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苗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23,43(17):6951-6967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 (eDNA)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鱼类生态调查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经济高效、采样受限小且对生态系统无干扰的优势,目前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物种监测、多样性调查、生物量评估以及繁殖活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然而,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会影响其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诸如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基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eDNA在环境中生态学过程的不明确等。鉴于上述原因,首先对e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流程以及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后着重分析了eDNA技术的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为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领域中的准确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依据辽宁西部三个地点的新材料和宁夏、内蒙古的标本,对罗家峡隆德鱼的形态特征作了补充和修订,并初步分析讨论了“薄鳞鱼类”的研究现状以及隆德鱼的系统关系。认为隆德鱼可能已是鲱头鱼派的成员,与德和和法国基末里期的Leptolepides sprattiformis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记述了云南鱼类一新属新种──曲靖异云南鱼(Heteroyunnanolepisqujingensisgen.etsp.nov.)。它与已知云南鱼类的主要区别在于:1)眶下沟通过后缘片;2)不具眶前凹槽而具眶前凹。基于对新属详细的描述和比较,对胴甲类中“后缘片”和“前鳃盖沟”的同源关系,眶前凹槽和眶前凹相互关系做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记述了云南鱼类一新属新种-曲靖异云南鱼(Heteroyunnanolepis qujingensis gen.et sp.nov.)。它与已知云南鱼类的主要区别在于:1)眶下沟通过后缘片;2)不具眶前凹槽而具眶前凹。基于对新属详细的描述和比较,对甲类中“后缘片”和“前鳃盖沟”的同源关系,眶前凹槽和眶前凹相互关系做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5.
14种淡水鱼基因组大小变异的研究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修海  崔建勋REN  Xiu-Hai  CUI  Jian-Xun 《遗传》1994,16(3):17-20
本文报道14种淡水鱼细胞核DNA含量的测定结果。这14种鱼DNA含量变异较大,从2.20pg到5.0pg不等,其中大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DNA含量。此外,我们还结合已有资料,讨论了迄今已研究的58种中国淡水鱼(主要为鲤科鱼)DNA含量的变异特征、意义及影响DNA含量变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乳酸脱氧酶(LDH)在硬骨鱼类中存在一个相当特殊的基因位点Ldh-c,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低等的硬骨鱼中,它在各种组织均表达;对于属于同一目的高等真骨鱼,Ldh-c的表达完全相同,因其相当稳定对于鱼类分类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双身虫亚科(Diplozoinae)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乃澄  吴宝华 《动物学报》1989,35(3):259-269
双身虫是我国广泛分布的鱼类寄生虫,但研究不多。本文就我国双身虫亚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作了研究和总结。作者认为,双身虫生殖腺的位置以及精巢的结构和数目;体后部肠道的结构;固着铗的结构和大小顺序是分类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知4属28种,其中包括一新种——福建华双身虫Sindiplozoon fujianensis sp.nov.Paradiplozoon占71.43%,Sindiplozoon占17.86%,Inustiatus占7.14%,Endiplozoon占3.87%。多数种类具较强的寄主特异性。主要的经济养殖鱼类均遭侵袭。  相似文献   
998.
鱼类染色体组工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具有产卵量大、体外受精的特点,是进行染色体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研究的理想材料。运用染色体组工程技术可诱导鱼类的雌核发育(Gynogenesis)、雄核发育(Androgenesis)和多倍体(Polyploid)。雌核发育、雄核发育不仅可以用于建立近交系、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而且还可以用于鱼类的单性养殖。多倍体在提高鱼类的生长率、成活率、抗病力以及种群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9.
褶鮡鱼类偶鳍、肢带、吸着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该属全部4个种的偶鳍和肢带形态、吸着器的超微结构作了系统观察和研究,认为此三者的相互配合是褶鮡鱼类结构-功能-适应的和谐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了1种新的鱼类染色体研究方法——限制性内切酶显带技术。我们应用限制性内切酶Bsp631等分别对黄鳝和长春鳊的染色体进行显带处理,结果表明,Bsp631能使这两种鱼的染色体发生稳定的带纹分化:适度的处理产生多重的G-带状带型,而过度的处理则产生特殊的限制性内切酶抗性带型。根据显带结果分析,我们对鱼类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显带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