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MLCK)具有激酶活性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探寻MLCK的非激酶活性区域对MLCK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MLCK的非激酶活性在调节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分子机制.采用PCR技术构建MLCK部分氨基酸缺失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F6-5/D,经大肠杆菌表达得到可溶性GST融合蛋白,利用SDS-PAGE及Western 印迹鉴定表达的MLCK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还显示,提取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有MLCK片段的表达.运用亲和层析技术分离并纯化删除前、后表达的MLCK片段(F6.5和F6-5/D),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 4B 纯化,SDS-PAGE鉴定显示为单一表达条带.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和孔雀绿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MLCK对非磷酸化肌球蛋白Mg2+-ATP酶活性的影响.两种MLCK的片段均具有激活ATP酶活性的作用,并随MLCK浓度的增加,酶的活性增加.比较删除前后不同MLCK片段对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删除MLCK片段1002位丙氨酸至1019位亮氨酸后,对ATP酶的激活作用较删除前明显降低,表明删除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MLCK非激酶活性所必需的区域.利用电镜技术观察到MLCK片段(F6.5)使非磷酸化肌球蛋白构象发生明显的变化.加入MLCK片段后肌球蛋白的构象由非活性型转化为活性型,并且MLCK片段还具有促进肌球蛋白单体形成肌丝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Zhao JP  Zhou ZG  Hu HL  Guo Z  Wang T  Zhen GH  Zhang ZX 《生理学报》2007,59(3):319-324
在低氧条件下,观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探讨ROS的变化是否通过调控低氧诱导因子-4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的表达影响PASMCs的增殖。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大鼠PASMCs,分成3组:常氧组(21%O2,24h),低氧组(5%O2,24h),低氧+Mn-TBAP组(5%O2,24h,Mn-TBAP是一种ROS清除剂)。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结果显示:(1)低氧组PASMCs内ROS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5),低氧+Mn-TBAP组ROS水平明显低于低氧组(P〈0.05),但仍高于常氧组(P〈0.05);(2)低氧组及低氧+Mn-TBAP组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常氧组(P〈0.05),且低氧组表达高于低氧+Mn-TBAP组(P〈0.05);(3)低氧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常氧组和低氧+Mn-TBAP组(P〈0.05),低氧+Mn-TBAP组细胞增殖高于常氧组(P〈0.05)。结果表明:在低氧条件下大鼠PASMCs中ROS水平明显升高,RROS的变化能够调节HIF-1α的表达,进而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提示ROS可能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低氧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Zhao JP  Guo Z  Zhou ZG  Chen J  Hu HL  Wang T  Zhang ZX 《生理学报》2007,59(2):157-162
本文旨在探讨线粒体ATP敏感钾(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K+,MitoKATP)通道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diazoxide(MitoKATP通道的选择性开放剂)组、常氧+5-hydroxydecanoate(5-HD,MitoKATP通道的选择性阻断剂)组、低氧对照组、低氧+diazoxide组、低氧+5-HD组,共6组,分别应用罗丹明123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免疫组化检测HIF-1α的表达及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常氧+ diazoxide组与常氧对照组比较,罗丹明123荧光、HIF-1α表达及细胞增殖明显增强(P〈0.05);低氧+diazoxide组与低氧对照组比较,罗丹明123荧光、HIF-1α表达及细胞增殖明显增强(P〈0.05):常氧+5-HD组与常氧对照组比较,罗丹明123荧光、HIF-1α表达、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低氧+5-HD组与低氧对照组比较,罗丹明123荧光明显减弱、HIF-1α表达及细胞增殖有所减弱(P〈0.05)。结果提示:MitoKATP通道的开放能引起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去极化,并可以促进HIF-1α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4.
