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迟冬青  胡文东 《生物磁学》2011,(10):1980-1982
目的:比较高中生与大学生在空军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验成绩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采用新编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包括无意义图形记忆、注意力持久、局部整体图形转换、图形识别、距离判断力、三维空间认知能力测验,对720名高中生与大学生进行测评,比较两者间的异同。结果:无意义图形记忆、注意力持久,局部整体图形转换,图形识别,距离判断力测验,大学生的成绩要优于高中生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与高中生的三维空间认知能力测验成绩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大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的持久性和转换性、观察力等基本认知能力水平高于高中生,在三维空间认知能力方面二者的水平是相当的,建议在今后的招飞工作中可扩大对大学生的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研究一种对家兔血压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适用于家兔动脉血压实验的一种全身麻醉复合剂.方法: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序分组,按不同比例配置麻醉复合剂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观察记录并比较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麻醉维持时间、痛觉、角膜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变化.结果:①氯胺酮、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四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家兔颈总动脉血压122± 3mmHg,波动范围在开口时血压的5mmHg内,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波动最小的,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25%乌拉坦(10mmHg左右).②麻醉后生理状态平稳,角膜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减弱,呼吸频率减慢,骨痛反应消失,麻醉持续时间大于90min,降低了每种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论:1.35%氯胺酮(0.4mL/kg)、25%乌拉坦( 0.8mL/kg)、5%水合氯醛(0.3mL/kg)和3%戊巴比妥钠(0.2mL/kg)复合给药时对家兔血压影响最小、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适合于家兔血压实验的复合麻醉剂.  相似文献   
64.
关于健康成人左右运动神经传导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右侧的末梢神经传导特点及易损伤性,探讨生活习惯与末梢神经潜在性损伤的内在关联,提高电生理诊断准确率。方法:100名志愿者为对象,检测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F波,观察左、右侧的神经传导参数及左右差值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结果:左侧尺、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慢于右侧(P值各为0.013、0.011)。MCV≤X-1S尺神经组的远端潜伏期(D Lat)、F波最短潜伏期(F-Lat)延长于MCV>X-1S组(P值均为0.000)。MCV≤X-1S胫神经组的近端波幅(P Amp)低于MCV>X-1S组(P=0.000)。右侧腓神经D Lat延长于左侧(P=0.007),D Lat≥X+1S腓神经组的MCV、F-Lat平均值慢或延长于D Lat相似文献   
65.
惠刚盈  王韩民  胡艳波 《生态学报》2005,25(10):2534-2539
G regorius提出的用于比较等位基因差异的遗传绝对距离方法可用来比较两个种群或群落的差异,也可比较两个样地是否来自相同的总体。该方法由于能够给出两个分布的具体差异量而在林分直径分布比较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分析G regorius遗传绝对距离应用于群落结构比较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遗传绝对距离的差异显著判别标准,当两个分布的差异dxy≥dα=dm ax.(1-1/k).-0.2 ln(α/2)时,差异显著。为检验所提出的判别差异显著性方法的有效性,特给出了40个模拟林分的直径分布并用K-S检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K-S检验的符合率达100%。研究还指出,遗传绝对距离方法可有效进行群落结构比较,它既可进行直径分布检验也可对物种的相似性做出判定,自然也可以用于等位基因的分析。结合研究提出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从而使度量结构差异量和判断此差异量显著与否的林分结构分析与比较一体化。  相似文献   
66.
Many genes are involved in mammalian cell apoptosis pathway. These apoptosis genes often contain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domains, an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at least 15 functional groups, according to previous reports. Using an integrated bioinformatics platform for motif or domain search from three public mammalian proteomes (International Protein Index database for human, mouse, and rat), we systematically cataloged all of the proteins involved in mammalian apoptosis pathway. By localizing those proteins onto the genomes, we obtained a gene locus centric apoptosis gene catalog for human, mouse and rat.Furth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apoptosis related gene loci are conserved among these three mammals. Interestingly, about one-third of apoptosis gene loci form gene clusters on mammal chromosomes, and exist in the three species, which indicated that mammalian apoptosis gene orders are also conserved. In addition, some tandem duplicated gene loci were revealed by comparing gene loci clusters in the three species. All data produced in this work were stored in a relational database and may be viewed at http://pcas.cbi.pku.edu.cn/database/apd.php.  相似文献   
67.
2种核酸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染和后染等2种核酸染色方法对凝胶中DNA的染色效果,及其对染料染色灵敏度的影响,并验证新型核酸染色剂SYBRGreenⅠ能否代替传统染料溴化乙锭(EB)用于常规电泳中DNA的染色。方法:分别用SYBRGreenⅠ与EB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对凝胶中的DNA进行染色。结果:前染和后染的染色效果无显著差别,2种染料都能显示出10ng以下的DNA条带。结论:前染和后染方法的染色效果相当,染料SYBRGreenⅠ和EB均可用于这2种染色方法;新型染料SYBRGreenⅠ可代替强致癌性染料EB,用于常规凝胶中DNA的染色。  相似文献   
68.
黄酮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结合黄酮类化合物含有较多羟基、易形成较强分子内氢键的特点,建立了黄酮类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模型,以探讨黄酮类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预测的新方法。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值为0.705,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81,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黄酮类化合物液相色谱保留参数与三维结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9.
猪Mitf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白鹇(Lophura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性相似。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8)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