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系统描述吉林南部早奥陶世珠角石类6科12属15种,其中包括2新属4新种和4未定种。详细讨论并明确了TunkuskocerasZhuravleva和Paratunkuskocerasgen.nov.,PararmenocerasShimizuetObata和ParormocerasShimizuetObata的特征及其相互区别。对珠角石类的隔壁颈类型做了新的划分,提出了6种类型10种形态的隔壁颈。根据体管内管道系统不同保存方式的分析研究,否认弧形(arched)管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采自藏东南林区的炭角菌属一新种──委陵菜生炭角菌(XylariapotentillaeA.SXusp.nov.)。该种子座直立,头部分叉或柄基分枝,地上部分高2~4.5cm,顶端可孕。子囊座柱状或圆锥状或扁平,长1~3cm,宽3~7mm,表面精糙,桑葚状,黑色5内部蜡质,中实,白色。柄柱状,直或扭转,具纵皱折,地下具延伸的假根。子囊壳卵圆形,450~500×200~300μm,孔口突出,盾状或疣状。子囊棒状,70~100×6~8μm,8孢子,顶端遇Melzer's试剂变蓝部分为长方体状,6×2.5μm。子囊孢于单行排列,梭形、不等边椭圆形至半球形,10~163×5~7.5μm,成熟后褐至黑褐色,光滑,芽缝不明显,直,稍短于孢子长度。侧丝多,细长,径15μm,无色,无隔。地下假根寄生在蕨麻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的活根上。模式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HXZE)。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四种角盲蝽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奇  罗永明 《昆虫知识》1999,36(3):169-171
角盲蝽属Helopeltis(我国已有文献中又有称为“刺盲蝽属”者)昆虫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属于半翅目盲蝽科(Miridae)单室盲蝽亚科(Bry-ocorinae)。此属为泛热带分布。目前已知在全世界为害经济作物约20多种;在国内除严重为害腰果外,还为害其它多种作物,如可可、咖啡、茶树备石榴、红毛榴莲、胡椒、洋蒲桃及芒果等[1,2],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植物的嫩叶。嫩梢及幼果等,造成被害株叶片的腐坏、枯萎以及大小不同的产量损失,严重为害时,可造成绝收[3]。由于此类盲蝽在体色上常有种种变异,并略具…  相似文献   
105.
角倍蚜冬寄主侧枝匐灯藓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是致瘿形成五倍子的主要蚜虫之一,由它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复叶的叶翅上形成的虫瘿角倍,其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以上。角倍蚜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必须经...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讨论了华球角[虫兆]属并描述江苏1新种:五齿华球角[虫兆]Chinogastrura quinidentis,sp.nov.。该种与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Ch.duplwispinosa(Yosii),1954最为接近,如具4个臀刺、相似的角后器和弹器的端节等,但在握弹器、弹器基和齿节以及触角上的毛序等方面有别于后者。 正模:♂,江苏南京南京大学校园,1990-Ⅱ-26,采集号8118,KennethA.Christiansen采;副模:2多♂♂和2♀♀,同正模。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相似文献   
107.
由剪接体催化的前体mRNA剪接是一个重要的生物过程。Prp4作为剪接体组分中唯一的蛋白激酶,在剪接体的组装及激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禾谷镰刀菌的Fgprp4突变体生长缺陷严重,易角变。本研究以251株Fgprp4突变体的角变子为着入点,鉴定了U5蛋白FgSnu114上的4个角突变位点。通过对角变子和模拟角变子(FgSNU114引入角突变并敲除FgPRP4的突变体)的表型比较验证了角突变D222N和ΔK695,明确FgPrp4和FgSnu114间的遗传互作。RNA-Seq分析发现角变子S172中约有23%的内含子具有剪接缺陷,解释了其有性生殖和侵染小麦的缺陷。进一步的磷酸化位点鉴定和模拟磷酸化实验证明FgSnu114的S451位点可能不是FgPrp4的磷酸化位点或关键磷酸化位点。本研究首次探讨了Prp4与Snu114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揭示禾谷镰刀菌前体mRNA剪接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形态特征比较,浙江丽水所采集的异角蟾标本应属一新种——丽水异角蟾Xenophrys lishuiensis Wang,LiuJiang,sp.nov.。正模标本:WYF00164,雄性成体,2016年5月20日采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葑垟林场附近(28°11′51.72″N,119°49′2.28″E,海拔1 100 m);配模标本:WYF00169,雌性成体;副模标本:12♂♂(WYF00165~WYF00168,WYF00171~WYF00178),2♀♀(WYF00170和WYF11011),均与正模同时、同地采集。正模和配模标本,以及8号副模标本(WYF00165~WYF00168,WYF00171~WYF00173,WYF11011)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其余6号副模标本(WYF00170,WYF00174~WYF00178)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丽水异角蟾主要鉴别特征为:1)体型小,雄性体长30.7~34.7 mm,雌性体长36.9~40.4 mm;2)头长略大于头宽;3)无犁骨棱,无犁骨齿;4)舌游离端无缺刻;5)掌突2个;6)胫长不及体长之半;7)趾间无蹼,趾侧无缘膜;8)背部具"X"形斑块,或"X"形斑中间断开,色斑粗,边缘清晰且镶浅色边;9)头背三角形斑与体背斑块不相连;10)雄性肩部具不显著的浅色半圆斑;11)雄性第一、二指背面具婚垫和极小而密集的婚刺,第二指婚刺较少。依据线粒体基因16S r RNA共397 bp序列以贝叶斯法构建异角蟾属14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包括新种丽水异角蟾在内的10个异角蟾属物种,以高支持率(后验概率98%)形成一个单系(支系B),其中,该种3个个体以高支持率(后验概率100%)形成一个单独的支系,与其近缘种淡肩异角蟾(X.boettger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9%,大于同属部分物种间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109.
姚铁祥  陈瑞莲 《蛇志》2017,(1):99-100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具完整资料的桥小脑角区占位MRI主要表现及特征表现。结果 98例患者中,听神经鞘瘤47例,脑膜瘤27例,三叉神经瘤9例,表皮样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5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皮样囊肿1例,诊断正确率99%。结论 MRI影像能够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占位的起源、形态、信号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一种炭角菌菌丝体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6):730-742
从一种牛肝菌Boletus sp.中分离得到一株炭角菌菌株,通过液体深层发酵获得菌丝体,并对其粗多糖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进行了体外免疫力、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此株炭角菌的菌丝体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抗氧化和提高免疫活力的效果不明显,但炭角菌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相对SPCA-1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100μg/m L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08%和68.41%,而50μg/m L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可以分别诱导25.4%和26.3%的SPCA-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并引起P53、Caspase-3和Bax抗肿瘤标志蛋白表达上升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表明两种提取物抗肿瘤效果是通过样品诱导细胞线粒体释放ROS来发挥的。同时,发现炭角菌可以激活细胞自身的保护性自噬,从而降低炭角菌的抗肿瘤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炭角菌为来源的抗肺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