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356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西南地区拥有其他地区远远不及的植物多样性与丰富度。包括藏东南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地区被称为"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世界上动植物最为丰富的温带森林。据统计,云南省以17 385种稳居各省(市、自治区)第一,被称为植物王国,种类约占全国植物种类的一半;四川12 423种,为全国第二;西藏8 836种,位列第四;贵州7 243种,位列第五。大多数科、属、种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并有温带与热带亚热带成分相互渗透,拥有古老孑遗植物丰富,单种属、寡种属及特有种数量多等特点。西南区植  相似文献   
992.
宣晶  刘军  李敏 《生命世界》2014,(7):94-95
正华东地区作为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的一个地区,跨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两个生物气候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主要以壳斗科为建群种,组成成分多数是草本,其次是灌木或乔木,少数为藤本植物。其中包括众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单种属和少型属植物以及单型的中国特有科,不仅本地区特有种丰富,且拥有众多中国特有种。华东地区种子植物植物种类复杂繁多,已知的有174科,1 180属,4 259种。华东野花资源丰富,单以浙江一省统  相似文献   
993.
Screening was done for the isolation of effective lignin degraders from the forest soil samples, by providing lignin as a carbon source through the enrichment method, which leads to the isolation of 8 effective fungal isolates among 14 isolates. Submerged fermentation was do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gninolytic enzymes with the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by providing Guiaicol as a carbon source. The assay of laccase, lignin peroxidise activity and specific activity was done after the incubation intervals of 2, 4, 6, 7, 8, 10 and 12 days at 27±2℃ under shake culture condition. Partially purified protein content was estimated by using Lowry's method. Pleurotus sp. and Phanerochaetae chrysosporium are more effective at the 2nd and 7th days of incub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laccase and lignin peroxidases among the effective isolates.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基于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法,分析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区不同植茶年龄(3、9和20 a)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结果表明: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最大碳通量达-1.10 mg·m-2·s-1,晴天为碳吸收,阴天以碳排放为主;采茶使3—4月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降低,对9、20 a茶园影响较大,修剪使5—9月3、9 a茶园碳通量趋于一致,固碳能力大幅下降;茶园生态系统是显著的大气碳汇,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为-304.04 g C·m-2,固碳能力与林地相当,其开发利用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碳汇减少。  相似文献   
995.
正《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主要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6.
在TPE国际计划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的5年中,第三极地区的环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冰川变化,季风与西风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响应等方面。未来希望扩展到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深入探索第三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未来地球计划"作出贡献,为区域与全球环境保护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97.
<正>大熊猫世人皆知,但早先没多少人知道它和四川蜂桶寨这个地方的关系。一百多年前,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发现并命名了大熊猫,从此这种动物从中国深山走向了世界。1975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其功能定位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及其走廊地带的综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护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体现在:社区自然资源利用及企业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  相似文献   
998.
<正>生存环境的变迁导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日趋衰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只是单纯记录已有的技艺和知识,更强调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实现长久的活态保护。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不但能更好地激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极大节省保护工作中的资源消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中,人、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达到共生的平衡。其中,人  相似文献   
999.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海湾,经引种和其他原因,已扩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对被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造成了显著影响。有关该物种的入侵机制和控制策略是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互花米草生物质材料中富含黄酮类物质,与该物种向海扩张的能力可能存在一定联系。鉴于黄酮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否借助黄酮成分的开发带动生物质的收割,以达到有效控制该物种的目的,也是当前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以芦丁为标准参照物,NaNO2-Al( NO3)3法比较温室互花米草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盐城滩涂互花米草越冬芽黄酮含量与所在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干储互花米草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互花米草叶片中黄酮类物质远高于根、根状茎、茎、叶鞘、颖稃及种子。盐城滩涂上互花米草越冬芽的黄酮含量随着由陆向海方向基本呈升高趋势。互花米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70%,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2h。互花米草植物材料中,尤其在叶部,黄酮含量十分丰富。该黄酮物质与互花米草在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中的适应和向海扩张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探索互花米草入侵机制的一个方向。利用本研究中所得优化提取工艺可从互花米草干储生物质中获得稳定的黄酮来源。配合黄酮经济成分的开发而推动生物质材料的收割利用,将成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的一项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系统功能.本研究采用Ecopath模型,根据2017-2018年中国东海三门湾海洋生态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了三门湾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描述了三门湾生态系统的能流结构,分析了其功能特征.结果显示:三门湾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在1~3.80,能流渠道主要表现为牧食食物链,系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