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研究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烦躁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血糖、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烦躁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术前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均升高(P0.05);研究组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苏醒期苏醒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2.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某些细胞内外因素如病原体感染等能引起从内质网到胞浆和胞核的信号传导途径活化,即内质网应激反应。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报道。本研究中,用3种已报道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导剂,包括蛋白质糖基化抑制剂衣霉素(tunicamycin)、内质网Ca 2+-ATPases抑制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和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分别处理小鼠颅腔和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试剂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的第二代RNA测序分析发现,衣霉素、毒胡萝卜素和乙脑病毒在体外和体内均引起分子伴侣基因Hsp70表达上调,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衣霉素、毒胡萝卜素和乙脑病毒体外处理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信号通路中,基因差异表达相似性高于体内处理组。乙脑病毒和糖基化抑制剂衣霉素体内外处理,主要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的非折叠蛋白质反应信号通路,引起相关基因Atf4、Bip、Edem和Perk等表达上调。内质网Ca 2+-ATPases抑制剂毒胡萝卜素主要诱导内质网超负荷反应,激活NF-κB信号通路。乙脑病毒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体外与体内合计有40种。乙脑病毒体内外处理上调的基因包括Bax、Casp12、Atf4、Bip、Edem和Perk等,下调的基因包括Sec23/24、Nef、Svip和Jnk等。糖基化抑制剂衣霉素体内外处理上调基因包括Gadd34、Atf4、Ermani和Bip等,下调基因包括Grp94、Atf6、Sec23/24和Nef等。内质网Ca -2+-ATPases抑制剂毒胡萝卜素体内外处理上调的基因包括Sec61、Trap和Ask1等。衣霉素、毒胡萝卜素和乙脑病毒体内外处理也通过内质网应激反应,调控与炎症或凋亡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和P53信号通路。本研究首次通过使用3种内质网应激反应诱导剂分别处理小鼠和细胞,揭示了体内外内质网应激反应引起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为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所必需的一个关键酶,但此酶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强烈抑制。本试验对草甘膦胁迫下的棉花品系(Y18)研究发现:棉花品系Y18具有两个不同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1和epsps2,两个基因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epsp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草甘膦胁迫作用下,棉花的epsps1基因表达较为稳定,epsps2基因表达提高了1.85-2.3倍,初步认为epsps基因表达量的提高是生物对胁迫作用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百分数、空腹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两组的WBC、NE、Glu、Co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Glu、Cor、CR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WBC、NE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小切口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术后3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并有利于胆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2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0、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2例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FURL治疗者72例,行PCNL治疗者6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以及血清IL-6、IL-10、Cor水平的变化。结果:FURL组术后住院时间较PCNL组显著缩短,术后输血率较PCNL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总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术后24 h Hb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FURL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24 h WBC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h血清IL-6、IL-10、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1、3、5d逐渐降低,FURL组术后1 h、1、3、5 d血清IL-6、IL-10、Cor水平均较PCNL组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后6 h、1、2 d尿Kim-1及血清CysC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FURL组尿Kim-1水平于术后3 d恢复至正常水平,PCNL组为术后5d恢复正常,PCNL组血CysC水平于术后3 d恢复至正常水平,FURL组为术后5 d恢复正常;FURL组术后2、3 d尿Kim-1水平显著低于PCNL组同时点(P0.01),术后1、2、3 d血Cys C水平显著高于PCNL组同时点(P0.01)。结论:FURL与PCNL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均能取得满意的取石效果,但FURL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应激反应更轻,更有利于术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抗凝血酶(AT)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皮质醇(Co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观察组在入室后给予1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完成输注),之后以0.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持续输注60 min;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输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在T_0(麻醉前)、T_1(麻醉后10 min)、T_2(拔管后)、T_3(术后24 h)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纤溶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T_1、T_2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_3时回落至正常水平;观察组各时点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T_1、T_2时点ATⅢ均显著降低,D-D、FD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T_3时点ATⅢ、D-D、FDP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各指标和T_0时比较仍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各时点ATⅢ均高于对照组,D-D、FD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比较,两组T_1、T_2、T-3时点Cor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在T_1、T_2、T_3时点Cor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应激反应及纤溶功能,麻醉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住院拟行肾脏手术的患者69例,分为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39例)与开放性肾脏手术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72h术后120 h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开放性肾脏手术组两组ACTH和CO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107.286,P=0.000;F_(分组)=9.092,P=0.004);各个时间点的ACTH和COR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21.454,P=0.000;F_(时间)=94.257,P=0.000),术后1 h两组的ACTH和COR均明显增高,术后24 h、术后72 h及术后120 h两组的ACTH和COR均明显降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术后72 h ACTH和COR降至术前水平,开放性肾脏手术组术后120 h ACTH和COR降至术前水平;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不同时间点ACTH和COR的变化幅度小于开放性肾脏手术组(F_(交互)=36.446,P=0.000;F_(交互)=7.271,P=0.000)。CRP比较,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41.526,P=0.000);各个时间点的CR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05.201,P=0.000),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72 h CRP持续升高,术后120 h CRP明显降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组不同时间点COR升高幅度小于开放性肾脏手术组(F_(交互)=14.111,P=0.000)。结论: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程度小于开放性肾脏手术,能较大程度地维护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更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38.
金属离子诱导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热激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高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进行金属离子诱导应激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CuSO_4溶液诱导高粱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应激反应明显,所用CuSO_4溶液最适浓度为250pmol/L,最适培养时间为4小时。ZnSO_4溶液诱导反应不明显。电泳分析和自显影检测出CuSO_4诱导产生新蛋白区带在3197A为9条,3197B为20条。但各蛋白带产生所需浓度和时间不完全相同,表明各种蛋白的基因表达是相互独立的,且这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而有变化。从分析处理后的4种酶的反应可以看出,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有5条带,过氧化物酶反应灵敏,但只有2条带。通过CuSO_4处理与热激处理比较,推测3197A、3197B有其特殊的基因调控系统。从产生的可溶性蛋白或酶来看,CuSO_4能使3197A产生的应激蛋白趋向于3197B,说明两者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比较腔镜下Soave根治术与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疗效,观察两种术式对应激反应和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长段型HD患儿8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例数分别为43例和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控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肠管切除长度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血氧饱和度(SpO2)较术前下降,但微创组HR、MAP低于开腹组,SpO2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1年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污粪、需要治疗(灌肠、药物、尿布)评分及Heikkinen总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微创组高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改良Soave术相比,采用腔镜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HD患儿可缩短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改善患儿控便功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保温与常规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应激反应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保温)和观察组(50例,主动保温)。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应激反应和术后苏醒质量,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对照组手术开始时(T2)~术毕(T6)时间点体温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T2~T6时间点体温较T1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2~T6时间点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肾上腺素(E)、内皮素(ET)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进行主动保温干预,可维持体温,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苏醒质量,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