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哺乳动物的实验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晋如 《微生物学报》1989,29(6):470-473
The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mammals (such as mouse, golden hamster and nude mouse) was conducted with Pieris rapae Granulosis Virus (PrGV) of baculoviridae of insect virus by way of peritonal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per os and inhalation. 7-50 days after injection, target insects were reinoculated with the visceral extracts of infected mammals and killed by 5-100%, displaying typical symptom infected by granulosis virus. GV and its latticed structure of inclusion body were found in the ultrathin section of spleen which took out from infected nude mouse via peritoneal injection under electronmicroscope.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缺损胞外多糖根瘤菌突变体侵染莒蓿根的方式与前人描述的一般根瘤菌的侵染有明显不同。突变菌贴近根毛时,根毛外层壁被降解,突变菌陷入根毛外层壁中。突变菌由外层壁移入内层壁后,在菌体周围形成大量新的壁物质。被新沉积的壁物质形成细胞内生包被的突变菌进一步形成宽的感染线,这种感染线内不舍有细的颗粒基质,突变菌被包埋在壁物质中,以后感染线解体。说明突变菌感染线的发生与一般根瘤菌在巳降解的根毛壁侵染原位直接发生感染线是不一样的。突变菌诱导的根瘤起始于根的维管柱中的薄壁细胞不规则分裂,以及与木质部极相对的皮层细胞。随着根瘤进一步发育在皮层细胞内形成一个宽的分生组织带,根瘤细胞内不含突变菌,说明突变菌诱导的根瘤与野生苜蓿根瘤菌诱导的根瘤的发育途径是十分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BALB/c近交鼠及昆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及肿节风处理后的反应,对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的若干反应作了比较研究,区分了它们充作日本血吸虫终末宿主的特点。认为,在缺乏更适宜的近交鼠的情况下,昆明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型。 .  相似文献   
14.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东方土拔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志宏  杨波 《病毒学报》1990,6(1):74-76
  相似文献   
15.
蝙蝠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海林  国正鸣 《病毒学报》1990,6(3):269-271
  相似文献   
16.
对12株幽门螺旋菌分离株生长特性研究发现,12株幽门螺旋菌分离株的生长繁殖呈溶菌酶依赖性,这一依赖性在幽门螺旋菌最初几代传代时极为明显。同时发现,外源溶菌酶有利于幽门螺旋菌维持其独特的菌体形态。因此,溶菌酶是幽门螺旋菌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王正祥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4):224-227
幽门螺旋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王正祥(扬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1)自从Warren和Marshall[1]于1982年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2,4]已确定H.p...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HCMV-AD_(169)株实验感染昆明系和BALB/C系小鼠,攻毒后感染急性期BALB/C系小鼠的死亡率(28.57%)高于昆明系小鼠(5.26%)。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临床症状和HCMV导致的病理损害脑钙化无明显差异。昆明小鼠的发病率(94.74%)高于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性传播感染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合分析HCV性传播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不同观点,旨在提醒人们对HCV性传播感染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流行病学、胃内定居及定居相关因子、胃内生长代谢及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和毒素)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该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