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两组均复合使用瑞芬太尼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总数(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苏醒即刻、苏醒后10 min、苏醒后30 min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小时血清IL-6、TNF-α、WBC、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4.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是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合成芳香族氨基酸所必需的一个关键酶,但其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的强烈抑制。通过对草甘膦胁迫下的棉花品系Y18进行研究发现:棉花品系Y18具有两个不同的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1和epsps2,并且两个基因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epsp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草甘膦胁迫作用下,棉花的epsps1基因中表达较为稳定,epsps2基因表达量却提高了1.85~2.3倍,初步认为epsps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是生物在受到胁迫作用时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5.
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C  Ren AJ  Yuan W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51-154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 HSF1)是调节细胞保护性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可被热应激、氧化应激等多种理化因素激活.近年研究表明,HSF1具有抗炎症作用:HSF1可抑制TNFα、IL-1β、M-CSF等致炎因子表达,促进IL-10等抗炎因子表达,并降低NF-κB、AP-1等致炎转录因子的活性.HSF1上调热休克蛋白和抑制炎症的双重活性,提示其很可能是联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疼痛介质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茁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经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2021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诱导,研究组在瑞芬太尼诱导基础上联合七氟烷吸入。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炎症应激反应、疼痛介质和血清NSE、S100β蛋白,对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变化,记录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手术完成时(T3)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后降低,但T2、T3时点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T3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同时还可减轻术后疼痛,减轻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凝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手术麻醉采用全麻,研究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凝血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后10 min(T1)~术毕(T3)时间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且研究组T1~T3时间点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先升高后下降,活化部分酶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先缩短后延长,且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FIB、PLT低于对照组,APTT、PT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先升高后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先下降后升高,且术后1 d~术后7 d研究组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减轻凝血功能和认知功能损害,缩短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以及对应激反应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术后镇痛选用羟考酮)和研究组(n=50,术后镇痛选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观察术后镇痛、镇静情况,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3 h、12 h、24 h)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点(3 h、12 h、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3 h、12 h、24 h)的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IL-6、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应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还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不影响机体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LAP)治疗直径≤5 cm胃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直径≤5 cm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LAP的患者83例纳为A组,将行ESD的患者87例纳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LAP治疗直径≤5 cm GIST,疗效相当,其中ESD相对而言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及减轻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0.
ULK1 (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是一种哺乳动物丝/苏氨酸激酶,其作为自噬起始复合物的关键分子可介导细胞发生经典自噬反应。经典自噬反应是细胞通过由一系列自噬相关蛋白质介导的自噬溶酶体途径,将废弃或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经过自噬体的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继而使蛋白质、细胞器在溶酶体内降解。因此, ULK1介导的经典自噬反应是细胞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介导经典自噬反应以外,ULK1也发挥着独立于自噬反应之外的重要作用,比如:促进细胞凋亡、强化磷酸戊糖途径、调控固有免疫反应等。此外, ULK1在糖脂代谢、红细胞形成、内质网应激、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ULK1的重要性,本综述围绕ULK1蛋白激酶参与的经典自噬反应和不依赖自噬的反应及其介导的生理、病理和疾病过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