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中华眼镜蛇咬伤致局部组织损伤三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中华眼镜蛇咬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优劣比较,找出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569例中华眼镜蛇咬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各种治疗方法。结果治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是: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结论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应首选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和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其次选用蛇伤药酒外敷。  相似文献   
82.
韦燕 《蛇志》2005,17(2):83-83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因发现颈前无痛性肿块20年,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5年10月25日入院。无甲亢病史。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7/9.3kPa,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无皮肤潮红、肿胀及溃疡,未见血管曲张,甲状腺右叶触及约8.0cm×6.0cm×6.0cm大小的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触痛,局部皮温不高,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颈前区实质性占位。CT:右侧甲状腺癌累及喉及气管上段,诊断为甲状腺癌侵及喉及气管。于2004年11月2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段气管、喉切除术、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  相似文献   
83.
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及保乳病人的增多,相应出现了一些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而切缘阴性或阳性、术后全乳照射与否、年龄、病理类型、病例的选择、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切除范围、SLNB(前哨淋巴结活检)等都与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有关。因此确保严格选择适应症病例、手术切缘阴性、术后全乳照射、病理类型为非EIC(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范围的准确以及提高SLNB的准确率都可降低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本在此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4.
曹慧茹  周永连  赵雪娟   《生物磁学》2005,5(3):45-4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按麻醉诱导时血压比基础值下降的程度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B组:SBP比基础血压下降〈30%.术后随访病人48小时,记录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对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影响.结论:麻醉期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降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86.
87.
董田林 《蛇志》2001,13(2):18-19
下肢血栓性疾病是周围血管病科常见病 ,近年来药物治疗的报道较多 [1,2 ] ,我们应用蕲蛇酶于患肢血管内灌注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按就诊顺序 2 :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35例 ,男1 8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8岁 ,平均 ( 4 7.1 2± 1 1 .2 0 )岁 ;病程 3天至 1个月 ,平均( 6.2 3± 1 .46)天。对照组 2 4例 ,男 1 3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71岁 ,平均 ( 4 6.2 3±1 3.81 )岁 ,病程 2天至 1个月 ,平均 ( 5.32±1 .35)天。治疗组动脉栓塞 5例 ,动…  相似文献   
88.
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用中华眼镜蛇毒作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抗蛇素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共6种处理方法进行局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种治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是: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结论 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应首选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和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其次选用蛇伤药酒外敷。  相似文献   
89.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和防治研究现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仲意  曲敬来  林申 《蛇志》2001,13(4):72-75
蛇伤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是血循毒和混合毒类毒蛇咬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 ,临床处理棘手 ,伤口往往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许多患者还造成肢体残障。面对这样的难题 ,许多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提出了很多论点和方法 ,本文拟就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综述如下。1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  毒蛇咬伤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是由蛇毒中的肌肉毒素 (又称肌溶毒素、膜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直接溶血因子等 )、响尾蛇胺及其类似物、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 A2 (PLA2 )对组织细胞结构(主要是膜性结构、特别是细…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点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somaticevoked potentials,ssep)和局部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方法:用流体冲击装置制作中度脑损伤模型SYD4200型神经诱发电位诊断系统监测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氢清除测定大脑局部血流量。结果:中度脑损伤后rCBF明显低于伤前和正常对照组;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SEP的变化与脑血流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一定程度上SEP的变化可反映脑损伤后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