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ArcGIS软件中采集1984年和2005年山西植被类型的图形,得到山西群系、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及栽培植被的图形及面积,用叠置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演替、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森林在西南部相对集中分布,在西北角增加明显,它在山西植被中所占面积及比重都最小,最为破碎。油松林在山西森林中占优势,恢复森林主要是油松林、小叶杨林、辽东栎林。1984年灌丛的面积在植被中最大,所占比例也最高,超过50%,集中连片分布面积较大,但灌丛缩减迅速,主要在中南部,在山西植被中遭破坏最为严重。沙棘、虎榛子灌丛和黄栌、连翘灌丛对灌丛的影响最大。草本植被主要在北部减少,在中南部分散增加,更加破碎。白羊草草丛在山西草本植被中占优势,蒿、禾草草原和百里香、禾草草原变化最大。栽培植被明显增加,在植被中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成为山西优势植被。森林、栽培植被分别增加24.3%、71.5%,而灌丛、草本植被却分别减少70.3%,15.6%,演替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2.
山西牛奶子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牛奶子群落的25个优势种,共300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5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关联,种的分布相对独立。χ2检验结果有121个种对呈正相关,15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8;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11个种对呈正相关,189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5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28个种对呈正相关,17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灵敏度更高。山西牛奶子群落总体上呈不显著负关联,表明其处于演替过程的初期。  相似文献   
93.
霍山石斛种苗繁殖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的种苗繁殖与栽培技术,对霍山石斛的人工辅助授粉方式、无菌播种和试管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辅助授粉时,栽培大棚内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可达65%以上,而自花授粉结果率不到4%,异花授粉的果实发育更好,但二者果实成熟所需时间基本一致。在无菌培养条件下,试管开花植株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可达到18.18%,并且果实成熟所需时间比栽培大棚的短67 d。不论是栽培大棚和无菌培养的异花授粉的成熟种子,还是在4℃下贮存2.5年的种子,无菌播种的萌发率均超过80%,比自花授粉的种子萌发率高20%左右。培养基中添加土豆、香蕉和苹果汁等添加物,对霍山石斛的壮苗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添加香蕉匀浆的效果最好。试管苗移栽的适宜基质为分层基质:下部3/10树皮+上部7/10木屑,其移栽成活率(78%)和萌芽数较高(每丛2.7个芽),这可能与该基质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4.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泓、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南庆贤、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岳文斌三位科学工作者采用PCR法扩增得到重组UK114cDNA序列将其克隆于T-easy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1017bp,有一个开放的阅读框(40nt-450nt),可编码137个氨基酸(14.2KDa),与UK114的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1%,突变的86个核苷酸中都为无义突变,开放阅读框中仅有一个核苷酸突变。他们在实验中构建了pBV114表达载体,选择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酶切,用琼脂糖检测获得的1kb和3.7kb的两个片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
基于对内蒙古乌达煤田下二叠统山西组4,5号煤层底板的野外工作,系统采集、鉴定植物化石18属26种,其中以华夏植物群的特有属种或常见分子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及植物古生态学分析表明,5号煤底板植物群主要由Lepidodendron posthumii Jongm. and Goth.和Cathaysiodendron cf.incertum(Sze and Lee) Lee等组成,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碎屑沼泽植被景观。4号煤底板植物群主要由成煤沼泽植物和碎屑沼泽植物混合而成,原位埋藏的Stigmaria ficoides(Sternb.) Brongn.为成煤沼泽植被类群,代表了上覆4号煤的成煤植物;由Tingia carbonica(Schenk) Halle和Pecopteris arborescens(Schloth.) Sternb.等组成的碎屑沼泽植被类群,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的碎屑沼泽植被景观。综合相关研究资料和当前植物化石分析表明,煤层底板植物群主要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湿地植被,按照其与形成上覆煤层植物之间的关系可主要分为:上覆煤层形成初期的泥炭沼泽植物群、与成煤作用无关的碎屑沼泽植物群和两者的混合类型。底板植物群的深入研究必须要结合沉积岩石学、地层学以及埋藏学的分析。当前研究显示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沉积时期,湿地植被组成较为稳定,其中石松类植物一直都是重要的成煤泥炭沼泽植被类型;碎屑沼泽植被与成煤沼泽植被多数情况下成分类似,仅存在种一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植物群落的变迁会引起土壤碳/氮分布格局的变化。本文在长白山1986年风倒区和对照区(未受风干扰的原始植被分布区)沿海拔梯度选择阔叶红树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采集0~10(表层)和10~20 cm(下层)土壤,分析其碳、氮含量,研究长白山西坡风倒区植被恢复以来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对照区和风倒区均表现为表层显著高于下层。对3个林型来说,风倒区与对照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区和风倒区2个土层的碳、氮含量及储量随海拔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同时,3个林型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而下层土壤中差异不明显。在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林表层土壤中,对照区土壤C/N显著高于风倒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对照区和风倒区2个土层的碳氮比都有降低的趋势。总的来说,长白山风倒区经过26年的自然恢复,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储量与原始植被区已无明显的差异,但碳氮比差异性显著,说明自然恢复26年后风倒区土壤质量已经基本恢复,但由于植被类型的差异导致碳/氮输入等差异依然存在,因而,用碳氮比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植被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利用SSR分析山西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取样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48对引物对山西省38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6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平均为7.48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24~0.89之间,平均为0.66.总共检测出185个稀有等位基因,21个特有等位基因.SSR标记聚类分析把38个品种大体分成了4个群.研究表明,山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很多品种具有频率很高的独特基因,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而,山西玉米地方品种对于拓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蔡昆争 《生态学杂志》2005,24(12):F0004-F0004
由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所长骆世明教授主编、全国6所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参加编写的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普通生态学〉已于2005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9.
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典范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典范主分量分析是结合环境因子数据的排序方法,能够有效地研究植物群落与环境间的关系.本文应用其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的双序排序图较好地描述了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海拔高度等地形因子是影响历山森林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质、N、P、Cu、Mn、Zn等对植被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霍山石斛与内生真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霍山石斛试管苗与内生真菌(SH-01菌株)共生培养,测定其生长状态,筛选最佳共生培养基。研究该培养体系下内生真菌对石斛试管苗生长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共生培养基为1/2 MS 10 g/L蔗糖 10 g/L琼脂,内生真菌在共生培养过程中对石斛试管苗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