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鼠源PLEKHA1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探讨PLEKHA1过表达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PLEKH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其编码区序列,酶切后插入pCDH载体,在293FT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用获得的高滴度慢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建立能稳定高效表达PLEKHA1的RAW264.7细胞系;在此基础上,观察PLEKHA1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经基因克隆、酶切、连接后,构建了鼠源PLEKHA1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免疫印迹检测,RAW264.7细胞中PLEKHA1的蛋白表达提高近30倍;同时,发现PLEKHA1的过表达影响RAW264.7细胞的迁移。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小鼠PLEKHA1的RAW264.7细胞系,PLEKHA1过表达降低RAW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Daintain/AIF-1在肝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方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周期表达蛋白,Transwell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结果:在此研究中我们发现Daintain/AIF-1通过上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以及增加Rb的磷酸化,加快了HepG2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促进了HepG2细胞的增殖,另外我们发现Daintain/AIF-1也促进了HepG2细胞的迁移。结论:此研究表明Daintain/AIF-1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进程,更进一步证明了炎症因子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3.
目的:银丹心脑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但其机理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观察银丹心脑通对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探讨银丹心脑通的作用机理.方法:生长状态良好的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24h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给药组不同剂量均能抑制MMP-2、MMP-9的表达(P<0.01-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银丹心脑通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此实验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红毛五加多糖不同组分(AHP-I、AHP-II、AHP-III)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红毛五加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基础。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多糖组分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测定其对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释放NO能力、分泌IL-6、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最后结果是红毛五加多糖的3种不同组分对小鼠免疫细胞有不同的刺激能力。其中,AHP-II可极其显著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其合成NO,促进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因此红毛五加多糖能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其中,AHP-II是最重要的作用组分。  相似文献   
85.
杨瑞丽  孙佳楠  陆伟 《生命科学》2013,(11):1084-1088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后能抑制宿主巨噬细胞(M西)的免疫反应,并在其中生存、复制。研究表明Mtb减毒株感染主要诱导宿主Mφ凋亡,凋亡能抑制胞内Mtb的活力;而Mtb毒力株感染能抑制凋亡的完成,诱导Mφ坏死,最终导致Mtb扩散、感染临近细胞。通过对Mtb感染诱导宿主Mφ不同死亡方式的讨论,进一步认识Mtb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为今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病理学机制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机械性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伤后6h、12h、1d、3d、7d、10d、14d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结果 伤后6h-12h,损伤区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数量达到高峰.伤后1d,损伤区巨噬细胞数量急剧增加,迅速达到高峰,而中性粒细胞数量开始下降.伤后3d,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都显著下降.伤后7d,肌成纤维细胞开始出现.到伤后10d-14d,损伤区主要以肌成纤维细胞为主,偶见巨噬细胞.结论 大鼠骨骼肌损伤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呈时间规律性变化,以期为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牛膝多糖(ABPS)对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以不同浓度的ABPS体外刺激小鼠腹腔来源巨噬细胞,采用ELISA技术检测TNF-α、IL-12的分泌,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LR 2/4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浓度为100、200μg/mL的ABPS对巨噬细胞TNF-α分泌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浓度为200μg/mL的ABPS对巨噬细胞IL-12分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00、200μg/mL的ABPS能明显上调巨噬细胞TLR 4 mRNA的表达。这表明,ABPS能激活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3,4苯并芘(BaP)对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MNC中的EPC,通过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标记的植物凝集素(FITC-UEA-I lectin)结合实验鉴定细胞。消化收集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黏附能力测定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及Matrigel体外成血管试验观察BaP对EPC增殖能力、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SOD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贴壁培养法能成功培养出EP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PC的增殖能力{正常对照组OD(1.02±0.04)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OD(0.66±0.04),BaP②组OD(0.55±0.04),BaP③组OD(0.35±0.05),均P〈0.01],BaP染毒组间增殖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P呈浓度依赖性降低EPC的黏附能力{正常对照组[(117.50±17.16)个/2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80.00±14.46)个/200倍镜,BaP②组(66.00±9.06)个/200倍镜,BaP③组(49.80±10.72)个/2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黏附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PC的迁移能力亦呈BaP浓度依赖性降低{正常对照组[(46.10±4.51)个/4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35.50±4.95)个/400倍镜,BaP②组(26.80±4.08)个/400倍镜,BaP③组(19.50±2.84)个/4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迁移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PC的成血管能力亦呈BaP浓度依赖性降低{正常对照组[(33.20±3.70)个/100倍镜]显著高于BaP各组[BaP①组(22.00±3.39)个/100倍镜,BaP②组(16.20±2.59)个/100倍镜,BaP③组(10.80±2.39)个/100倍镜,均P〈0.01],BaP染毒组间成血管能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的活力也呈BaP浓度依赖性地降低{正常对照组[(22.6±2.19)U/ml]高于BaP各组[BaP①组(15.94±1.68)U/ml,BaP②组(12.5±1.58)U/ml,BaP③组(6.9±1.55)U/ml,均P〈0.01],BaP染毒组间SOD活力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 BaP体外诱导显著影响EPC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壳聚糖接枝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编织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为主要的人工韧带种子细胞.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可应用于生物材料上的细胞迁移模型,旨在观察BMSC在改性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探讨该材料作为人工韧带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自主设计制作细胞迁移模具,置于六孔板,在模具加样孔内接种小鼠BMSC,培养24h后撤出模具,分别继续培养48 h、72 h和96h;在证实模具可有效用于量化细胞迁移过程后,将不同线密度的PET材料编织物平铺于六孔板底,利用本模型观察BMSC在3000D组和5000D组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吉姆萨染色法计算不同时间点BMSC的迁移面积.结果:细胞接种24 h后撤出模具,可见六孔板底中央出现与模具底面大小相当的无细胞空白区,周围接种BMSC,随培养时间延长,BMSC逐渐由周围向中央区域迁移;在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成功建立细胞迁移模型后,随培养时间增加,两组细胞迁移面积均逐渐增大,其中3000D组细胞迁移面积显著大于5000D组(P<0.05).结论: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模具建立的细胞迁移模型能够应用于平铺编织物引导细胞迁移的基础研究,本模型可作为传统模型无法观察人工材料对细胞迁移可能影响的良好补充;3000D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的线密度较5000D更有利于小鼠BMSC在材料上的迁移和生长.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Mdivi-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I/R组、和SI/R+Mdivi-1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Drp1,Fis1水平;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细胞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组和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Drp1,Fis1表达增高,ROS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组比较,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凋亡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rp1,Fis1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Mdivi-1可减轻CMECs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