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在体外培养形成的一种微小组织器官类似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体内相应器官的功能。迄今为止,在3D培养条件下,已经成功培养出多种类器官如肺、胃、肠、肝和肾等类器官。它们不仅可作为组织器官的替代品用于药物和临床研究,还可用于体内器官移植。本文综述了类器官在药物毒性检测、药效评价和新药筛选中的作用以及利用类器官建立疾病模型、研究组织器官发育和类器官在精准医疗、再生医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2.
吴一苓  李芳兰  胡慧 《植物学报》2022,57(3):388-398
叶脉由贯穿于叶肉内部的维管组织及其外围机械组织构成, 多样化的脉序及网络结构使叶脉系统发生变异和功能分化。该文综述了叶脉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聚焦叶脉分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叶片经济谱(LES)中的重要性, 解释叶脉性状与其它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及机制。不同等级叶脉在机械支撑与水分运输方面存在功能分化, 其中1-3级粗脉在维持叶片形状和叶表面积以及物理支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维持叶片最大受光面积; 4级及以上细脉具有水分调节功能, 它们与气孔相互协调, 影响叶片水分运输、蒸腾散热和光合作用速率。叶片生长过程与叶脉发育的动态变化模式决定叶脉密度, 并影响叶脉密度与叶片大小之间的关系: 叶面积与粗脉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粗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细脉密度无关。与叶脉性状相关的叶片经济谱框架模型预测, 叶脉密度较高的叶片寿命短、比叶重较小, 叶片最大碳同化速率、代谢速率以及资源获取策略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73.
74.
杉木再生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再生系统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子叶、下胚轴、茎段和针叶等四个再生体系。子叶在附含1mg/L BA和0.1mg/L NAA的DCR培养基中再生频率为93.7%±0.45%,平均芽数为3.76±0.25;下胚轴在附含2mg/L BA和0.2mg/L NAA的DCR培养基中再生频率为96.2%±0.35%,平均芽数为17.4±0.18;茎段在附含1mg/L BA和0.1mg/L NAA的DCR培养基中再生频率达100%,平均芽数为3.28±0.11;针叶在附含1.5mg/L BA和0.1mg/L NAA的DCR培养基中再生频率达84.5%±0.45%,平均芽数仅为1.42±0.08。不定芽在附含0.2mg/L BA和0.02mg/L NAA的DCR培养基中有效伸长。芽苗经预处理后在附含0.3mg/L IBA的1/2 DCR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5.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种子消毒并在MS培养基上萌发获得无菌苗, 以幼苗的叶鞘和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经继代后进一步诱导不定芽及生根。研究结果表明, 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合的培养基为B5+1.5 mg.L-12,4-D+0.5 mg.L-1 NAA; 诱导芽分化较适合的培养基为B5+0.5 mg.L-1 6-BA +0.2 mg.L-1 NAA; 1/4 B5+1.0 mg.L-1 NAA+0.2 mg.L-1 IBA +1.0 g.L-1活性炭培养基则有利于芨芨草试管苗的生根。本实验建立了完整的芨芨草植株再生体系, 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6.
皮肤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类器官模型,不仅能高度模拟皮肤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更好地在不同体外环境下还原较真实的皮肤生态,还可以应用于皮肤发育研究、皮肤疾病病理研究及药物筛选等领域。在干细胞研究中,皮肤类器官模型可以在特殊的生境下对具有特定功能的皮肤细胞及其附属物进行重建和改造,以弥补现有体外皮肤模型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皮肤类器官将会在皮肤再生、组织修复、药物筛选及医学美容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详述了皮肤类器官构建中所参与的细胞来源及近年来的应用,并对未来皮肤类器官的发展与优化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以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内8种壳斗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性状的序级和种间变异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个壳斗科树种直径、组织密度、比根长、N含量以及C/N在1~5序级间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直径、组织密度、C/N随序级的增大而增大,比根长和N含量随序级的增大而降低,C含量没有随序级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影响树种间比根长变异的因素随序级而异,低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直径引起,较高级细根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此外,壳斗科树种细根并不符合单一轴的“根经济谱”,而与全球尺度上发现的两个变异维度类似,即“自己动手vs.菌根依赖”维度和“资源获取vs.保存”维度;不同壳斗科树种细根生态策略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目前,肺体外培养模型有肺类器官和肺芯片两种主要手段。肺类器官是离体的肺上皮干细胞在体外特定的三维培养环境中生长,自发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簇并成功分化出功能细胞。肺芯片是利用人工活性膜为细胞提供组织分层结构,模拟微环境和机械力的仿生微流体芯片。由于原有二维培养模式缺乏精确的微结构和功能,组织体外培养模型作为模拟肺部发育、稳态、损伤和再生机制的研究工具,为肺部纤维化、癌症等疾病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本文就肺成体干细胞两种体外培养模型的分类、研发历史、建立方法、实际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器官移植和再生、药物筛选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protein,SUMO)化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存在于动物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过程,是细胞对应激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及器官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胎儿发育过程中,SUMO化对于器官的形成及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UMO化途径的各组成成分(UBC9、SUMO1~3、PIAS、SENP1~7)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协调胚泡与子宫间的对话、心脏发育以及颅面发育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育过程中SUMO化修饰一旦失调,则可能导致胚胎植入前缺陷、胚胎发育缺陷以及胚胎致死。本综述总结了SUMO化修饰的分子机制,以及SUMO化途径各个组成成分(SUMO、UBC9、PIAS、SENPs)在早期胚胎发育及后续器官发生中功能的最新进展,以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0.
中国尖音库蚊复合组支序系统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支序系统学原理和方法,采用形态和生态性状,对尖音库蚊复合组的4个成员进行了支序系统学研究,提出在尖音库蚊复合组中,尖音库蚊是原始的类群,骚扰库蚊为较进化的类群,而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最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