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用7份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的皮肤病变水泡液,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中培养传代,分离到7株病毒分离物,第一株是由带状疱疹病例分离到的,经细胞病变、核内包涵体和电镜形态学观察,认为此分离物属于疱疹病毒科成员;经血清学鉴定,证实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其宿主范围与疱疹病毒(HSV)不同,余6株分离物经ELISA、IFA及CF血清学试验鉴定均为VZV。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探讨BNP/NPR-A/BKCa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PF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神经痛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A组(20 ng/mL BNP梢内注射)、B组(50 ng/mL BNP梢内注射)和C组(100 ng/mL BNP梢内注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PR-A和BKC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查炎症因子。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痛觉神经元BKCa通道电流;对大鼠进行机械性痛觉过敏测试和温度性痛觉敏感测试。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B和C组PWT和PWL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PWT和PWL明显更高,且C组大于B和A组,B组大于A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PR-A的蛋白和mRAN水平明显更高,而BKCa-α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NPR-A和BKCa-α的蛋白和mRNA明显更高,且C组大于B和A组,B组大于A组(P<0.05)。各电压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B和C组BKCa-α电流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BKCa-α电流水平明显更高,且C组大于B和A组,B组大于A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B和C组TNF-α、IL-6和IL-18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TNF-α、IL-6和IL-18水平明显更低,且C组小于B和A组,B组小于A组(P<0.05)。结论:靶向上调BNP的表达水平可增加BKCa的表达及BKCa电流,同时BNP的表达上调还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达到多途径缓解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王爱玲 《蛇志》1998,10(3):61-62
1病案介绍1.1血管性头痛张某,女,35岁,1992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头部右侧疼痛反复发作十年之久,每遇劳累或情绪波动则头痛复发,头部右侧及前额如锥刺,经久不愈,面色晦滞,舌质紫气,苔薄,脉涩。症乃瘀血阴络,拟活血祛瘀治之:当归10g、川芎10g...  相似文献   
64.
仓尧卿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3):12-14,2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致人类疾病的重要疱疹病毒之一。为预防水痘与带状疱疹,日本研制成功水痘减毒活疫苗,并出口到世界一些国家。本文就VZ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病毒的致病机制与临床特征、病毒感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痘疫苗株病毒与疫苗等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5.
龚旭初  曹晓琳 《蛇志》2016,(2):209-211
正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并常伴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临床上以全身抗病毒治疗,局部止痛、消炎、干燥收敛及防止继发感染为治则,以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防止并发症为目的。临床上西医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辅以免疫制剂、营养神经、消炎镇痛、对症支持等方法治疗。而季德胜蛇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Oka株和84-7株的部分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为建立Oka株和84-7株的鉴别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相关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Ka株和84-7株的Pst I酶切位点、抗原蛋白基因序列(ORF14,ORF68)、高突变区域(ORF62)及84-7株复制起点进行序列比较和分析。结果 Oka株酶切位点特征为Pst I-Sma I~+Bss HII~+Nae I~+,84-7株的酶切位点特征为Pst I~+Sma I~-Bss HII~-Nae I~-;Oka株和84-7株ORF14编码的蛋白质同源性为99.8%,3个碱基的差异导致了3个氨基酸的变化,且这两株病毒株的R2可变区的串联重复单位拷贝数均为7;Oka株和84-7株ORF68编码的蛋白质同源性为100%,且存在2个低复杂性区域(LCR);ORF62编码区蛋白质的同源性为99.2%,具有14个低复杂性区域;84-7株复制起点区域包含一个13TA+19GA结构。结论 Oka株和84-7株的同源性很高,但在酶切位点方面存在差异,可用于Oka株和84-7株的鉴别,为今后确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毒株的鉴别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一种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高敏定量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新方法。方法:根据文献筛选出数十条随机引物,分别对三种疱疹病毒进行随机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选取稳定清晰条带进行分离、纯化及克隆测序,应用blast-nr比对genebank现有病毒序列,选取高于99%匹配度的基因序列作为目的片段,并在其内部用primer3.0设计特异性内引物。经过引物筛选及条件优化后建立RAPD联合q PCR检测新方法,分别检测三种疱疹病毒。结果:经过筛选,确定了HSV、HCMV、VZV扩增灵敏性及特异性最好一组引物,建立的RAPD-q PCR可分别检测出1:10~6 HSV、1:10~5 HCMV和1:10~5 VZVDNA,而单一q PCR仅能检测1:10~3 HSV、1:10~2HCMV和1:103 VZVDNA。RAPD-q PCR相比于单一q PCR灵敏性提高100-1000倍,RAPD-q PCR扩增大于1:10~5病毒DNA得到的CT值均小于22.96±0.81,与10~2 copies/μL的标准线相距远,易于区分阴性和阳性。此外,用乙型肝炎病毒及疱疹病毒互为对照未见非特异扩增,特异性好。结论: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联合荧光定量是一种检测三种病毒高度灵敏及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乒乓球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疼痛敏感点分别皮内注射A型肉毒素与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7、30、6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Sleep,Q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疗法可以显著减轻PHN患者的疼痛及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9.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1 6h后核内右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仙还可见少量“繁残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70.
罗勤奕  伍应科  刘岱华 《蛇志》2005,17(2):91-92
2004年4月我们收治1例眼镜蛇咬伤并发水痘一带状疱疹的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