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了解牧草低温保护物质与其抗冷冻的关系,在高寒山区测定了几种多年生牧草根中低温保护物质的含量和几种蔗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月土壤解冻期间,无芒雀麦、花雀麦、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根中的蔗糖含量分别下降了74.1%、66.2%、45.2%和69.6%,果糖含量分别下降了72.0%、38.0%、68.3%和84.6%,葡萄糖含量分别下降了66.7%、62.5%、42.2%和65.2%,脯氨酸含量分别下降了83.0%、51.0%、43.3%和70.6%,可溶性蛋白质变化不大;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下降,蔗糖分解酶活性增加,蔗糖分解酶活性是蔗糖合成酶活性的22~35倍,是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55~80倍。研究结果说明,春季牧草萌发时,根中已糖含量的下降是蔗糖分解酶活性增加的结果,根中脯氨酸作为氮的贮藏物质被用于根的呼吸和蛋白质合成。春季牧草根的抗寒能力随着根中低温保护物质的减少而下降,这也说明牧草的低温保护物质和牧草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滇东南岩溶山地退化植被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与组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省东南部3个典型岩溶地点的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组成的研究表明,不同地点代表不同退化与恢复阶段的次生林、灌丛与退化草地的土壤内均储藏有丰富的植物种子,其密度值变动于4 090~14 930粒·m-2之间;物种数23~45种,其中草本物种及其种子储量最丰, 灌木次之,乔木和藤本及其种子稀少。在0~1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加深,种子密度由0~2 cm,2~5 cm,5~10 cm逐渐减少,次生林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相对而言,种子密度值、物种数都以次生林为高,灌丛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较小。同时次生林种子库中的乔、灌木的种子数量相对较多,而草本相对较少。从物种组成来看,少数物种的种子在库中的储量十分丰富,且各种子库间在物种组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同一地点的3种植被类型间的两两相似性系数在0.6~0.7之间,不同地点的任一两类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4~0.6之间。9.3%的物种在所有样地内都出现。每一种子库中储量最丰的前3位都来自菊科的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劲直白酒草(Conyza stricta)、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唇形科的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蔷薇科的长毛绣线菊(Spiraea martinii var. pubescens)。  相似文献   
43.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调查了位于太行山中低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对河谷内农田斑块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斑块了作河流源头外贯穿整个河谷,从上游向下游,人为活动的增加使农田的比重不断增加,导致自然景观减少,环境异质性降低,农田斑块破碎化和蔼减小,胭脂河河谷总面积为2297.09hm^2,构成河谷景观主体的农田有117个斑块,面积为1027.78hm^2,占河谷面积的44.74%,农田基本紧靠河岸分布,处在水分条件优越但易受洪水威胁的土地带上,农田在河流两侧是非对称分布,其中左岸农田面积587.58hm^2,占57.17%,斑块的宽度呈增加的态势,但变化比较大,基本上以狭长的特征出现。  相似文献   
44.
新疆天山野生果树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多年调查和初步统计,新疆天山山区的野生果树种类有81种,由于新疆天山野果林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强烈影响,野果林分布范围缩减、面积下降,物种减少,有的濒临灭绝状态,必须引起重视,本研究提出了新疆野生果树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及对策:(1)加强新疆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2)开展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工作,保育和开发利用并重,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3)应及早建立新疆新源野苹果林自然保护区和霍城大西沟野生樱桃李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5.
英格兰洞穴苔藓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岩溶沉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作者1998-2000年采自英格兰7个岩溶洞穴452份苔藓植物标本研究,英格兰岩溶洞穴苔藓植物区系具有下列特征:(1)区系种类由20科41属65种(含变种亚种)组成;(2)区系地理成分含北温带分布(52.30%)、温带欧洲分布(15.38%)、欧洲-亚洲分布(1.54%)、欧洲-北美分布(12.31%)、旧世界温带分布(4.62%)、英国特有(1.54%)和世界广泛分布(12.31%)等7种成分;(3)生活型含高丛集型(9.22%)、矮丛集型(20%)、交织型(61.54%)、扇型(4.08%)和平铺型(4.08%)5种类型。14种洞穴苔藓植物参与了洞穴洞口钙华沉积,沉积形态包括钟乳石、洞壁钙华、洞底泉华和洞底滴水钙华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6.
