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01.
研究以西南山区特有鱼种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对象, 对其游泳行为模式进行量化解译, 寻找其偏好的水动力学条件, 构建水流条件与生态行为的纽带。运用具有流速梯度的水槽创造非均匀流场条件, 得到齐口裂腹鱼在室内试验水槽内上溯的视频图像。运用图像识别技术, 计算上溯全过程的游泳动力学指标摆尾角度与摆尾频率, 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学与水动力学的耦合研究。研究表明, 齐口裂腹鱼在上溯过程中喜好在具有流速梯度处通过改变摆尾角度和摆尾频率等来适应非均匀流场, 其喜好摆尾角度为25°—35°, 喜好摆尾频率为2.5—3.5次/s, 偏好流速为0.20—0.40 m/s。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 摆尾角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且齐口裂腹鱼偏好选择在流速由大变小的区域, 进行摆尾冲刺加速, 且更趋向于摆尾角度变化为“弱强弱”的摆尾模式。滑行阶段引入滑行流速系数, 量化表示摆尾角度、滑行距离和流速三者间的耦合关系, 通过计算滑行距离对水流负方向上位移的贡献率, 得到滑行方向与水流负方向夹角。研究表明, 滑行流速系数为1.0—3.0时具有代表性, 齐口裂腹鱼对滑行方向与水流负方向夹角的偏好为40°—60°。研究利用多指标量化评价的方法, 以复杂流场为背景条件, 进一步满足过鱼设施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以采自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的928尾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研究对象, 对耳石、脊椎骨和鳃盖骨三种年龄材料的准确性进行比较, 并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耳石是鉴定弧唇裂腹鱼最适合的年龄材料。弧唇裂腹鱼体长为48—508 mm, 体重为1.8—1898.9 g。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 =2.279×10–5 SL 2.931。雌鱼最大年龄43龄, 雄鱼最大年龄23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性: Lt= 590.2[1–e–0.096(t–0.282)], Wt=3016.8[1–e–0.096(t–0.282)]2.931; 雄性: Lt=575.3[1–e–0.090(t+0.011)], Wt=2798.9[1–e–0.090(t+0.011)]2.931。弧唇裂腹鱼雌性和雄性的拐点年龄分别为11.5龄和11.9龄。研究结果表明弧唇裂腹鱼生长缓慢、寿命较长, 为典型的K-对策选择者。随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流环境受到的人为干扰逐渐加大, 应从控制捕捞、栖息地保护和加强人工繁育等方面保护弧唇裂腹鱼的种群资源。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动物体定殖有多种共生微生物,这些共生微生物严重影响着宿主生理和病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分离与鉴定黑腹果蝇共生菌,探究表皮葡萄球菌对黑腹果蝇的发育影响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用CEM培养基(Carotenoid expression medium)从果蝇肠道内分离细菌,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以发育时间和幼虫表面积检测果蝇的发育时期和生长速率;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果蝇促前胸腺激素与胰岛素通路的激活。【结果】从果蝇体内分离到的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该菌可以有效定殖于果蝇的肠道。表皮葡萄球菌通过提高果蝇生长速率而显著促进其发育。在分子水平上,表皮葡萄球菌激活PTTH和胰岛素信号以刺激宿主的生长发育。【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果蝇的一种共生菌,可以通过调控PTTH和胰岛素信号而刺激果蝇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4.
先天免疫是昆虫适应复杂环境的关键,也是新型害虫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昆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环境中不同的病原物,激活先天免疫系统以清除病原物。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包括免疫信号通路诱导产生抗菌肽、活性氧以及黑化作用等,细胞免疫包括血细胞的吞噬、包囊和凝结。本文将重点总结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模式识别受体、免疫信号通路和细胞免疫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经济昆虫与农业害虫的免疫机制,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9,62(12):1427-1434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 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相似文献   
106.
107.
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平腹蛛科1新种:乌氏掠蛛模式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08.
记述中国平盲蝽属Zanchius 3新种,无斑平盲蝽Zanchius innotatus sp.nov.(正模♀,海南尖峰岭),陕平盲蝽Zanchius shaanxiensis sp.nov.(正模,陕西宁陕火地塘)和藏平盲蝽Zanchius tibetanus sp.nov.(正模♂,西藏通麦).藏平盲蝽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系,其它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109.
β-六六六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01、0.01、0.1、1、10、100和1000μg/L)的β-六六六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种群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00μg/L的β-六六六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100和1000μg/L的β-六六六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0.1和1μg/L的β-六六六显著提高了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0.
Ji SM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6):460-466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可引起MAP、HR、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 99 0 9± 3 3 2mmHg ,3 70 78± 7 84bpm和 10 0± 0 %增至 113 5 7± 3 64mmHg (P <0 0 0 1) ,3 83 2 8± 7 3 8bpm (P <0 0 0 1)和 12 3 72±2 74% (P <0 0 0 1) ;(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8 3 7( 10 0 μmol/L ,2 0 0nl)不能阻断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 ;( 3 )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 10 0mg/kg ,0 2ml)可消除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肾上腺髓质素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可产生显著的心血管作用 ,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 ,但可被NO所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