCD40IZ)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分子量为27kD,与理论大小相符,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对包涵体蛋白进行稀释复性和纯化得到可溶性的sCD40IZ重组蛋白,该蛋白在溶液中的分子量为91kD,表明最有可能以三聚体形式存在。活性分析显示该蛋白能够与细胞上的CD40L结合,并且其结合活性与不含IZ基序的可溶性CD40相比明显提高。这些结果表明,在可溶性CD40羧基端融合IZ基序能够促进形成三聚体,并且具有增强的配基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50.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为(0.900.02) 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试验对象, 采用酪蛋白、明胶、进口鱼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 配制成12组试验饲料, 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对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的需要量。饲料中Leu水平为0.87%、1.26%、1.64%、2.03%、2.39%和2.81% (分别记为Leu-1Leu-6组), Ile水平为0.69%、1.21%、1.70%、2.19%、2.70%和3.21% (分别记为Ile-1Ile-6组)。试验周期为60d。结果表明: (1)饲料中Leu含量为2.39%时, 幼蟹特定生长率和全蟹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 而各组之间的成活率和全蟹水分、粗脂肪以及灰分无显著差异(P 0.05)。当饲料Leu含量大于2.39%时, 河蟹肌肉Leu含量、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和肌肉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 0.05)。(2)饲料中Ile含量为2.19%时, 幼蟹特定生长率和全蟹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 而各试验组之间的成活率和全蟹水分、粗脂肪以及灰分差异不显著(P 0.05)。河蟹肌肉Ile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随饲料中Ile含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最大值均出现在Ile-5组(2.70% Ile), 但Ile-4组(2.19% Ile)与Ile-5组差异不显著(P 0.05)。根据特定生长率与饲料Leu或Ile水平的折线模型, 确定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2.36%和2.25%, 即饲料蛋白的5.88%和5.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