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7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经过推导,得出小麦赤霉病的两类药剂防治指标模型.在保证品质、收支有余的条件下,第一类模型附加产投比较佳、净收益最佳原则,第二类模型附加产投比最佳原则.灵敏度分析和合理性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模型可做为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的决策工具.同时,给出了两类模型的BASIC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63.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外壳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国家八五项目要求,以水稻病虫害管理知识为背景,笔者构建了水稻主要病虫综防专家系统外壳(ESRIPM).并初步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稻区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中提出一种知识的组织方法,成功地把模型引入专家系统中.本系统具有知识编辑、咨询、专家系统;系统维护、4个一级子系统,系统中已装入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综防管理的知识,并通过调试.本系统采用下拉式菜单,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此专家系统外壳也适用建立其它各种害虫管理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64.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通过控制贸易的方法来维护物种生存及其持续利用的国际法规,其附录中所列的物种是重点管理的对象,主要根据现有的Berne标准来确定。但是,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1992年6月CITES常务委员会要求世界保护联盟协助制定一个简明、实用、科学和客观的新标准,本文对此作一简介和讨论。  相似文献   
65.
实验中观察到,用MUG培养基对植物药中的大肠杆菌定量时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影响检测结果。本文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克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以一种简便的转接方法可排除植物药介质对菌检的干扰。该方法由两组检验系列构成,当怀疑正常稀释系列(第一系列)40h培养液的荧光结果可能因猝灭现象呈假阴性时,立即分别将该系列的1—3号管培养液以0.5ml的接种量转接入新鲜的MUG培养基(第二系列),重新培养24h,荧光猝灭现象即可克服。综合两系列的荧光、产气和吲哚三项生化特征得出检品中大肠杆菌含量。实际应用表明,此法能显著提高使用该培养基时菌检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6.
棉铃虫致病菌BT—931菌株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作者从菏泽、聊城棉田采集的自然罹病死亡棉铃虫幼虫体内,分离到2个较高毒效的Bt菌株,编号为BT—931和BT—021,经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防效及保蕾效果接近或超过化学农药,菌药混剂3—5天平均防治效果达87.0-91.6%,增效作用显著。经1994年大田防治示范表明,利用BT—931菌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具有成本低、保护天敌、持效期长、增产效益高等优点。本研究对菌剂的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7.
应用“杀黑白灵”防治谷子黑穗病和白发病石峰,徐延宏(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谷子是我省西部以至我国北方旱地粮谷的重要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数千万亩,是很多旱作地区的“细粮”。谷子黑穗病(UStilagoc,a。eriKb。n)、白发病[Sc...  相似文献   
68.
树桃—点叶蝉Erythroneurasudra(Distant)在福建古田一年发生六代,7—9月温度较高,发育较快,时虫口密度大,产卵量多,是主要的危害世代。本文对桃一点叶蝉的生活史与习性、繁殖特征(性比、产卵量)、1—4代的世代历期、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同时进行了氢化乐果防治实验。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北京和唐山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田苗后放任和免除自生一年生杂草生长的相对时间与夏玉米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并据此导出了该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计算模型。结果发现,该区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约处在夏玉米苗后总生育期的(天)第11.2—50.9%之间。该区夏玉米生长季节中只要此期田间保持无草,便可望以最小的代价和费用,最大限度地使杂草弃害扬利,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除草效益。  相似文献   
70.
将编码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X31A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S2/MCP-1融合蛋0白,该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左右,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可与MCP-1抗体特异反应。采用琼脂糖平板法进行活性测定表明,表达产物具有明显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说明N端融合一段细菌蛋白对MCP-1有无趋化活性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