安徽齐云山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皖南齐云山区地处中亚热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蕨类植物丰富,初步统计显示,该山区共有蕨类植物29科,54属,91种9包括亚种和变种),区系综合系数为-0.592。在相比较的7个山地区系中位居第五,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种均可划分为12种类型(变型),具有较强的亚热带特性;在区系关系上,该区系与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区系关系较为密切,而与武夷山,秦岭,长白山区系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我国东北长白山向西南延伸地段有一处空气洁净之地,那就是位于辽宁省东部宽甸与桓仁两县交界处的八面威山区。本区为季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雪丰沛,冬季漫长,年均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年均气温6.5℃,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少于2800℃,无霜期不足130天,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境内八面威山峰分西秃顶、簸箕掌、东秃顶。最高峰西秃顶海拔1288.9米。因山形浑圆雄伟,群山围衬,超然四方,故名八面威。其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使野生植物多样性得到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48.
高寒山区植物根抗氧化酶系统的季节变化与抗冷冻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寒山区(海拔2900m)和选取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即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草地早熟禾(Poa sphyondylodes)、花誉麦(Bromus sinensis)和垂重申披碱草(Elymus nutans),测定了秋末、冬初、冬季、春季气温变化过程中其根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酶活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变化,分析了抗氧酶系统在根抗冷适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秋末降温植物根中MDA含量增加,尔后下降,在冬季和翌年春季保持相对稳定。从9月初到10月下旬,4种植物根中SOD、CAT、POD活力平均增加170%、130%和56%。在冬季下降,但仍远高于9月,在春季气温上升过程中酶活力上升。根能在组织结冰状况下生存与其具备完善的保护酶系统,能及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持膜完整性有关,据降温过程中MDA含量和抗氧酶活力变化,可将根冷适应分为两个阶段,即第1阶段平均气温在0℃以上,抗氧酶活力增强,MDA增加阶段,第2阶段平均气温降至0℃以下,最低气温降到-15℃以下,抗氧酶活力下降,MDA无明显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49.
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湖滨带景观格局演变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玉静  王妍  刘云根  郑毅  张超  侯磊 《生态学报》2018,38(5):1711-1721
湖滨带作为湖泊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是健康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带景观格局的演变会对湿地水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影响岩溶湿地水质变化的湖滨带关键景观因子,对深入了解景观格局对岩溶湿地水质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以2005、2007、2009、2011年共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及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划定湖泊湿地湖滨带缓冲区域,运用秩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湖滨带景观格局对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滨带不同缓冲区内景观结构类型比例差异较大;枯水期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大于丰水期;景观格局在不同缓冲区尺度对岩溶湿地的水质具有不同的效应;随着监测点缓冲距离的增加,个别景观指数可较好的揭示湖滨带景观格局演变对岩溶湿地水质的影响,其中,蔓延度指数(CONTAG)、斑块结合度指数(COHSION)、均匀度指数(SHEI)对水质参数的影响较大,边界密度(ED)、聚集度(AI)对水质参数的影响随缓冲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其他景观指数对水质影响差异并不明显,最大斑块指数(LPI)在缓冲距离≤300m的区域内与水质的关系较密切,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WMPFD)与水质参数有显著负相关性,多样性指数(SHDI)对水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大部分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面积比例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湿地面积比例是表征岩溶湖泊湿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0.
报道了鄂西湘西武陵山区区域内虎耳草科金腰属植物新记录种7种,其中湖北省新记录种有3种,分别为:天胡荽金腰(Chrysosplenium hydrocotylifolium Levl.et Vaniot.)、陕甘金腰(Chrysosplenium qinlingense Jien ex J.T.Pan)、毛金腰(Chrysosplenium pilosum Maxim.);湖南省新记录种4种,分别为:微子金腰(Chrysosplenium microspermum Franch)、中华金腰(Chrysosplenium sinicum Maxim)、山溪金腰(Chrysospleniumnepalense D.Don.)和绵毛金腰(Chr ysos plenium lanu gino-sum Hook.f.et Thoms.).上述金腰属植物均提供了经纬度、海拔及植物照片,引证标本存放于中南民族大学植物标本馆(HS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