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41.
从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对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H-6.通过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茵属于伯克霍尔德属,命名为 Burkholderia sp.H-6.同时还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马铃薯浸出液中添加 2.5%的甘露醇和 0.1% NaNO3 有利于细胞生长和抑菌活性的产生,最适培养温度为 28℃.最佳初始 pH4.0.  相似文献   
42.
杉木优良变异类型——罗田垂枝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田垂枝杉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省罗田县发现的杉木自然变异类型,在与黄枝杉比较的基础上,对罗田垂枝杉的形态变异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形态特征与其它杉木类型的主要区别是:2~3年生的侧枝自然下垂,6~7年生的老枝自然脱落,树冠窄小,是具有遗传改良品质和较高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3.
湖北秭归盆地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秭归盆地陈家湾组孢粉组合,该组合可归入C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 Callialaspor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属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了秭归盆地中侏罗世泄滩组、陈家湾组和沙溪庙组三个组的孢粉组合的面貌基本一致,仅早期组合与中、晚期组合略有差别。建议以G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callialasportes组合代表湖北西部——重庆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早期为Lunzisporites pallidus亚组合,中晚期为Converrrcosisporites venitus亚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在本区侏罗纪垂直分布情况,提出早侏罗世时期属亚热带一热带炎热潮湿气候环境,植物生长茂盛;早侏罗世之后,潮湿的气候仍占主导地位,但出现了干旱的先兆;中侏罗世早期进入了半干旱阶段,随后即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所笼罩;至晚侏罗世达到非常干旱的程度,植物种类十份单调,唯有掌鳞杉科植物占据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4.
秃杉中萜类和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的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9个酚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4S)-3b-methoxy-5a-lanost-9(11)-ene-7b, 24,25-triol(1) 和senecrassidiol-9-O-b-D-glucopyranoside (8),化合物1命名为taiwaniatriol。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5.
46.
从牛尾草[Isodon ternifolius(D.Don)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牛尾草素H(1),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的结构。此外,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香茶菜醛(2),长管香茶菜素A,E和G(3-5),开展香茶菜素E(6),以及木樨草素(7),芹菜素(8),α-香树脂醇(9),乌索酸(10)和2α-羟基乌索酸(11)。  相似文献   
47.
从云南中甸产细叶香茶菜 (Isodontenuifolia (W .W .Smith)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其中化合物 1和 2为新的对映_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 ,即细叶香茶菜甲素 (3β ,6α ,15 β_trihydroxy_1α ,7β_diacetoxy_11β ,16 β_epoxy_ent_kaurane) (1)和细叶香茶菜乙素 (1α,6α ,11β_trihydroxy_3β,7β_diacetoxy_ent_kaur_16_en_15_one) (2 )。  相似文献   
48.
报道了一种云实属 ( Caesalpinia L.)植物菱叶云实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9.
四种云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初  王刚  苏苏  徐阿生 《广西植物》2001,21(1):43-46,T001,T002
首次报道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叶云杉 ( P. smithiana ( Wall.) Boiss.)和康定云杉 ( P. likian-gensis( Franch.) Pritz.var.montigena( Mast.) Cheng ex Chen)及我国特产的青海云杉 ( P.crassif oliaKom.)和林芝云杉 ( P.likiangensis( Franch.) Pritz.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的核型。它们的核型公式都是 K( 2 n) =2 4 =2 2 m+2 sm (林芝云杉有 1条 B染色体 )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分别为 2 n=1 4 M2 +8M1 +2 S,2 L+1 2 M2 +6M1 +4S,2 L +1 0 M2 +1 0 M1 +2 S,和 2 L+1 2 M2 +6M1 +4S.均为 2 A (除青海云杉 1 A外 )核型类型。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了落羽杉和墨杉及其杂交后代中山杉302(落羽杉♀×墨杉♂)、中山杉407(墨杉♀×落羽杉♂)、回交代中山杉118(中山杉302♀×墨杉♂)在自然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光合特征、抗氧化酶系统和形态特性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所有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脯氨酸开始积累且抗氧化酶系统逐渐清除丙二醛的毒性.胁迫至第8天,落羽杉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最大,而中山杉11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丙二醛含量最少;墨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长最大.复水2 d后,所有植物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中山杉118恢复速率最快,其净光合速率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恢复了74.4%和60.2%.复水9 d后,所有植株的测定指标基本恢复至或接近正常水平,其中,中山杉118的生物量未受影响且根冠比显著增加.植物的耐旱能力依次为墨杉>中山杉118>中山杉407>中山杉302>落羽杉.回交品种中山杉118的杂种优势明显,较大程度地遗传了墨杉的耐旱性,该结论可为耐旱中山杉品种的杂交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