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离子探针Fura-2/AM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并通过施加NO合酶抑制剂L-NNA和NO的作用靶--鸟苷酸环化酶(GC)的抑制剂美兰(Methylene Blue;MB),观察经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Ca^2+〗i在低氧作用后的变化以及与有关血管舒张因子NO和cGMP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氧时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的Ca^2+浓度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2.
Zhu JH  Liu Z  Huang ZY  Li S 《生理学报》2005,57(5):587-592
本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和Wistar- Kyoto(WK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 tein kinases,ERKs)信号途径的影响。体外培养SHR和WKY大鼠的VSMCs,先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105mmol/L 的缬沙坦或1×105mmol/L的PD98059或不加药物,再给予1×107mmol/L的Ang Ⅱ刺激24 h后收集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 培养的VSMCs作对照。用免疫沉淀法测定ERK活性;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总ERK(total ERK,t-ERK)、磷酸化ERK (phosphorylated-ERK,p-ERK)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m kinases phosphatase-1,MKP-1)水 平;用RT-PCR法半定量测定MKP-1 mRNA的含量。结果显示:(1)SHR和WKY大鼠Ang Ⅱ刺激组VSMCs中ERK活 性、p-ERK、MKP-1及MKP-1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HR和WKY大鼠Ang Ⅱ+缬沙坦组和Ang Ⅱ +PD98059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SHR大鼠VSMCs中ERK活性、P-ERK、MKP-1及MKP-1 mRNA均显著高于相同干预的WKY大鼠(P<0.01)。(3)SHR和WKY大鼠之间以及对照组、Ang Ⅱ刺激组、Ang Ⅱ+缬沙 坦组和Ang Ⅱ+PD98059组间VSMCs中t-ERK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Ang Ⅱ可能主要通过其1型(Ang Ⅱ type 1,AT)受体激活SHR和WKY大鼠VSMCs中ERK途径,增加ERK活性和p-ERK蛋白水平,继而引起MKP-1及 MKP-1 mRNA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3.
Xie MJ  Zhang LF  Ma J  Cheng HW 《生理学报》2005,57(4):439-445
本工作旨在探讨短期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 channels)功能的改变。以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对脑血管的影响。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VSMCs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采用细胞贴附模式,记录BKCa通道的单通道活动。结果表明,模拟失重1周后,大鼠脑动脉VSMCs的[Ca^2+]i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BKCa通道的开放概率(Po)与平均开放时间(To)显著增加(P〈0.05),而单通道电导与平均关闭时间(Tc)则无显著变化。总之,1周模拟失重可引起脑动脉VSMCs的BKCa通道功能显著增强,且与细胞[Ca^2+]i的升高同步出现。结果提示,脑动脉VSMCs的离子通道机制可能参与介导模拟失重引起的脑血管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4.
巨噬细胞或者平滑肌细胞聚集,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化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起始环节.酯酰-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AT)是细胞内唯一催化胆固醇酯化的酶,存在ACAT1和ACAT2两种亚型.本文就其两种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TNF-a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 参与哮喘整个病理生理过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可以拮抗肿瘤坏死因子活性, 已被用来治疗与TNF相关的炎性疾病。将sTNFRI-IgGFc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 与辅助质粒pBHGloxΔE1, 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 重组产生Ad-sTNFRI-IgGFc, PCR鉴定毒种正确后, 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 转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 利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 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NFRI-IgGFc的转录和表达。实验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Ad-sTNFRI-IgGFc腺病毒载体, 感染性滴度达3×1010 TCID50/mL, 200 moi转染气道平滑肌细胞阳性率达99.32%, 转染后气道平滑肌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sTNFRI-IgGFc表达。转染上清稀释64倍后仍对TNF有拮抗活性。为将表达sTNFRI-IgGFc腺病毒基因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旨在观察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引起豚鼠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超极化的机制。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运用细胞内微电极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NFA和其它药物对急性分离的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NFA、indanyloxyacetic acid94(LAh-94)和diSOdium4,4’-diisothiocyanatostilbene-2,2’-disulfonate(DIDS)可使低静息膜电位的细胞产生超极化,但对高静息膜电位的细胞无明显作用。低静息膜电位细胞的平均静息电位为(-42.47&#177;1.38)mV(n=24),100μmol/LNFA、10μmol/LIAA-94和200μmol/LDIDS分别使细胞超极化至(13.7&#177;4.3)mV=9,P〈0.01),(11.4&#177;4.2)mV(n=7,P〈0.01)和(12.3&#177;3.7)mV(n=8,P〈0.01),这种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引起细胞超极化反应的效应呈浓度依赖性。NFA引起的超极化和外向电流几乎完全被100nmol/L iberiotoxin、100nmol/L charybdotoxin、10mmol/L tetraethylammonium、50μmol/LBAPTA—AM、10μmol/Lryanodine和0.1-10mmol/Lcaffeine阻断,但不能被100μmol/Lnifedipine、100μmol/LCdCI,和无Ca^2+灌流外液阻断。结果捉示:氯离_了通道的阻断剂NFA可通过平滑肌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增加细胞内钙,进而激活钙依赖的钾通道,产生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超极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7.
C-型钠尿肽与血管损伤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型钠尿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作为钠尿肽家系的一员, 主要是由血管内皮分泌,CNP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钠尿肽受体-B(NPR-B)结合,激活颗粒型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cGMP 水平升高,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循环系统功能稳态.CNP广泛分布于血管系统,尤其在内皮细胞中高表达.CNP具有利钠、利尿、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等作用,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和血管钙化等多种血管损伤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平滑肌祖细胞(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s,SPCs)是在体内外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前体细胞.近年来有关出生后新生血管形成(neovascu-hrization)的研究发现,SPCs可能存在于成体的骨髓、循环血液和动脉外膜,以及心脏、骨骼肌等外周组织中,并且参与新生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SPCs在成体的起源与分布及其可能的分化与整合机制,以及在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旨在研究槲皮素填充的卵磷脂脂质体(quercetin-filled phosphatidylcholine liposomes,PCL-Q)对非致死性全身电离辐射处理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上的大电导钙离子依赖性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2+-dependent K+channels,BKCa)的作用。我们使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到去极化阶跃脉冲刺激的SMCs上出现外向K+电流,该电流对paxilline(BKCa的一种特异性抑制剂)敏感,因此认为该电流主体为BKCa电流。相对正常对照大鼠,辐照处理大鼠SMCs的BKCa电流幅度明显减小。这种通道抑制效应在辐照后第9天表现显著,且在整个30天的实验期间是逐渐增强的。辐照处理大鼠的SMCs的血管舒张能力可能因此而减弱。在本实验中,PCL-Q有效地恢复了辐照后SMCs的BKCa功能。而PCL-Q的组分,单一的槲皮素或空白的脂质体(PCL)恢复BKCa功能的能力较二者的组合体有明显的减弱。上述结果表明,PCL-Q能恢复辐照处理后SMCs的BKCa正常功能。PCL-Q的保护能力可能来源于其抗氧化...  相似文献   
110.
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血管病变,众多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能够调节炎性细胞黏附和迁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本文综述纤维蛋白(原)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