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在模拟胃肠液中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模拟胃肠液中分别加入消化液10%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产气杆菌、黑曲霉、米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然后加入生药浓度为1 g/mL的葛根芩连汤水煎液,37℃恒温培养。分别在0、1、2和4 h吸取1 mL培养液做稀释平板计数。结果体外模拟肠液中,葛根芩连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产气杆菌、黑曲霉、米曲霉和青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汉逊德巴利酵母的生长则为先促进后抑制,并且在2 h时对黑曲霉、米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在模拟胃液中,葛根芩连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黑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产气杆菌无明显影响。结论葛根芩连汤在模拟胃肠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黑曲霉、米曲霉、青霉和汉逊德巴利酵母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模拟肠液中对产气杆菌抑制作用明显,而在模拟胃液中对其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尹明智  胡燕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7):1148-1156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利用杂种优势创制油菜杂交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恢复系的选育及恢复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193A和恢复系15-R1为亲本,以F_2群体构建了2个极端性状混池,采用BSA-seq技术方法,对恢复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1)不育系1193A与恢复系15-R1之间共获得非同义突变的SNPs共33 883个,混池间共有7 996个非同义编码突变。(2)InDel检测与注释结果表明,亲本间引起移码突变的有2 918个,混池间引起移码突变的有840个。(3)综合SNP和InDel的关联分析结果,将恢复基因定位于C09染色体上的0~880000区域,总长度为880 kb。(4)对候选区域的SNP和InDel注释发现,亲本间存在非同义突变的SNP共40个,混池间存在非同义突变的SNP共65个,亲本间存在移码突变的InDel共7个,混池间存在移码突变的InDel共11个;对候选区间内的编码基因进行注释,结果共注释到162个基因,其中存在非同义突变基因11个,移码突变基因5个,这些基因可能与育性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对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肠道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复合灌胃冰水”的方法制备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干预治疗。分别在干预的第0、2、4、6天无菌采集各组小鼠肠黏膜,运用DNS法测定蔗糖酶活性,ONPG法测定乳糖酶活性,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肠道双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肠道湿热泄泻造模后,小鼠肠道前段和后段黏膜的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与正常组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小鼠肠道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均P<0.05),治疗6 d后,肠道前段黏膜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肠道后段乳糖酶活性在第4天时最高,后段黏膜蔗糖酶活性在第6天时最高,与正常组和自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泄泻肠道湿热证造模使小鼠肠道黏膜蔗糖酶、乳糖酶等双糖酶的活性显著下降,葛根芩连汤能调节泄泻肠道湿热证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治疗泄泻肠道湿热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明确海洋沉积物来源的放线菌FIM02-765的分类地位,揭示其代谢产物Simaomicinα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细胞糖分组成分析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海洋放线菌FIM02-765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稠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通过MTT法对化合物Simaomicinα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IM02-765属于野野村氏菌(Nonomuraea sp.),同时该菌产生的稠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具有较强体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研究表明1株经鉴定的海洋野野村氏菌FIM02-765产生稠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Simaomicinα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体外抑制活性,为深入开展该菌的遗传育种以及Simaomicinα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中国新疆野苹果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研究以新疆巩留、新源、霍城、托里4个居群下的12个新疆野苹果群体为材料,应用涉及12个连锁群的17对SSR引物进行了群体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差异分析,从地理居群、海拔高度、引物类型角度对新疆野苹果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 探索。结果表明:17对SSR引物在新疆野苹果中种内多态位点百分率达100%;XY1、HC2群体的基因多样性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同一居群下的群体分在相同的组中;巩留居群与新源居群的遗传关系最近,霍城居群次之,托里居群最远。不同地区间遗传多样性,霍城居群最高,托里居群最低。海拔高度对群体遗传结构影响较小,除了观测杂合度与海拔存在弱正相关外,大多数遗传参数与海拔无相关性。新疆野苹果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群体间分化很小,基因流较高。  相似文献   
26.
细胞极性是指细胞形态、蛋白分布以及细胞功能的不对称性,它是细胞发育、维持项一底极性、损伤修复及组织完整性等生理过程所必需的,主要是由极性蛋白调控。一旦极性蛋白之间的平衡失调,则会破坏细胞极性,诱导肿瘤发生、增殖及迁移。研究表明,极性蛋白的异常表达及错误定位均与肿瘤紧密相关。上皮细胞肿瘤发生及恶性转变过程通常伴有细胞极性丢失以及组织结构紊乱的现象,尤其是经历上皮间充质转变的上皮肿瘤细胞更易侵袭周围基质,最终引发转移。作者就目前有关极性蛋白在肿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重点阐述极性蛋白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野生植物及馆藏标本的观察比较,确认伞花野丁香(Leptodermis umbellata Batalin)与文水野丁香(L.diffusa Batalin)为同种植物,故予以归并。  相似文献   
28.
为加强野苹果种质资源利用与研究,促进野苹果研究工作,以3年来调查收集的新疆野苹果(赛威士苹果)的129个单株资源为材料,对单果重、果实纵横经、叶片大小等12个数量性状和叶片颜色、叶尖类型等5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颜色、叶尖类型、叶姿、叶缘、叶面状态5个质量性状分布频率较集中;单果重、果实纵横经、叶柄长、叶片长宽、可溶性固形物、干周、树高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6%~51%。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也较大,均值为1.9264,叶片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7359;果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25。新疆野苹果资源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于果实相关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高,且变异幅度大,表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新疆野苹果资源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系统随访应用抗感染骨治疗的36例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病例,给予原内固定取出或外架拆除,病灶清除,去除硬化骨及死骨,髓腔再通,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架或钢板重新固定,统计患者病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院前手术次数,滴注引流时间及抗生素应用疗程,骨性愈合时间,内、外固定物拆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年(1年2月-4年10月),骨不连彻底治愈30例,4例患者感染控制,半皮质愈合,2例感染复发,骨不连未愈合。结论:1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植骨材料,具有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2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是控制感染,促进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的关键;3清理断端,断端骨髓腔再通可促进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0.
野鸦椿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源林  蔡仕珍  李西  林瑞 《广西植物》2016,36(5):600-606
以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种壳和胚为材料,甲醇浸提得到种壳浸提液和胚浸提液,配制浸提液浓度梯度为原浸提液浓度的10%、20%、30%、40%,研究不同浓度的种壳和胚浸提液对白菜、小麦、绿豆种子底物酶活性、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萃取和分离种壳和胚甲醇浸提液中的内源抑制物质,探讨野鸦椿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与成分。结果表明:随着种壳和胚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发芽率均显著降低(P0.05),表现为抑制作用递增,种壳的抑制作用小于胚,而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则表现为低促高抑,在10%浸提液处理下根长和苗高达最大值,种壳的促进效果弱于胚;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及幼苗的根长和苗高递减(P0.05),表现为抑制作用递增,而发芽率则在浓度≤20%时差异不明显(P0.05),浓度为30%时显著降低(P0.05),40%时发芽率为0,种壳的抑制作用大于胚;绿豆种子蛋白酶活性、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在浸提液浓度≥20%时显著下降(P0.05),且种壳的作用效果小于胚。种子内源抑制物萃取及分离表明,外壳中含酚酸类较胚多,含碱类较胚少。综上认为,野鸦椿种壳和胚中均含有较高活性的内源抑制物,但性质、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外壳内源抑制物主要作用对象为淀粉类物质,胚乳内源抑制物主要作用于油脂类和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