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2篇
  免费   1257篇
  国内免费   6893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560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1064篇
  2009年   1200篇
  2008年   1323篇
  2007年   1082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832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729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未结冰低温胁迫下小麦叶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进程及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和空间异质性(沿干旱梯度)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8年中国北方旱区气候和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了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并分析其在干旱梯度上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期间,中国北方旱区的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速率为(0.0037±0.0443) a-1,且增加速率沿干旱梯度增大。2000年前仅10.46%(P<0.05)的地区显著变绿,而2000年后达到36.84%,且植被变绿主要归因于非树木植被。(2)2000年后降水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在不同干旱梯度均增加,而在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温度对植被变绿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而辐射在干旱区由负效应转向正效应。(3)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均主导着植被的动态,贡献率分别为96.07%和73.72%,人类活动的贡献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强(从3.93%增加到26.28%),且沿着干旱梯度而增加,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变绿的贡献在半干旱地区增加最显著(+0.0289 m2 m-2 a-1P<0.05)。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旱区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重楼属两种植物种子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属两种植物(五指莲Paris axialis和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种子发育的过程基本一致。双受精发生于授粉后10—15天。胚乳为沼生目型。种子发育延续的时间约为150—170天。胚胎发育终止于球形或稍有分化的阶段。种子具二层种皮。 二种重楼种子成熟时的外部形态显著不同。五指莲Paris axialis的种子呈浅棕黄色,长椭圆形,部分为绿白色海绵质假种皮所包裹。假种皮由珠柄发育而来,呈楔形。滇重楼Paris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的种子鲜红色,不规则圆形,外种皮肉质多浆。无假种皮。珠柄橙黄色,短而纤细。  相似文献   
17.
硒对金黄滴虫生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桦 《动物学研究》1987,8(2):125-132
金黄滴虫在含硒1ppm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的细胞基本相同。在含硒6ppm的培养液中,前48小时细胞生长正常,以后容器中出现类似硫化氢的气味,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细胞变圆,运动缓慢,叶绿体变小并且绿色减退,金藻糖泡增大,在干涉显微镜下可见核仁中央下陷,成一小凹。在电镜下,核仁的中央区电子密度很低,这一区域可能相当于干涉镜下所见的小凹。在另一切面上可以看出这一区域是有开口与核基质相通的。电镜照片还揭示叶绿体结构松散,类囊体减少,在稀薄的基质中出现一些直径约为0.4—0.5μ的核仁样小体。部分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异常,内质网及管状纤维增多。此外,作者测定了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的变化,并对硒的作用、核仁和叶绿体的变化以及核仁样小体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甘薯的胚胎发育及果实的形成。授粉后10—30分钟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2小时花粉管抵达珠孔,5—12小时左右完成双受精。授粉后12小时胚乳核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15小时合子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18小时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尔后分化成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在适宜温度下21天左右胚胎发育完成。果为蒴果,其内含有1—4粒种子。授粉后3—4天子房开始膨大形成果实,21—30天蒴果与种子成熟。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研究细胞外基质促进神经纤维生长的作用有惊人的发展。施旺细胞、未分化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胚胎非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所形成细胞外基质中,层粘连蛋白分子(或它的亚单位、或它与其他分子结合的复合物等不溶性物质)与生长锥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刺激和诱导神经纤维的生长起重要的作用。其他分子或可溶性物质对纤维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以基膜形式存在的细胞外基质是促神经纤维生长最好的基底,并为脑损伤修复提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子探针研究黄叶生理病的水稻根内硅和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