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刺参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刺参的生活习性、人工繁殖、人工育苗及养成,并简要介绍了获得受精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双斑长跗跳甲Longitarsus bimaculatus Baly成虫取食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叶片,受害叶焦枯脱落;幼虫钻入根内取食,以须根受害最重。描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观察成、幼虫的行为习性,对成虫的活动、取食、交配等行为作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03.
“鸮”,就是我们俗称“猫头鹰”。人们对鸮都有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一见到便能辨认出来。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容易见到它,因为鸮是一种食肉鸟类,在大自然中的密度原来就相当低,而且大多是昼伏夜出,加上动作敏捷而寂静,不易在野外觅得它的踪迹。自古以来,它们就是一种令人感到困惑而神秘的鸟类,既是智慧的象征,又被看作是死亡和厄运的征兆……那么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类,人类是否真正地了解这种鸟呢?  相似文献   
104.
2001年7月1日,漫天一片大雾。不管黑脸琵鹭是用嘴翻蛋,还是用爪子揉蛋,费劲吧啦地忙乎半天,老三死活就是不肯出来。  相似文献   
105.
华北地区六种熊蜂的地理分布及生态习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5~2007年连续3年对华北地区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密林熊蜂B.patagiatus、红光熊蜂B.ignitus、明亮熊蜂B.lucorum、火红熊蜂B.pyrosoma和重黄熊蜂B.picipes等6种熊蜂的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熊蜂在华北地区的地理分布差异很大,火红熊蜂分布最广,重黄熊蜂分布最窄。6种熊蜂在垂直分布上也存在差异,红光熊蜂分布于较低海拔高度地区,明亮熊蜂分布于较高海拔高度地区,但在海拔1300~1800m范围内6种熊蜂都有分布。6种熊蜂中,火红熊蜂的年活动周期较长,为180天左右。小峰熊蜂、明亮熊蜂、密林熊蜂和重黄熊蜂的年活动周期居中。红光熊蜂的年活动周期最短,为140天左右。6种熊蜂采访植物涉及到17科63种,采访植物存在一定的偏好性,主要采访豆科、菊科、蔷薇科和唇形科等植物;而且,不同种熊蜂采集植物的种类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跗跖骨是鸟类后肢骨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态特征对恢复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鸟类的跗跖骨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了200余例有代表性的现生鸟类标本,并对其中15个目中的154例标本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还将跗跖骨各形态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引入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现生鸟类跗跖骨5组(12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包括第Ⅱ,Ⅲ,Ⅳ三个跖骨的宽度变量;第2主成分包括第Ⅱ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上下及前后位置两变量,以及第Ⅳ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前后位置变量。对这6个变量的分析表明,它们对于区别鸟类的栖息习性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通过对在中国(辽西为主)已发现的25例中生代鸟类跗跖骨远端4个变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同样具有区别树栖和地栖鸟类的显著意义,而且分析的结果与参考鸟类其他特征(如爪的形态、脚趾的比例等)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7.
柑马蜂Polistes mandarinus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利用植物材料制作各种不同的蜂巢。我们在2009年5-8月间观察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的柑马蜂筑巢习性, 并收集62个蜂巢。柑马蜂利用植物纤维和树脂将它们的巢穴筑于当地居民的木屋檐下。收集的42个在用蜂巢中, 8月末平均拥有79.64±65.28个蜂房, 13.1±10.68个蜂蛹。20个弃用蜂巢中, 平均拥有12.95±3.99个蜂房。8月末, 成功的柑马蜂群拥有约80个个体。研究地的柑马蜂采取3种方式来筑巢, 但以第1种方式最为普遍。第1种筑巢方式筑造的蜂巢以两个蜂房连接巢柄, 结构最为稳定, 所以也应用最广, 后两种筑巢方式筑造的蜂巢均以一个蜂房连接巢柄, 是由于越冬雌蜂在找不到合适的筑巢材料时才采取的建巢方式。  相似文献   
108.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 以幼虫蛀食根部, 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 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宁夏, 该虫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被害油蒿根部越冬; 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从受害根部钻出, 在周围的沙土里结茧化蛹, 蛹期平均19.5±3.5 d; 成虫始见于6月初, 终见于8月末, 期间经历3次羽化高峰, 分别为6, 7, 8月的上旬。成虫羽化主要在14:00-17:00, 整个过程持续30~45 min; 羽化当日即可交配, 交配时间为20:00-21:00, 高峰期为20:30左右; 雄虫有2次交尾现象。雄虫寿命2~3 d, 雌虫寿命1~3 d, 极少4 d。雌雄性比约为1∶2.16。卵初见于6月中旬, 初孵幼虫初见于6月下旬。幼虫常单独危害, 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 蛀食坑道不规则。5-9月, 油蒿受害率为11%~44%, 平均24%, 株虫口密度为0.13头/株。幼虫对油蒿的树龄和地径有较明显的选择性, 主要危害1~4年生、 地径16~34 mm的油蒿。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记述了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 chrysippus(Linnaeus)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饲养的方法.该蝶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全年发生、世代重叠,1年发生15代左右,完成1个世代冬季需29~37d,夏季14~18d.成虫抗逆性与生命力强,耐高温,嗜食的寄主植物有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和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L).金斑蝶色彩艳丽、飞翔姿态缓慢优美,宜在生态蝴蝶园与喜庆等场合放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金斑蝶规模化饲养成功的关键,而幼虫饲养是它规模化饲养的重要环节.成虫卵散生,幼虫5龄,初孵幼虫宜室外套网袋饲养,5龄后期用塑料盆室内饲养并使之化蛹于盆盖上,将盆盖挂入羽化室内,通过空调和喷雾装置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0~80%,使蛹能正常发育和羽化.  相似文献   
110.
北部湾带鱼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