Xie M  Liu XS  Xu YJ  Zhang ZX  Bai J  Ni W  Chen SX 《生理学报》2007,59(1):94-102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信号通路在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ronchial smooth muscle cells,BSMCs)迁移能力改变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方法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体外培养大鼠BSMCs,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ERK1/2信号通路的表达,分别用平面迁移实验和跨膜迁移实验来评价BSMCs的活动和趋向迁移能力,并比较用和不用ERK1/2信号通路干预剂的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性哮喘模型大鼠BSMCs中总ERK1/2(9.13±0.87)较对照组(4.68±0.59)明显增加,磷酸化ERK1/2(p-ERK1/2)占总ERK1/2的比值(0.55±0.05)较对照组(0.48±0.04)显著提高(n=10,P<0.01)。慢性哮喘组ERK1和ERK2 mRNA的表达(1.83±0.24和1.07±0.11)较对照组(0.58±0.14和0.51±0.12)明显增高(n=10,P<0.01)。在平面迁移实验中,慢性哮喘大鼠BSMCs的迁移最远距离是对照组的(2.9±0.1)倍,在ERK1/2激动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刺激下增加到(5.0±0.2)倍,而在30μmol/L PD98059的作用后下降到(1.7±0.2)倍。正常对照大鼠BSMCs平面迁移能力对PD98059的反应较慢性哮喘组弱,仅在100μmol/L PD98059的作用下下降到(0.8±0.1)倍。跨膜迁移实验中,慢性哮喘大鼠BSMCs的跨膜迁移细胞是对照组的(1.9±0.1)倍,在EGF刺激下增加到(3.1±0.2)倍,而在30μmol/L PD98059作用后下降到(1.45±0.2)倍。这些结果表明慢性哮喘模型大鼠BSM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ERK1/2信号通路在该功能变化的调控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先兆子痫等血管疾病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容易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和血管损伤,而细胞可以诱导多种编码Ⅱ相解毒酶和抗氧化蛋白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ROS和亲电子物质介导的细胞损伤。一个被称为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或亲电子反应元件(electrophile response element,EpRE)的顺式转录调控元件,可以介导诸如亚铁血红素加氧酶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NAD(P)H:苯醌氧化还原酶等基因的转录。其他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非酶清除剂(如谷胱甘肽)等也参与ROS的清除。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属于Cap‘n’Collar家族的转录因子,具有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region-leucine zipper,bZIP),它在ARE介导的抗氧化基因表达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l)与Nrf2耦联,并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合被锚定于胞浆,但是在半胱氨酸残基发生氧化的情况下,Nrf2和Keapl解耦联,进入细胞核并与ARE结合,从而激活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基因的转录。蛋白激酶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参与Nrf2/ARE信号转导的调控。本文综述了有关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稳态和动脉硬化、先兆子痫等疾病情况下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对抗持续性氧化应激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Liu HM  Wang TH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58-260
微囊蛋白家族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细胞膜信号转导调节因子,在多条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其标志性的结构蛋白caveolin对许多关键信号分子的活性状态起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微囊蛋白表达异常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肿瘤、糖尿病、膀胱功能异常、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主要表达微囊蛋白-1(caveolin-1),提示它可能参与平滑肌细胞膜内外的重要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57.
本室以前已经报道了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多肽,apelin-13,通过激活ERK1/2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本文研究14-3-3信号蛋白是否参与apelin-13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ERK1/2信号途径,探讨apelin/APJ系统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14-3-3、pRaf-1、Raf-1、pERK1/2、ERK1/2、cyclinD1、cyclinE的表达;MTT方法观察14-3-3抑制剂Difopein对VSMCs的增殖作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14-3-3和Raf-1蛋白复合物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显示,apelin-13(0、0.5、1、2、4μmol/L)浓度依赖性刺激大鼠VSMCs 14-3-3表达、Raf-1和ERK1/2磷酸化,以2μmol/L最为明显;2μmol/L apelin-13时间依赖性刺激大鼠VSMCs 14-3-3表达、Raf-1和ERK1/2磷酸化,在4 h增加最为显著;14-3-3蛋白抑制剂Difopein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Raf-1磷酸化、ERK1/2磷酸化、cyclinD1及cyclinE表达;免疫共沉淀方法发现apelin-13诱导14-3-3与Raf-1结合增加,而Difopein明显抑制两者结合;MTT法显示Difopein明显抑制apelin-13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Apelin-13通过14-3-3/Raf-1复合物-ERK1/2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8.
SO_2对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二氧化硫(SO2)引起大鼠血管平滑肌的降压机制,采用急性酶分离法分离大鼠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平滑肌细胞外向钾电流(IKv),观察SO2及其衍生物对平滑肌细胞膜钾电流的作用,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SO2对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SO2衍生物可使外向IKv显著增大,10μmol/L SO2衍生物可使电流-电压曲线(I-V曲线)显著上移,即增大IKv,且呈一定的电压依赖性,并且,SO2衍生物可使IKv增大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当使用5 mmol/L 4-氨基吡啶(4-AP)抑制IKv后,加入10μmol/L SO2衍生物,IKv有一定程度增加。TEA能抑制SO2衍生物对IKv的增大效应。10μmol/L SO2衍生物可使IKv的激活曲线显著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但并不影响其斜率因子。说明SO2衍生物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引起外向钾电流幅度增大,使钾电流提前激活,这是SO2及其衍生物降压的作用机制之一;TEA、4-AP对SO2衍生物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的增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9.
周红梅 《蛇志》2011,23(3):235-23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大鼠,复制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普罗布考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p53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53和Fas蛋白的表达增强(P%0.05),主动脉壁可肉眼观测典型斑块。普罗布考组大鼠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53和Fas蛋白表达下调(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较模型组减小明显。结论普罗布考通过调节p53和Fas蛋白表达来调节AS大鼠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0.
邢明媚  韦知樱  许俊 《生物磁学》2011,(12):2398-2400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病变,影响着血管、免疫、代谢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损伤血管内皮,平滑肌等细胞,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而CGRP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值作用,对预防血管术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CGRP能舒张血管,对防治氧化应激引起的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